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78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水平设置的滑轨,滑轨上有水平滑动的滑块,滑轨架的一端有定块;所述滑块和定块下方分别经连杆机构连接有壳体,两个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与对应的滑块和定块弹性铰接;所述的壳体上有轴线前后设置的转盘,转盘与壳体沿转盘的轴线阻尼转动连接,所述的转盘外缘进行防滑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专业的按摩效果,使用过程中以转盘滚动的方式与患者皮肤接触,对患者皮肤不产生持续摩擦,也不必借助润滑液进行润滑,对皮肤的推揉更加连贯,力度均匀,治疗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装置,特别是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
技术介绍
乳腺癌术后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以患侧肢体的淋巴水肿最为常见,大面积的水肿往往导致患者肢体运动障碍,不能尽快融入正常生活;对此,常规的缓解疗法有按摩法和压力泵疗法,而针对淋巴水肿的按摩对按摩人员的技法要求较高,因此治疗费用昂贵,一旦按摩不规范,很可能会加剧水肿,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压力泵疗法虽然实施相对简单,但其治疗过程中不断对肢体水肿部位进行挤压,会带来程度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不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以解决现有缓解疗法的专业要求和安全隐患问题,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提高治疗效果。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设置的滑轨,滑轨上有与滑轨水平滑动连接的滑块,滑轨架的一端有定块;所述滑块和定块下方分别经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连接有壳体,两个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与对应的滑块和定块经弹力原件弹性铰接;所述的壳体上有轴线前后设置的转盘,转盘与壳体沿转盘的轴线通过扭力限制器、旋转阻尼器、刹车装置等阻尼转动连接,所述的转盘外缘通过开设防滑纹或包覆软质防滑层进行防滑处理。本专利技术只需将转盘贴合在患侧肢体上进行移动即可达到安全、专业的按摩效果,使用过程中以转盘滚动的方式与患者皮肤接触,对患者皮肤不产生持续摩擦,可有效避免灼热感和不适感,也不必借助润滑液进行润滑,防止部分患者皮肤过敏的风险;本专利技术对皮肤的推揉更加连贯,力度均匀,不会对患者肢体产生较大的挤压力,治疗体验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B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C-C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剖视图。附图标记:1、滑轨;2、滑块;3、定块;4、连杆机构;5、壳体;6、转盘;7、硅胶层;8、表层皮肤;9、电机;10、扭力限制器;11、环形空腔;12、气体;13、丝杠;14、齿轮副;15、旋钮;16、握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水平设置的滑轨1,滑轨1上有与滑轨1水平滑动连接的滑块2,滑轨架1的一端有定块3;所述滑块2和定块3下方分别经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4连接有壳体5,两个所述的连杆机构4分别与对应的滑块2和定块3经扭簧等弹力原件弹性铰接;所述的壳体5上有轴线前后设置的转盘6,转盘6与壳体5沿转盘6的轴线阻尼转动连接,所述阻尼转动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扭力限制器10、旋转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等实现,也可以通过刹车机构或转动锁止机构来实现,所述的转盘6外缘进行防滑处理,所述防滑处理可通过开设防滑纹或包覆软质防滑层如硅胶层7、乳胶层、海绵层、医用橡胶层等实现。