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2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柜,包括鞋柜本体,鞋柜本体内设有置鞋腔、风包腔和至少一个送风通道;置鞋腔包括有至少一层置鞋腔单元,相邻置鞋腔单元之间通过通气口连通;风包腔内设有气流处理模块和风机,风包腔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污浊空气排出口、与置鞋腔一端连通的风口;置鞋腔内底层的置鞋腔单元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送风通道的一端与风包腔连通,送风通道上与各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新风自新风口进入到置鞋腔内流经各层置鞋腔单元后从风口进入到风包腔内;进入到风包腔的气流经过气流处理模块后,从污浊空气排出口排出和/或者通过送风通道、鞋掌送风结构输送到各置鞋腔单元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柜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鞋柜。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鞋子穿过之后的除湿除臭除菌处理问题,得到了广泛重视。户外作业或者运动归来住宅,脱下鞋子解放双脚,鞋内气味随之释放,造成住宅进户玄关处气味难闻,而大多数中小户型住宅里玄关鞋柜位置靠近厨房餐厅,影响饮食卫生;一些住户索性将鞋柜和脱(穿)鞋空间设置在大门外,但是这种做法难免以邻为壑,不仅有碍观瞻还带来了邻里纠纷;如果不解决人们户外作业或者运动归来所卸下鞋子的安全可靠的清洁/灭菌/烘干问题,上述问题便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并且香港脚、脚气等困扰人类已久的脚部痼疾也不可能铲除。几十年来,很多企业陆续开发出带有电热、除湿、介质吸附、紫外线臭氧灭菌等等功能的鞋柜,寻找解决家庭鞋子清洁/灭菌/烘干问题技术方案,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如何在室内设置鞋柜,并且在鞋子清洁/灭菌/烘干过程中,杜绝鞋中气味自鞋柜逸出污染玄关处的空气,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无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柜,包括鞋柜本体,所述鞋柜本体内设置有置鞋腔、风包腔和至少一个送风通道;其中,所述置鞋腔包括有至少一层置鞋腔单元,相邻所述置鞋腔单元之间通过通气口连通;所述风包腔内设置有气流处理模块和风机,所述风包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污浊空气排出口、与所述置鞋腔一端连通的风口;所述置鞋腔内底层的置鞋腔单元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包腔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与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所述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在所述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新风自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置鞋腔内流经各层所述置鞋腔单元后从所述风口进入到所述风包腔内;进入到所述风包腔的气流经过所述气流处理模块后,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排出和/或者通过所述送风通道、所述鞋掌送风结构输送到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内。所述第二风包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与所述置鞋腔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包腔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与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所述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与建筑物内的新风系统的负压排风管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鞋腔包括有多层自上而下顺序排列的所述置鞋腔单元,所述风包腔设置在所述置鞋腔的顶部,所述风口与顶层的所述置鞋腔单元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鞋腔单元和与之上下相邻的两所述置鞋腔单元之间的所述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置鞋腔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沿所述置鞋腔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沿着所述置鞋腔单元的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所述送风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处理模块包括加热装置和臭氧发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风门,各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风包腔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门和各所述第二风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第二风门的开闭;当所述第一风门完全打开时,所述第二风门完全关闭;当所述第一风门完全关闭时,所述第二风门完全打开;当所述第一风门部分打开时,所述第二风门部分打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包括:固定孔板,其上设置有多个顺序排列的通风区域;滑动孔板,所述滑动孔板与所述固定孔板重叠设置,所述滑动孔板上与所述固定孔板上各所述通风区域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配风口,且所述配风口能覆盖所述通风区域;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杆同时推动各所述滑动孔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孔板运动,相对移动过程中各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重叠部分改变,实现通风区域的开关以及空气流量的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上的固定孔板上的通风区域,与所述第二风门上的固定孔板上的通风区域相错设置;第一风门上的滑动孔板上的配风区域,与所述第二风门上的滑动孔板上的配风区域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风门的滑动孔板、所述第二风门的滑动孔板,当所述第一风门上的通风区域与配风区域完全重合时,所述第二风门上的通风区域与配风区域完全不重合;当所述第一风门上的通风区域与配风区域完全不重合时,所述第二风门上的通风区域与配风区域完全重合;当所述第一风门上的通风区域与配风区域部分重合时,所述第二风门上的通风区域与配风区域也部分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固定孔板的横向或纵向间隔均布有多个所述通风区域,沿所述滑动孔板的横向或纵向间隔均布有多个所述配风口;且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滑动孔板的移动方向沿着所述通风区域、所述配风区域的排列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风门上通风区域、配风口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控制风门上通风区域、配风口的排列方向平行;相邻所述通风区域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配风口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所述配风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大于等于与相邻所述通风区域在所述固定孔板、所述滑动孔板之间移动方向上的尺寸。