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耕作
,具体涉及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东北素有“黄金玉米带”之称,是中国大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长期以来“重用轻养”的不合理耕作制度导致了黑土质量严重退化,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厚度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和土壤生产能力下降,东北粮食生产“压舱石”的作用存在动摇风险。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将秸秆移出田外或者直接在田里焚烧,不仅浪费秸秆资源,而且焚烧秸秆严重污染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是保护性土壤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技术途径。在东北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多数以少耕、秸秆留茬免耕和秸秆条带归行为主;少耕、秸秆留茬免耕现已经不足以解决秸秆还田问题,并且秸秆留茬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秸秆条带归行则需要有高标准归行质量要求,否则由于归行质量不好导致出苗质量差,降低产量;在当前,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为前提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面临新一轮挑战。同时,在东北冷凉气候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速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耕作步骤:/nS1,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粉碎,并均匀的抛撒在地表上;/nS2,在经过S1后,将地表上均匀覆盖的30-50%的粉碎后的秸秆移走,剩余50-70%的所述粉碎后的秸秆仍均匀覆盖在所述地表上;/nS3,在经过S2后,当深度为5-10cm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直接开始进行播种、镇压、施肥;/nS4,在经过S3后,进行田间管理,主要包括防治杂草、虫害、病害以及化控防止倒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耕作步骤:
S1,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粉碎,并均匀的抛撒在地表上;
S2,在经过S1后,将地表上均匀覆盖的30-50%的粉碎后的秸秆移走,剩余50-70%的所述粉碎后的秸秆仍均匀覆盖在所述地表上;
S3,在经过S2后,当深度为5-10cm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直接开始进行播种、镇压、施肥;
S4,在经过S3后,进行田间管理,主要包括防治杂草、虫害、病害以及化控防止倒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秸秆的粉碎长度≤10c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采用秸秆打包机对所述粉碎后的秸秆进行打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秸秆部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采用免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王浩,王立春,李少昆,谢瑞芝,王克如,侯鹏,明博,高世菊,刘武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