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所述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包括U形主杆、牵引板、滚轮结构、调节深度耕地结构和限位固定结构,所述滚轮结构连接于U形主杆靠近横侧壁位置,滚轮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滚轮板、长条板、弧形调节杆、第一凸板、连杆、第二凸板、销轴、第三凸板和旋转套,U形主杆靠近横侧壁两端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长条板,两个长条板底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滚轮板,滚轮板内部设有圆形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具有通过滚轮结构调节方式,能够与疏松泥土地面接触摩擦力增加,降低滚动过程产生打滑可能性,保证拖动稳定性的优点。
A depth self-adjusting device for fa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耕地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
技术介绍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进入21世纪,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8.29亿公顷左右,人均耕地0.26公顷。传统耕地装置采用滚轮滚动方式,由于滚轮外侧壁较为光滑,行驶在相对疏松泥土表面,容易产生打滑,影响正常拖动移动过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通过滚轮结构调节方式,能够与疏松泥土地面接触摩擦力增加,降低滚动过程产生打滑可能性,保证拖动稳定性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包括:U形主杆,所述U形主杆呈水平设置的,U形主杆中心位置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牵引板,牵引板上安装悬挂孔;滚轮结构,所述滚轮结构连接于U形主杆靠近横侧壁位置,滚轮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滚轮板、长条板、弧形调节杆、第一凸板、连杆、第二凸板、销轴、第三凸板和旋转套,U形主杆靠近横侧壁两端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长条板,两个长条板底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滚轮板,滚轮板内部设有圆形腔,滚轮板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形槽,弧形槽与圆形腔连通,第一转轴的两端插入圆形腔内部并且转动套设旋转套,弧形槽内部一侧壁连接第三凸板,设置于弧形槽的内部的弧形调节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凸板转动连接,旋转套外侧面连接与弧形调节杆数量相同的第二凸板,弧形调节杆的另一端内部侧壁连接第一凸板,连杆的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一凸板、第二凸板转动连接;调节深度耕地结构,所述调节深度耕地结构连接于U形主杆的两端;限位固定结构,所述限位固定结构为两组,两组限位固定结构分别连接于调节深度耕地结构。优选的,所述弧形调节杆的外侧壁设有防滑齿。优选的,所述调节深度耕地结构包括弧形翻土杆、第二转轴和旋转轮,U形主杆的两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侧壁固定套设若干个均匀设置的弧形翻土杆,第二转轴的两端面固定连接旋转轮。优选的,所述弧形翻土杆的弧形侧壁连接一体成型棱形弧形凸条,棱形弧形凸条底端呈三角形平面。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结构包括紧固螺栓、套管和L形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套设套管,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L形板,L形板水平顶部面螺纹连接紧固螺栓,位于第一转轴上套管与旋转套相邻端侧壁固定连接,位于第二转轴上套管与U形主杆相邻端外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套管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环形设置的插孔。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1、通过滚轮结构调节方式,能够与疏松泥土地面接触摩擦力增加,降低滚动过程产生打滑可能性,保证拖动稳定性,再次调节滚轮结构,能够与水泥地面不发生直接接触,再通过限位固定结构完成旋转套固定,降低弧形调节杆行驶在坚硬水泥地面上受到磨损可能性,提高使用寿命。2、可通过棱形弧形凸条,让翻滚后泥土从弧形翻土杆两侧移出,降低拖动过程弧形翻土杆前侧产生泥土大量堆积,能够保证泥土均匀布散程度。3、通过圆周转动能够改变弧形翻土杆底端高度,为需要耕地深度提供合适角度,适用于不同农作物种植需要翻土深度,增加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滚轮板的正视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固定结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U形主杆;2、牵引板;3、滚轮结构;4、调节深度耕地结构;5、限位固定结构;31、第一转轴;32、滚轮板;33、长条板;34、弧形调节杆;35、弧形槽;36、第一凸板;37、连杆;38、圆形腔;39、第二凸板;3a、销轴;3b、第三凸板;3c、旋转套;41、三角形平面;42、棱形弧形凸条;43、弧形翻土杆;44、第二转轴;45、旋转轮;51、紧固螺栓;52、套管;53、插孔;54、L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滚轮板的正视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固定结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包括:U形主杆1、牵引板2、滚轮结构3、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和限位固定结构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U形主杆1呈水平设置的,U形主杆1中心位置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