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木兰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63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包括外壳和柜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底槽,且底槽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远离外壳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件,且限位件的顶部均与底槽顶部相连接,所述外壳内部中间上端开设有内仓,且内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风槽,同时风槽分别开设在外壳内部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第一进风口,且第一进风口分别与风槽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风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板。该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整体为箱体式结构,且可折叠的滚轮便于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平移,同时装置整体具有良好的主动散热效果,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通讯基站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
技术介绍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而目前使用的通讯基站控制柜通常为固定式设置,不便于根据需求进行快速移动,且内部缺乏主动散热装置,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通讯基站控制柜通常为固定式设置,不便于根据需求进行快速移动,且内部缺乏主动散热装置,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包括外壳和柜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底槽,且底槽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远离外壳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件,且限位件的顶部均与底槽顶部相连接,所述外壳内部中间上端开设有内仓,且内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风槽,同时风槽分别开设在外壳内部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第一进风口,且第一进风口分别与风槽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风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且风槽底部靠近内仓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内仓的底部设置有套管,且套管的底部贯穿内仓底部与底槽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套管的内壁设置有挡片,所述内仓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条,且第一固定条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条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条,且第二安装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相连接,同时第二安装条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内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的顶端贯穿外壳的顶部,所述散热风扇的顶部设置在顶罩内,且顶罩设置在外壳的顶部中间,所述柜门设置在内仓的前侧,且柜门分别与外壳前侧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滚轮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且滚轮与底槽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且限位件靠近滚轮的一侧均呈倾斜式结构。优选的,所述风槽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风槽的内壁均呈交错式设置有2组挡板,同时每组挡板均呈向下倾斜的等间距设置。优选的,所述套管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每个套管的内壁均呈等角度分布有挡片。优选的,所述柜门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柜门与外壳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设置有滚轮和限位件,当同时向底槽中轴线的一侧转动滚轮时,可以快速将四个滚轮收纳到底槽中,进而使外壳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便于将装置整体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当同时向反方向转动滚轮时,通过限位件使四个滚轮保持在倾斜的状态,进而通过滚轮的转动带动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2、该技术,设置有风槽、第一进风口、挡板、第二进风口、散热风扇和顶罩,通过散热风扇便于带动外部气流穿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到风槽内,并穿过多个挡板后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到内仓中,随后带动内部的热量向上排出即可,交错设置的挡板便于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阻挡,避免大量灰尘进入到内仓中,提高了实用性。3、该技术,设置有套管和挡片,通过套管便于将外部的缆线接入到内仓内,而套管内部的多组轻薄硅胶材质的挡片便于贴合在缆线的表面,有效减少外部灰尘穿过套管进入到内仓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套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底槽;3、滚轮;4、限位件;5、内仓;6、风槽;7、第一进风口;8、挡板;9、第二进风口;10、套管;11、挡片;12、第一固定条;13、第一安装槽;14、第二安装条;15、第二安装槽;16、散热风扇;17、顶罩;18、柜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包括外壳1和柜门18,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2,且底槽2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3,滚轮3远离外壳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件4,且限位件4的顶部均与底槽2顶部相连接,外壳1内部中间上端开设有内仓5,且内仓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风槽6,同时风槽6分别开设在外壳1内部上端的左右两侧,外壳1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第一进风口7,且第一进风口7分别与风槽6的上端相连接,风槽6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板8,且风槽6底部靠近内仓5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9,内仓5的底部设置有套管10,且套管10的底部贯穿内仓5底部与底槽2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套管10的内壁设置有挡片11,内仓5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条12,且第一固定条12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第一固定条12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条14,且第二安装条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3相连接,同时第二安装条14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5,内仓5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6,且散热风扇16的顶端贯穿外壳1的顶部,散热风扇16的顶部设置在顶罩17内,且顶罩17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中间,柜门18设置在内仓5的前侧,且柜门18分别与外壳1前侧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滚轮3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且滚轮3与底槽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通过可折叠的滚轮3便于带动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平移,提高了使用便捷性。限位件4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且限位件4靠近滚轮3的一侧均呈倾斜式结构,通过限位件4便于对滚轮3进行支撑,提高了实用性。风槽6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风槽6的内壁均呈交错式设置有2组挡板8,同时每组挡板8均呈向下倾斜的等间距设置,通过风槽6配合挡板8便于对空气中的沙尘进行有效的阻挡,提高了实用性。套管10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每个套管10的内壁均呈等角度分布有挡片11,通过套管10配合挡片11便于对缆线提供束缚和保护,且有效降低外部沙尘穿过套管10进入到内仓5内。柜门18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柜门18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通过柜门18便于对内仓5内部的结构提供有效的保护,提高了实用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前,首先将四个滚轮3分别向限位件4的方向拉动,使四个滚轮3分别紧贴限位件4,此时四个滚轮3对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包括外壳(1)和柜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2),且底槽(2)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3),所述滚轮(3)远离外壳(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件(4),且限位件(4)的顶部均与底槽(2)顶部相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中间上端开设有内仓(5),且内仓(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风槽(6),同时风槽(6)分别开设在外壳(1)内部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第一进风口(7),且第一进风口(7)分别与风槽(6)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风槽(6)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板(8),且风槽(6)底部靠近内仓(5)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9),所述内仓(5)的底部设置有套管(10),且套管(10)的底部贯穿内仓(5)底部与底槽(2)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套管(10)的内壁设置有挡片(11),所述内仓(5)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条(12),且第一固定条(12)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所述第一固定条(12)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条(14),且第二安装条(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3)相连接,同时第二安装条(14)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5),所述内仓(5)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6),且散热风扇(16)的顶端贯穿外壳(1)的顶部,所述散热风扇(16)的顶部设置在顶罩(17)内,且顶罩(17)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中间,所述柜门(18)设置在内仓(5)的前侧,且柜门(18)分别与外壳(1)前侧的左右两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5G通讯基站控制柜,包括外壳(1)和柜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2),且底槽(2)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3),所述滚轮(3)远离外壳(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件(4),且限位件(4)的顶部均与底槽(2)顶部相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中间上端开设有内仓(5),且内仓(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风槽(6),同时风槽(6)分别开设在外壳(1)内部上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第一进风口(7),且第一进风口(7)分别与风槽(6)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风槽(6)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挡板(8),且风槽(6)底部靠近内仓(5)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9),所述内仓(5)的底部设置有套管(10),且套管(10)的底部贯穿内仓(5)底部与底槽(2)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套管(10)的内壁设置有挡片(11),所述内仓(5)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条(12),且第一固定条(12)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所述第一固定条(12)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条(14),且第二安装条(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3)相连接,同时第二安装条(14)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5),所述内仓(5)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6),且散热风扇(16)的顶端贯穿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木兰
申请(专利权)人:方木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