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玲玲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67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包括安装罩和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安装罩的上端,所述安装罩内设有诱虫室,所述诱虫室内的内顶部安装有诱虫灯体,所述诱虫灯体的外侧安装有电网,所述诱虫室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进虫口;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罩下端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与诱虫室通过落虫口连通;第一热触发模块,所述热触发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存液室和触发腔,所述触发腔位于存液室的下方,所述触发腔与诱虫室通过多个连通口连通。该诱捕设备设有诱虫剂的主动扩散模块,通过诱虫剂的主动扩散,可以增加诱虫剂的扩散范围,从而使得诱虫的效果更佳,且该模块不需要电能驱动,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A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pest trap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害虫诱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
技术介绍
诱虫灯,是指夜晚用来引诱和捕杀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灯,可见光和紫外线光等均可作诱虫灯的光源,在诱虫灯使用时,我们往往会配合一些诱虫剂共同使用,可以使得诱虫的效果更佳,诱捕后的昆虫会被灯体的电网电死,并落入到收集槽中,后续只需要对收集槽进行清理即可;对于现在的那些配合诱虫灯使用的诱虫剂来说,一般是由诱虫剂自己挥发扩散,并不设置主动扩散的功能,扩散的范围较小,诱虫的效果较差,而对于一些设置主动的扩散功能的诱虫灯来说,这些主动扩散模块都是通过电能驱动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工作,造成电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该诱捕设备设有诱虫剂的主动扩散模块,通过诱虫剂的主动扩散,可以增加诱虫剂的扩散范围,从而使得诱虫的效果更佳,且该模块不需要电能驱动,减少了电能的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罩(1)和壳体(7),所述壳体(7)固定连接在安装罩(1)的上端,所述安装罩(1)内设有诱虫室(2),所述诱虫室(2)内的内顶部安装有诱虫灯体(3),所述诱虫灯体(3)的外侧安装有电网,所述诱虫室(2)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进虫口(4);/n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罩(1)下端的收集槽(5),所述收集槽(5)与诱虫室(2)通过落虫口(6)连通;/n第一热触发模块,所述热触发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7)内的存液室(8)和触发腔(9),所述触发腔(9)位于存液室(8)的下方,所述触发腔(9)与诱虫室(2)通过多个连通口(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罩(1)和壳体(7),所述壳体(7)固定连接在安装罩(1)的上端,所述安装罩(1)内设有诱虫室(2),所述诱虫室(2)内的内顶部安装有诱虫灯体(3),所述诱虫灯体(3)的外侧安装有电网,所述诱虫室(2)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进虫口(4);
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罩(1)下端的收集槽(5),所述收集槽(5)与诱虫室(2)通过落虫口(6)连通;
第一热触发模块,所述热触发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7)内的存液室(8)和触发腔(9),所述触发腔(9)位于存液室(8)的下方,所述触发腔(9)与诱虫室(2)通过多个连通口(13)连通,所述触发腔(9)内竖直设有连接条(12),所述连接条(12)内的竖腔(19),所述竖腔(19)内设有用于上下滑动的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下端通过第一记忆金属丝(18)与竖腔(19)的内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农业的害虫诱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触发模块,所述第二热触发模块包括设置在触发腔(9)两侧内壁上的进风口(10),所述壳体(7)内对称设有两个密闭腔(22),两个所述密闭腔(22)分别贯穿两个进风口(10),两个所述密闭腔(22)内均设有用于上下滑动的密封板(21),两个所述密封板(21)的上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记忆金属丝(23)与对应密闭腔(22)的内顶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玲郑七荣
申请(专利权)人:李玲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