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伟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840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包括过滤刷动机构和挤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提取框右上端设置了过滤刷动机构,山楂黄酮溶液通过进料管排放进入到第二过滤网上端进行过滤,并且凸轮推动机构会带动第二过滤网左右移动,增加过滤效率,同时刷板进行前后刷动,防止残渣堆积,进一步增加过滤效率,达到了能够防止山楂黄酮溶液内山楂残留物过多的优点;通过在提取框内部设置了挤压机构,气缸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滑套绕第三连接座内侧进行弧形摆动,并且在滑套摆动时,会使伸缩杆进行伸缩,使滑套平稳摆动,从而使压轮对第一过滤网上端残渣进行挤压,使残渣中汁水流出,达到了能够快速对残渣进行挤压过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楂黄酮提取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黄酮类化合物是山楂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在2.8%左右,山楂总黄酮化合物是以苯基色原酮为基核的化合物,既含有极性较大的甙又含有极性较小的甙元,其中包括牡荆素、牡荆素-4-鼠李糖甙、牡荆素-4、7-双葡萄糖甙、乙酰牡荆素-4-鼠李糖甙、牡荆甙、异牡荆甙、东方蓼素、异东方蓼素等多种化合。现在的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溶液中残渣较多,使得提取后山楂残留物过多,现有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不易快速对山楂黄酮进行过滤挤压,导致山楂黄酮提取效率低,并且残渣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脚、提取框、门体、进料管、第一过滤网、过滤刷动机构和挤压机构,所述支撑脚与提取框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所述提取框与门体左端铰链连接,所述过滤刷动机构安装固定于提取框后端上侧,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包括支撑脚(1)、提取框(2)、门体(3)、进料管(7)和第一过滤网(10),所述支撑脚(1)与提取框(2)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所述提取框(2)与门体(3)左端铰链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刷动机构(8)和挤压机构(11),所述过滤刷动机构(8)安装固定于提取框(2)后端上侧,所述挤压机构(11)与提取框(2)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刷动机构(8)包括安装框(81)、凸轮推动机构(82)、缓冲导流机构(83)、第二过滤网(84)和导向块(85),所述安装框(81)与提取框(2)后端上侧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框(81)内部安装固定有凸轮推动机构(8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包括支撑脚(1)、提取框(2)、门体(3)、进料管(7)和第一过滤网(10),所述支撑脚(1)与提取框(2)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所述提取框(2)与门体(3)左端铰链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刷动机构(8)和挤压机构(11),所述过滤刷动机构(8)安装固定于提取框(2)后端上侧,所述挤压机构(11)与提取框(2)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刷动机构(8)包括安装框(81)、凸轮推动机构(82)、缓冲导流机构(83)、第二过滤网(84)和导向块(85),所述安装框(81)与提取框(2)后端上侧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框(81)内部安装固定有凸轮推动机构(82),所述凸轮推动机构(82)与缓冲导流机构(83)右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轮推动机构(82)与第二过滤网(84)右端相固定,所述第二过滤网(84)沿着导向块(85)内侧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框(2)右端设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控制面板(4)前端安装有按钮(5),所述提取框(2)后端固定有电源导线(6),所述提取框(2)与进料管(7)底部相连通,所述提取框(2)底部设置有排放槽(9),所述提取框(2)内部下端固定有第一过滤网(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山楂黄酮的分离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推动机构(82)包括支撑座(821)、活动座(822)、第一凸轮(823)、第二凸轮(824)、第一摆动杆(825)、第一横杆(826)、推杆(827)、定位框(828)、第二摆动杆(829)、第二横杆(8210)、转动柄(8211)、移动块(8212)、电机(8213)和刷板(8214),所述支撑座(821)与安装框(81)内部右上端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座(821)与活动座(822)左下端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凸轮(823)和第二凸轮(824)均活动嵌套于支撑座(821)内侧,所述电机(8213)通过螺钉与支撑座(821)后端锁紧固定,所述电机(8213)与第一凸轮(823)和第二凸轮(824)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825)和第二摆动杆(829)均通过铰链轴与活动座(822)左下端内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凸轮(823)与第一摆动杆(825)右端相接触,所述第一摆动杆(825)通过铰链轴与第一横杆(826)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826)与推杆(827)右端固定连接,并且推杆(827)远离第一横杆(826)一端与第二过滤网(84)右端焊接固定,所述推杆(827)与定位框(828)内侧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凸轮(824)与第二摆动杆(829)右端相接触,所述第二横杆(8210)一端通过铰链轴与第二摆动杆(829)左上端转动配合,并且第二横杆(8210)另一端延伸至转动柄(8211)右后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柄(8211)通过铰链轴与定位框(828)顶部中间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柄(8211)与移动块(8212)内侧滑动配合,并且移动块(8212)沿着推杆(827)左上端滑动配合,所述电机(8213)与控制面板(4)电连接,所述移动块(8212)左端固定有刷板(82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