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82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包括操控组件、连接组件、引导组件、操作盘、A气室、B气室、C气室、D气室、活塞组成、外套管、A气管、B气管、C气管、D气管、固定套、外骨管、软连管、硅胶环、调节气腔,首先由若干数量外骨管、软连管和硅胶环相互配合作用,能够存在一定自由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多个方向的微活动,其次配合A气室、B气室、C气室和D气室多个独立调控组件,亦可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手术情况对其进行上、下、前和后四个方向的调控,最后因采用充放气结构,故而不仅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此外也解决了传统机械装置,造成操作时间长,幅度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壁造成各种不良后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引导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中各类需求日益提高,对医疗服务行业更是如此,介入科学因此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如何“创伤最小,效果最好”,同时如何把对操作者的辐射损害降到最低,成为目前介入科学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致残疾病之一,因而介入血管外科手术作为介入手术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分支迅速发展。介入血管手术不仅能有效治疗血管疾病,还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痛苦及恢复过程快等诸多优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地开展,但随着不断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操作人员长期接受射线辐射,技巧性强,对操作者培训时间长,人手操作不稳定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等等,这些也是阻碍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血管介入机器人应运而生。中国专利公开号102210610A,名称《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推进机构》的专利公开一种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推进机构,用于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包括轴向进给部件和周向旋转部件,轴向进给部件包括两个对称的轴向进给模块,轴向进给模块包括电机、导轨、丝杠、夹紧模块、限位开关;夹紧模块夹紧导管或导丝并通过丝杠沿着导轨做直线运动,当夹紧模块接触到限位开关时将改变其运动方向。周向旋转部件包括电机、一对外啮合齿轮、旋转盘、连杆;前后旋转盘通过连杆的连接形成一个旋转筒体,两个轴向进给模块分别固定在前后旋转盘上;旋转筒体旋转带动轴向进给部件旋转,实现导管或导丝旋转方向的改变。能够夹持和推进不同型号的导管或导丝,模块化的设计便于拆卸和消毒。该专利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布了从动力部分独立思考介入管道的进入动力实现,但是其结构复杂,实现起来体积庞大,不方便进行实际的病床旁操作,并有可能挡住X射线对于病人的照射,直接影响治疗或者检测的效果;另由于前进或者旋转动力分离开,而两个运动需要同时进行,势必有一组动力需要对于另一组动力系统进行做功,这里是明显的多一个能量的损耗,非常不利于医院的节能需求。根据上述,目前常规的介入导管转向操作,均在导管前端附近设置一个通过机械传动调节的可以使导管前端进行一定角度弯曲的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只可以在某一特定方向进行弯曲,该装置若要完成转向功能,则需要介入导管以机械转动的方式试探方位,在试探过程中需要多次造影,操作时间长,幅度大,对于操作者技能要求高,且各种试探操作极易损伤血管壁造成各种不良后果。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包括操控组件、连接组件和引导组件,所述的操控组件由操作盘、A气室、B气室、C气室、D气室和活塞组成,所述的连接组件由外套管、A气管、B气管、C气管和D气管组成,所述的引导组件由固定套、外骨管、软连管、硅胶环和调节气腔组成,所述的连接组件固设于操控组件右侧,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操控组件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引导组件固设于连接组件右侧,所述的引导组件与连接组件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A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上端,所述的A气室与操作盘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后端,所述的B气室与操作盘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下端,所述的C气室与操作盘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D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前端,所述的D气室与操作盘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活塞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活塞滑设于A气室、B气室、C气室和D气室内部左侧,所述的活塞分别与A气室、B气室、C气室和D气室采用滑动连接,所述的外套管固设于操作盘右侧,所述的外套管与操作盘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A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上端,所述的A气管与外套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A气管与A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后端,所述的B气管与外套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B气管与B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下端,所述的C气管与外套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C气管与C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D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前端,所述的D气管与外套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D气管与D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固定套固设于外套管右侧,所述的固定套与外套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外骨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外骨管分布于固定套右侧,所述的外骨管与固定套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软连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软连管固设于外骨管之间,所述的软连管与外骨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硅胶环位于软连管外套,所述的硅胶环与软连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硅胶环与外骨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调节气腔位于硅胶环内部,所述的调节气腔为空心腔体,且所述的调节气腔分别与A气管、B气管、C气管和D气管采用热熔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操作盘内部中端还固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的连接端口与操作盘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连接端口右侧还固设有供液管,所述的供液管与连接端口采用热熔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活塞左侧还固设有调节螺杆,所述的调节螺杆与活塞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调节螺杆与操作盘采用内外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套内部前后两端还固设有连接螺纹套,所述的连接螺纹套与固定套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的供液管右侧端口还固设有端口套,所述的端口套与供液管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端口套与外骨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端口套右侧中端还固设有连接套管,所述的连接套管与端口套采用热熔连接。进一步,所述的A气管对应的调节气腔位置为硅胶环内部上端,所述的B气管对应的调节气腔位置为硅胶环内部后端,所述的C气管对应的调节气腔位置为硅胶环内部下端,所述的D气管对应的调节气腔位置为硅胶环内部前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具有以下优点:1、首先由若干数量外骨管、软连管和硅胶环相互配合作用,能够存在一定自由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多个方向的微活动。2、其次配合A气室、B气室、C气室和D气室多个独立调控组件,亦可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手术情况对其进行上、下、前和后四个方向的调控。3、最后因采用充放气结构,故而不仅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此外也解决了传统机械装置,造成操作时间长,幅度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壁造成各种不良后果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的主视图;图2是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的俯视图;图3是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控组件、连接组件和引导组件,所述的操控组件由操作盘、A气室、B气室、C气室、D气室和活塞组成,所述的连接组件由外套管、A气管、B气管、C气管和D气管组成,所述的引导组件由固定套、外骨管、软连管、硅胶环和调节气腔组成,所述的连接组件固设于操控组件右侧,所述的引导组件固设于连接组件右侧,所述的A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上端,所述的B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后端,所述的C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下端,所述的D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前端,所述的活塞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活塞滑设于A气室、B气室、C气室和D气室内部左侧,所述的外套管固设于操作盘右侧,所述的A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上端,且所述的A气管与A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后端,且所述的B气管与B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下端,且所述的C气管与C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D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前端,且所述的D气管与D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固定套固设于外套管右侧,所述的外骨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外骨管分布于固定套右侧,所述的软连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软连管固设于外骨管之间,所述的硅胶环位于软连管外套,且所述的硅胶环与外骨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调节气腔位于硅胶环内部,且所述的调节气腔分别与A气管、B气管、C气管和D气管采用热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微调控辅助导管通过患者迂曲血管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控组件、连接组件和引导组件,所述的操控组件由操作盘、A气室、B气室、C气室、D气室和活塞组成,所述的连接组件由外套管、A气管、B气管、C气管和D气管组成,所述的引导组件由固定套、外骨管、软连管、硅胶环和调节气腔组成,所述的连接组件固设于操控组件右侧,所述的引导组件固设于连接组件右侧,所述的A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上端,所述的B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后端,所述的C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下端,所述的D气室位于操作盘内部前端,所述的活塞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活塞滑设于A气室、B气室、C气室和D气室内部左侧,所述的外套管固设于操作盘右侧,所述的A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上端,且所述的A气管与A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后端,且所述的B气管与B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下端,且所述的C气管与C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D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前端,且所述的D气管与D气室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固定套固设于外套管右侧,所述的外骨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外骨管分布于固定套右侧,所述的软连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软连管固设于外骨管之间,所述的硅胶环位于软连管外套,且所述的硅胶环与外骨管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剑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