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环网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51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环网柜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环网柜,包括进电线缆、供电线缆,以及上下设置的柜体和底座,所述柜体在其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进电线缆进入所述柜体内的进缆孔和供所述供电线缆穿过的出缆孔;所述供电线缆的自由端设有快速接头;所述底座具有走缆通道,以及均与所述走缆通道连通的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出线孔和固定孔,所述第一进线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并用于供所述进电线缆通过而进入所述走缆通道,所述第二进线孔与所述进缆孔连通,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出缆孔连通,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前侧表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快速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环网柜能够满足电缆走线的需求,并提高接电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环网柜
本技术属于环网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环网柜。
技术介绍
环网柜一般设于地面上,环网柜的电缆走线方式为下进下出:在环网柜下方挖设电缆沟,配电室向下开设供电缆进出电缆沟的过缆孔。对于车载环网柜,由于没办法挖设电缆沟,而需要对环网柜结构进行调整。此外,下进下出的电缆走线方式也不便于取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载环网柜,其旨在解决满足车载环网柜没有电缆沟情况下的电缆走线的要求并便利取电连接操作。一种车载环网柜,包括柜体、进电线缆和供电线缆,所述柜体在其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进电线缆进入所述柜体内的进缆孔和供所述供电线缆穿过的出缆孔;所述供电线缆的自由端设有快速接头;所述车载环网柜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柜体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走缆通道,以及均与所述走缆通道连通的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出线孔和固定孔,所述第一进线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并用于供所述进电线缆通过而进入所述走缆通道,所述第二进线孔与所述进缆孔连通,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出缆孔连通,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前侧表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快速接头。可选的,所述柜体在所述进缆孔和所述出缆孔处均设有塔形密封圈,所述塔形密封圈用于封闭对应的所述进缆孔或所述出缆孔并供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通过。可选的,所述柜体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移动的固定结构,任一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结构。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开口环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柜体围合而形成固定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的固定空间。可选的,所述固定空间在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的径向截面边界呈梯形。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金属板件或金属杆件弯折形成。可选的,所述底座高度为150-220mm。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矩形框架和分别连接所述矩形框架四边侧的左围板、前围板、右围板和后围板,所述第一进线孔开设于所述左围板或所述右围板,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前围板,所述矩形框架镂空区域形成所述第二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所述左围板、所述前围板、所述右围板和后围板围合形成所述走缆通道。可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孔有多个并位于同一水平位。可选的,所述固定孔数量为三的倍数,并位于同一水平位。本申请提供的车载环网柜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底座的设置,满足电缆走线的空间需求,通过第一进线孔和固定孔的设置,实现线缆的侧进侧出,并通过快速接头的设置便利了接电的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环网柜的前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线缆的安装示意图,为侧视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安装示意图,为俯视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的左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的前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柜体30供电线缆20底座31快速接头201第一进线孔40塔形密封圈202第二进线孔50固定结构203出线孔51第一连段204固定孔52第二连段21矩形框架53第三连段22左围板54第四连段23前围板55第五连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环网柜。车载环网柜包括上下设置的柜体10和底座20。车载环网柜包括进电线缆和供电线缆30。供电线缆30的自由端设有快速接头31。柜体10在其下表面开设有供进电线缆进入柜体10内的进缆孔和供供电线缆30穿过的出缆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供电线缆30经进缆孔进入柜体10而与柜体10内的功能设备电连接以输入电源,供电线缆30一端连接功能设备而另一端连接快速接头31。在外部电缆或其它设备与快速接头31连接时,功能设备经由供电线缆30向外部设备进行供电。底座20用于支撑柜体10,底座20具有走缆通道,以及均与走缆通道连通的第一进线孔201、第二进线孔202、出线孔203和固定孔204,第一进线孔201开设于底座20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并用于供进电线缆通过而进入走缆通道,第二进线孔202与进缆孔连通,出线孔203与出缆孔连通,固定孔204开设于底座20前侧表面并用于固定快速接头31。底座20的走缆通道相当于电缆沟,进电线缆经第一进线孔201进入走缆通道再经第二进线孔202进入进缆孔,从而进入柜体10内与功能设备连接,供电线缆30从出缆孔经出线孔203进入走缆通道,设于供电线缆30的快速接头31于固定孔204处固定。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快速接头31适配的插头插入快速接头31,即可实现电连接。快速接头31设于底座20的前侧表面的设计,能够便利操作人员的接电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进电线缆和供电线缆30均为线缆结构,为简化描述,下文中,采用线缆一次无差别指代进电线缆或供电线缆30。由上,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环网柜,包括柜体、进电线缆和供电线缆,所述柜体在其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进电线缆进入所述柜体内的进缆孔和供所述供电线缆穿过的出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缆的自由端设有快速接头;/n所述车载环网柜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柜体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走缆通道,以及均与所述走缆通道连通的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出线孔和固定孔,所述第一进线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并用于供所述进电线缆通过而进入所述走缆通道,所述第二进线孔与所述进缆孔连通,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出缆孔连通,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前侧表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快速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环网柜,包括柜体、进电线缆和供电线缆,所述柜体在其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进电线缆进入所述柜体内的进缆孔和供所述供电线缆穿过的出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缆的自由端设有快速接头;
所述车载环网柜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柜体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走缆通道,以及均与所述走缆通道连通的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出线孔和固定孔,所述第一进线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并用于供所述进电线缆通过而进入所述走缆通道,所述第二进线孔与所述进缆孔连通,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出缆孔连通,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底座前侧表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快速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在所述进缆孔和所述出缆孔处均设有塔形密封圈,所述塔形密封圈用于封闭对应的所述进缆孔或所述出缆孔并供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移动的固定结构,任一所述进电线缆或所述供电线缆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环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飞盛智会关惠珊杨辉飞陈芳军
申请(专利权)人:莱福士电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