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22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该撒播装置整体为柱形体,腔体为圆筒,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板,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腔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隔断的过滤板;过滤板的上方为混合室,下方为存储室;上盖板中心的通孔Ⅰ与出口喷嘴连通;下盖板中心的通孔Ⅱ与孔柱的底面开孔连通;孔柱为安装在下盖板上表面的顶面封闭、底面开孔的圆筒;通孔Ⅱ为进气口,通孔Ⅰ为出气口;出口喷嘴内开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通孔;过滤板上开有阵列的过滤孔,孔柱的侧壁开有阵列的气孔。该撒播装置能够减弱固体粒子的团聚效应,改善固体粒子与高压气体混合的不均匀性,满足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跟随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
技术介绍
粒子图像测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且精确性高的流场速度场测试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风洞试验中速度场测量的主流试验手段。2007年,M.Raffel,C.E.Willert,S.T.Wereley和J.K.Kompenhans在“ParticleImageVelocimetry-APracticalGuide”(第二版)图书中公开了一种固体粒子撒播装置,该固体粒子撒播装置使用的固体粒子的粒径较大,这种尺寸的粒径能够满足高速风洞流场的跟随性要求,但是难以实现高超声速风洞流场的跟随性要求。因此,这种固体粒子撒播装置并不能用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由于固体粒子具有散射光强度大等特点,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时,一般采用粒径较小的固体粒子,但是粒径较小的固体粒子也存在着粒子团聚和混合不够均匀的缺点,难以满足固体粒子对高超声速流场跟随性的要求。当前,亟需发展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整体为柱形体,腔体(1)为圆筒,腔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板(9),腔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10),腔体(1)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隔断的过滤板(3);上盖板(9)与过滤板(3)之间的空腔为混合室(6),下盖板(10)与过滤板(3)之间的空腔为存储室(5);上盖板(9)中心开有通孔Ⅰ,通孔Ⅰ与上盖板(9)上表面固定的出口喷嘴(4)连通;下盖板(10)的中心开有通孔Ⅱ,下盖板(10)的上表面固定有孔柱(2),孔柱(2)为顶面封闭、底面开孔的圆筒,通孔Ⅱ与孔柱(2)的底面开孔连通;/n所述的通孔Ⅱ为进气口,通孔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整体为柱形体,腔体(1)为圆筒,腔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板(9),腔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10),腔体(1)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隔断的过滤板(3);上盖板(9)与过滤板(3)之间的空腔为混合室(6),下盖板(10)与过滤板(3)之间的空腔为存储室(5);上盖板(9)中心开有通孔Ⅰ,通孔Ⅰ与上盖板(9)上表面固定的出口喷嘴(4)连通;下盖板(10)的中心开有通孔Ⅱ,下盖板(10)的上表面固定有孔柱(2),孔柱(2)为顶面封闭、底面开孔的圆筒,通孔Ⅱ与孔柱(2)的底面开孔连通;
所述的通孔Ⅱ为进气口,通孔Ⅰ为出气口;
所述的出口喷嘴(4)内开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通孔Ⅰ;
所述的过滤板(3)上开有阵列的过滤孔(8),孔柱(2)的侧壁开有阵列的气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柱(2)的高度为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虎解福田王雄林敬周侯峰伟许晓斌钟俊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