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
技术介绍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我国亦是蚕桑大国,但目前我国的蚕桑生产仍依赖人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广西、云南等蚕桑地区的劳动力向东部沿海流失,蚕农数量进一步减少,且大多是留守在农村地区的老人、妇女,文化程度较低。蚕桑产业面临着技术推广难,机械化程度较低,防病害能力弱等挑战。因此,为改善蚕桑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蚕桑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蚕桑生产环节中,小蚕的培育至关重要,小蚕的发育水平决定了蚕茧、生丝的质量。目前我国蚕桑生产中,小蚕培育采用的普遍方式是小蚕集中共育,通过集中共育小蚕能够保障小蚕的整体发育水平,有效防范病虫害的滋生,对提升蚕茧产量与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小蚕的集中共育也为蚕桑产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各地的小蚕共育室(1-1)的规格差异较大,机械化、智能化应用程度较低,且小蚕共育室(1-1)大多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分散零落、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使得科技人员难以及时集中指导蚕农进行小蚕培育,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也使得农业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蚕桑生产动态,难以实现对小蚕共育的科学管理,技术推广,资讯分享,不利于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因而,为解决当前小蚕共育环节中的弊端,提升小蚕共育的智能化水平,有必要研发出一种智能化设备来提升小蚕共育的管理水平,确保新技术的推广与小蚕共育的质量,促进蚕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层(1)、数据传输层(2)、数据运算层(3)、数据共享层(4)和终端执行层(5),其中,数据采集层(1)主要进行小蚕共育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传输层(2)主要将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传送到数据运算层(3);数据运算层(3)主要实现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和存储;数据共享层(4)主要实现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进行共享;终端执行层(5)根据数据运算层(3)的智能决策结果进行小蚕的精准化和智能化饲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层(1)、数据传输层(2)、数据运算层(3)、数据共享层(4)和终端执行层(5),其中,数据采集层(1)主要进行小蚕共育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传输层(2)主要将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传送到数据运算层(3);数据运算层(3)主要实现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和存储;数据共享层(4)主要实现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进行共享;终端执行层(5)根据数据运算层(3)的智能决策结果进行小蚕的精准化和智能化饲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层(1)同时覆盖多个小蚕共育室(1-1),每个小蚕共育室(1-1)内均安装一套数据采集系统(1-2),每个数据采集系统均包含STM32控制芯片(1-2-9)、温湿度传感器(1-2-1)、光照传感器(1-2-3)、CO2传感器(1-2-2)、GPS传感器(1-2-4)、图像传感器(1-2-8)和视频传感器(1-2-7);其中:STM32控制芯片(1-2-9)为主控制芯片;温湿度传感器(1-2-1)用于采集小蚕共育室(1-1)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CO2传感器(1-2-2)用于采集小蚕共育室(1-1)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传感器(1-2-3)用于采集小蚕共育室(1-1)内的光照强度;图像传感器(1-2-8)用于采集小蚕生长发育的生理图像;视频传感器(1-2-7)采集小蚕共育室(1-1)的实时影像;GPS传感器(1-2-4)用于对小蚕室进行定位,以便区分数据来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传输层(2)用于在数据采集层(1)、数据运算层(3)、终端执行层(5)和数据共享层(4)之间传输数据,数据传输是以STM32控制芯片(1-2-9)、物联网模块(1-2-5)以及4G/5G网络组成,在数据采集层(1)所包含的每一个小蚕共育室(1-1)内,STM32控制芯片(1-2-9)按照一定的工作频率对数据采集后,将数据用物联网模块(1-2-5)和4G/5G网络传输到上位机(2-2),上位机(2-2)通过互联网(2-3)将数据传送到数据运算层(3);数据传输层(2)还包括将数据运算层(3)的运算结果通过互联网(2-3)传输到数据共享层(4)和终端执行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蚕共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运算层(3)主要包含对小蚕共育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和存储,具体内容为:大数据运算系统(3-1)、图像识别系统(3-2)、智能决策系统(3-3)、数据存储系统(3-4)、智能预警系统(3-5)和专家库(3-6);其中:大数据运算系统(3-1)是应用大数据技术根据监测到的各个基地的自动化小蚕共育机(5-1)的运行状态预测小蚕共育规模、计算后期大蚕饲育环节所需要的桑叶量、蚕茧价格和产业的总体走向;图像识别系统(3-2)是对小蚕共育的生理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当前小蚕共育所处的龄期,判断喂食桑叶的均匀性和饲喂量是否满足要求,识别小蚕发育的整齐度以及有无病虫害滋生,智能决策系统(3-3)是对小蚕共育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超出小蚕共育的农艺环境标准,对光照强度数据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处在小蚕生长的适宜范围,当检测到数据异常时,及时向上位机(2-2)发送数据,上位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洪康,张剑飞,田涯涯,黄军,卢伟康,陈肖,吴建梅,叶晶晶,马勇,李林波,胡光荣,曽益春,杨创,蒋亚明,蒲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