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置于患者水肿部位,并使具有防滑效果的转盘6外缘与患者皮肤接触,扶稳滑轨1,利用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重力使转盘6对患者皮肤产生适度挤压;滑动滑块2使对应的转盘6在患者皮肤上移动,使两个转盘6之间产生相向运动;由于转盘6与壳体5之间的阻尼转动连接使转盘6的具有一定的旋转阻力,且转盘6的外缘具有防滑效果,因此,患者表层皮肤8随转盘6同时移动,使得该部分表层皮肤8在皮下组织上产生移动,继而使两个转盘6之间的表层皮肤8逐渐隆起(参考附图1);根据患者皮肤的松紧程度,在保证两个转盘6不会对患者皮肤造成夹伤的情况下,调节滑块2位置使隆起高度固定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调节结束后利用定位件如紧定螺钉、卡销、楔形塞等将滑块2固定于滑轨1上,此时,转盘6的旋转阻力可以保证转盘6不会在皮肤弹性作用下产生自转,避免两个转盘6之间的表层皮肤8无法维持隆起状态;沿转盘6的滚动方向(附图1中的水平方向)对滑轨1施加作用力,当该作用力克服转盘6的旋转阻力时,转盘6在表层皮肤8上产生滚动,由于转盘6外缘与皮肤表层之间的摩擦力,转盘6不会在表层皮肤8上打滑,从而保证了转盘6滚动过程中:行进方向前侧(如附图1中向左移动时的左侧或向右移动时的右侧)的转盘6逐渐将其前方平整的皮肤卷入两个转盘6之间并隆起,行进方向后侧(如附图1中向左移动时的右侧或向右移动时的左侧)的转盘6逐渐将其前方(即两个转盘6之间)隆起的皮肤卷至其后方并恢复平整,由此,实现了转盘6经过区域的表层皮肤8形成波浪式的隆起运动,达到表层皮肤8在皮下组织上移动的目的,可以加速患者肢体的血液畅通和淋巴液回流,显著改善局部水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按摩的部位不同,适度调节滑块2的位置也即两个转盘6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理想的按摩效果;对于肩部、肘部、腕部等肢体弯曲部位,适度下压滑轨1以确保转盘6与皮肤之间的有效接触,此时两个连杆机构4的弹性铰接可以产生缓冲作用,避免转盘6对皮肤的过度挤压。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壳体5上有与对应的转盘6传动连接的电机9,电机9与对应的转盘6同轴阻尼转动连接;在预定扭矩范围内,转盘6经电机9驱动而转动,当超出预定扭矩后,转盘6与电机9之间产生打滑,以保证患者皮肤不受搓捻,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扶稳滑轨1使两个转盘6与皮肤有效接触即可,电机9驱动对应的转盘6进行转动,使该转盘6作为驱动轮带动整个装置移动,以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5上有与对应的转盘6传动连接的电机9,两个所述的电机9转向不同,电机9与对应的转盘6经扭力限制器10同轴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的扭力限制器10的安全扭矩不同;使用前,首先调节两个转盘6之间的距离,而后将装置置于患者皮肤上。使用时,启动电机9,参考附图1和6,当左侧的电机9顺时针转动、右侧的电机9逆时针转动时,两个转盘6之间的表层皮肤8被拉伸而保持绷紧,继而,安全扭矩较小的扭力限制器10所对应的转盘6与对应的电机9之间产生打滑,使该转盘6静止于皮肤表面而不随对应的电机9转动,从而保证患者皮肤保持绷紧状态而又不会产生疼痛和损伤,达到便捷、安全的紧致按摩效果,促进周边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同时,安全扭矩较大的扭力限制器10所对应的转盘6随对应的电机9转动而产生驱动力,使装置沿驱动力方向在皮肤表面移动,实现患者皮肤不同部位的连续性按摩;在装置沿驱动力方向在皮肤表面移动过程中,安全扭矩较小的扭力限制器10所对应的转盘6在其防滑外缘作用下而在皮肤表面滚动,即该转盘6与对应的电机9产生反向转动,电机9的转动使转盘6上始终存在一定的扭矩,确保患者皮肤处于绷紧状态,而转盘6的反转使得皮肤绷紧状态相对稳定,防止皮肤受损,同时,转盘6的反转还使得转盘6与皮肤之间不产生滑动摩擦,防止对皮肤造成挫伤或灼伤。当左侧的电机9逆时针转动、右侧的电机9顺时针转动时,两个转盘6之间的表层皮肤8被收聚而产生隆起,继而,安全扭矩较小的扭力限制器10所对应的转盘6与对应的电机9之间产生打滑,使该转盘6静止于皮肤表面而不随对应的电机9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滑轨(1)上有水平滑动的滑块(2),滑轨架(1)的一端有定块(3);所述滑块(2)和定块(3)下方分别经连杆机构(4)连接有壳体(5),两个所述的连杆机构(4)分别与对应的滑块(2)和定块(3)弹性铰接;所述的壳体(5)上有轴线前后设置的转盘(6),转盘(6)与壳体(5)沿转盘(6)的轴线阻尼转动连接,所述的转盘(6)外缘进行防滑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滑轨(1)上有水平滑动的滑块(2),滑轨架(1)的一端有定块(3);所述滑块(2)和定块(3)下方分别经连杆机构(4)连接有壳体(5),两个所述的连杆机构(4)分别与对应的滑块(2)和定块(3)弹性铰接;所述的壳体(5)上有轴线前后设置的转盘(6),转盘(6)与壳体(5)沿转盘(6)的轴线阻尼转动连接,所述的转盘(6)外缘进行防滑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壳体(5)上有与对应的转盘(6)传动连接的电机(9),电机(9)与对应的转盘(6)阻尼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5)上有与对应的转盘(6)传动连接的电机(9),两个所述的电机(9)转向不同,电机(9)与对应的转盘(6)经扭力限制器(10)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的扭力限制器(10)的安全扭矩不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欣肖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