牵引板2,牵引板2上安装悬挂孔,所述滚轮结构3连接于U形主杆1靠近横侧壁位置,滚轮结构3包括第一转轴31、滚轮板32、长条板33、弧形调节杆34、第一凸板36、连杆37、第二凸板39、销轴3a、第三凸板3b和旋转套3c,U形主杆1靠近横侧壁两端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长条板33,两个长条板33底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1,第一转轴31的两端转动连接滚轮板32,滚轮板32内部设有圆形腔38,滚轮板32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形槽35,弧形槽35与圆形腔38连通,第一转轴31的两端插入圆形腔38内部并且转动套设旋转套3c,弧形槽35内部一侧壁连接第三凸板3c,设置于弧形槽35的内部的弧形调节杆34的一端通过销轴3a与第三凸板3c转动连接,旋转套3c外侧面连接与弧形调节杆34数量相同的第二凸板39,弧形调节杆34的另一端内部侧壁连接第一凸板36,连杆37的两端通过销轴3a分别与第一凸板36、第二凸板39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U形主杆1牵引到相对疏松泥土表面,可通过手动旋转旋转套3c,从而带动连杆37产生摆动,连杆37摆动过程会挤压弧形调节杆34从弧形槽35的内部旋转移出,使得滚轮板32表面产生凸起,再通过限位固定结构5完成旋转套3c固定,能够与疏松泥土地面接触摩擦力增加,降低滚动过程产生打滑可能性,保证拖动稳定性,当U形主杆1牵引到正常水泥地面上,可再次通过手动旋转旋转套3c,能够让弧形调节杆34还原到原来位置,使得弧形调节杆34还原到弧形槽35的内部设置,能够与水泥地面不发生直接接触,再通过限位固定结构5完成旋转套3c固定,降低弧形调节杆34行驶在坚硬水泥地面上受到磨损可能性,提高使用寿命。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弧形调节杆34的外侧壁设有防滑齿,能够与泥土表面形成多区域接触,增大摩擦力产生范围,降低打滑可能性。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连接于U形主杆1的两端,所述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包括弧形翻土杆43、第二转轴44和旋转轮45,U形主杆1的两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44,第二转轴44外侧壁固定套设若干个均匀设置的弧形翻土杆43,第二转轴44的两端面固定连接旋转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U形主杆(1),所述U形主杆(1)呈水平设置,U形主杆(1)中心位置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牵引板(2),牵引板(2)上安装悬挂孔;/n滚轮结构(3),所述滚轮结构(3)连接于U形主杆(1)靠近横侧壁位置,滚轮结构(3)包括第一转轴(31)、滚轮板(32)、长条板(33)、弧形调节杆(34)、第一凸板(36)、连杆(37)、第二凸板(39)、销轴(3a)、第三凸板(3b)和旋转套(3c),U形主杆(1)靠近横侧壁两端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长条板(33),两个长条板(33)底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1),第一转轴(31)的两端转动连接滚轮板(32),滚轮板(32)内部设有圆形腔(38),滚轮板(32)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形槽(35),弧形槽(35)与圆形腔(38)连通,第一转轴(31)的两端插入圆形腔(38)内部并且转动套设旋转套(3c),弧形槽(35)内部一侧壁连接第三凸板(3c),设置于弧形槽(35)的内部的弧形调节杆(34)的一端通过销轴(3a)与第三凸板(3c)转动连接,旋转套(3c)外侧面连接与弧形调节杆(34)数量相同的第二凸板(39),弧形调节杆(34)的另一端内部侧壁连接第一凸板(36),连杆(37)的两端通过销轴(3a)分别与第一凸板(36)、第二凸板(39)转动连接;/n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所述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连接于U形主杆(1)的两端;/n限位固定结构(5),所述限位固定结构(5)为两组,两组限位固定结构(5)分别连接于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垦用深度自调节式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U形主杆(1),所述U形主杆(1)呈水平设置,U形主杆(1)中心位置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牵引板(2),牵引板(2)上安装悬挂孔;
滚轮结构(3),所述滚轮结构(3)连接于U形主杆(1)靠近横侧壁位置,滚轮结构(3)包括第一转轴(31)、滚轮板(32)、长条板(33)、弧形调节杆(34)、第一凸板(36)、连杆(37)、第二凸板(39)、销轴(3a)、第三凸板(3b)和旋转套(3c),U形主杆(1)靠近横侧壁两端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长条板(33),两个长条板(33)底端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1),第一转轴(31)的两端转动连接滚轮板(32),滚轮板(32)内部设有圆形腔(38),滚轮板(32)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形槽(35),弧形槽(35)与圆形腔(38)连通,第一转轴(31)的两端插入圆形腔(38)内部并且转动套设旋转套(3c),弧形槽(35)内部一侧壁连接第三凸板(3c),设置于弧形槽(35)的内部的弧形调节杆(34)的一端通过销轴(3a)与第三凸板(3c)转动连接,旋转套(3c)外侧面连接与弧形调节杆(34)数量相同的第二凸板(39),弧形调节杆(34)的另一端内部侧壁连接第一凸板(36),连杆(37)的两端通过销轴(3a)分别与第一凸板(36)、第二凸板(39)转动连接;
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所述调节深度耕地结构(4)连接于U形主杆(1)的两端;
限位固定结构(5),所述限位固定结构(5)为两组,两组限位固定结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益朝,耿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九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