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可以实现鞋柜内开路排出污浊空气、鞋柜内气流闭路循环两种功能中的一种多种,实现了鞋柜内的除臭、干燥等功能,有效防止鞋子的脱胶、开裂、老化等功能,同时避免鞋柜内的气味污染空气,保证了室内空气清洁。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间歇式运行的排出污浊空气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间歇式运行的排出污浊空气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内部烘干气流闭路循环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内部烘干气流闭路循环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连续式运行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柜连续式运行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参照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鞋柜本体,鞋柜本体内设置有置鞋腔、风包腔1和至少一个送风通道12;其中,置鞋腔包括有至少一层置鞋腔单元10,相邻置鞋腔单元10之间通过通气口6连通;风包腔1内设置有气流处理模块和风机4,风包腔1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污浊空气排出口16、与置鞋腔一端连通的风口5;底层置鞋腔单元8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9;送风通道2的一端与风包腔1连通,送风通道12上与各置鞋腔单元10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置鞋腔单元10内的鞋掌送风结构11;在风机4的抽吸作用下,使得风包腔1内呈负压状态,新风自新风口9进入到置鞋腔内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鞋柜本体,所述鞋柜本体内设置有置鞋腔、风包腔和至少一个送风通道;/n其中,所述置鞋腔包括有至少一层置鞋腔单元,相邻所述置鞋腔单元之间通过通气口连通;所述风包腔内设置有气流处理模块和风机,所述风包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污浊空气排出口、与所述置鞋腔一端连通的风口;所述置鞋腔内底层的置鞋腔单元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n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包腔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与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所述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n在所述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新风自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置鞋腔内流经各层所述置鞋腔单元后从所述风口进入到所述风包腔内;进入到所述风包腔的气流经过所述气流处理模块后,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排出和/或者通过所述送风通道、所述鞋掌送风结构输送到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内。/n所述第二风包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与所述置鞋腔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包腔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与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所述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鞋柜本体,所述鞋柜本体内设置有置鞋腔、风包腔和至少一个送风通道;
其中,所述置鞋腔包括有至少一层置鞋腔单元,相邻所述置鞋腔单元之间通过通气口连通;所述风包腔内设置有气流处理模块和风机,所述风包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污浊空气排出口、与所述置鞋腔一端连通的风口;所述置鞋腔内底层的置鞋腔单元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
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包腔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与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所述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
在所述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新风自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置鞋腔内流经各层所述置鞋腔单元后从所述风口进入到所述风包腔内;进入到所述风包腔的气流经过所述气流处理模块后,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排出和/或者通过所述送风通道、所述鞋掌送风结构输送到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内。
所述第二风包腔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口、与所述置鞋腔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包腔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与各所述置鞋腔单元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伸进所述置鞋腔单元内的鞋掌送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与建筑物内的新风系统的负压排风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鞋腔包括有多层自上而下顺序排列的所述置鞋腔单元,所述风包腔设置在所述置鞋腔的顶部,所述风口与顶层的所述置鞋腔单元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鞋腔单元和与之上下相邻的两所述置鞋腔单元之间的所述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置鞋腔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沿所述置鞋腔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沿着所述置鞋腔单元的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所述送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处理模块包括加热装置和臭氧发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风门,各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风包腔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李成伟马骥胡用王恒韦林林刘帅帅吴飞飞诸葛水明徐学冲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