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涉及刹车片领域,包括底座及固定于底座的固定柱;固定于固定柱顶端延伸部的第一气缸及固定于第一气缸输出轴的顶盘;位于顶盘正下方的底盘及固定于底盘下端面的若干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且支撑柱与底盘的固定处靠近底盘的外侧面,底盘的上端面设有若干放置槽,放置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顶盘的下方设有与放置槽一一对应的抵持板,抵持板位于对应放置槽的正上方;固定于抵持板上端面的固定杆,其上端与设在顶盘内的内腔滑动连接;固定于抵持板下端面的若干回波探头,通过本装置,可一次性通过回波探头检测多个钢背,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刹车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刹车系统中,刹车片作为最关键的零部件,对刹车系统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刹车片一般包括钢背、摩擦材料、粘合剂;钢背起承载、支撑摩擦材料的作用刹车时,钢背受刹车钳的推动,摩擦材料与刹车盘或鼓摩擦接触,通过摩擦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钢背在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厚度检测,以判断其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本申请发现:钢背的厚度一般都是需要人工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检测速度慢,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背的厚度一般都是需要人工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检测速度慢,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固定柱;固定于固定柱顶端延伸部的第一气缸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顶盘;位于所述顶盘正下方的底盘及固定于所述底盘下端面的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且支撑柱与底盘的固定处靠近底盘的外侧面,所述底盘的上端面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用于放置待测钢背;所述顶盘的下方设有与放置槽一一对应的抵持板,所述抵持板位于对应放置槽的正上方;固定于抵持板上端面的固定杆,其上端与设在顶盘内的内腔滑动连接;固定于抵持板下端面的若干回波探头,用于检测钢背各个部位的厚度。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内腔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内腔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杆位于内腔内的端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内部的第二气缸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支撑盘;固定于支撑盘侧表面的若干撑块,所述撑块与放置槽一一对应,且在放置待测钢背时,所述撑块位于对应的放置槽内。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顶柱,所述撑块内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通槽,所述顶柱与通槽一一对应,且顶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在钢背检测完成后,所述撑块向下移动时,所述顶柱将穿过对应的通槽。进一步的,所述通槽中轴线位于撑块的中轴线朝向支撑盘中心的一侧。进一步的,还包括标记笔、永磁铁和电磁铁,所述顶柱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内孔,所述标记笔位于内孔内,且标记笔的底部设有所述的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的正下方设有固定于底座上端面内部的电磁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可同时将多个待测钢背放置于放置槽中,并通过支撑组件支撑,然后第一气缸启动,驱动顶盘向下移动,当抵持板与钢背接触时,回波探头即可启动并检测钢背不同部位的厚度,在检测完成后,第一气缸带动顶盘恢复原位,通过本装置,可一次性通过回波探头检测多个钢背,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放置槽未放置钢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底盘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顶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顶盘的放大图。其中,1、底座;2、底盘;3、支撑柱;4、放置槽;5、固定柱;6、顶盘;7、第一气缸;8、抵持板;9、回波探头;10、第二气缸;11、支撑盘;12、撑块;13、通槽;15、顶柱;16、内孔;17、标记笔;18、永磁铁;19、电磁铁;20、内腔;21、固定杆;2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包括:底座1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固定柱5;固定于固定柱5顶端延伸部的第一气缸7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7输出轴的顶盘6;位于所述顶盘6正下方的底盘2及固定于所述底盘2下端面的若干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下端固定于底座1,且支撑柱3与底盘2的固定处靠近底盘2的外侧面,所述底盘2的上端面设有若干放置槽4,所述放置槽4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用于放置待测钢背;所述顶盘6的下方设有与放置槽4一一对应的抵持板8,所述抵持板8位于对应放置槽4的正上方;固定于抵持板8上端面的固定杆21,其上端与设在顶盘6内的内腔20滑动连接;固定于抵持板8下端面的若干回波探头9,用于检测钢背各个部位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可同时将多个待测钢背放置于放置槽4中,并通过支撑组件支撑,然后第一气缸7启动,驱动顶盘6向下移动,当抵持板8与钢背接触时,回波探头9即可启动并检测钢背不同部位的厚度,在检测完成后,第一气缸7带动顶盘6恢复原位,通过本装置,可一次性通过回波探头9检测多个钢背,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节省了人力。由于每个钢背的厚度不相同,因此设置了内腔20,这样抵持板8在接触到厚度较厚的钢背时,底盘6可继续下降,使得其他的抵持板8能够正常的想厚度较薄的钢背运动,并最终与其接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回波探头9可选择型号为BH-50的回波探头,每个回波探头9检测到的数据可传回给与其连接的电脑中,电脑将数据显示,并将不合格的数据用不同的颜色显示,这样可以直观的观察到不合格的数据,这样检测人员可以将不合格产品挑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还包括位于内腔20内的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一端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固定柱;/n固定于固定柱顶端延伸部的第一气缸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顶盘;/n位于所述顶盘正下方的底盘及固定于所述底盘下端面的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且支撑柱与底盘的固定处靠近底盘的外侧面,所述底盘的上端面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用于放置待测钢背;/n所述顶盘的下方设有与放置槽一一对应的抵持板,所述抵持板位于对应放置槽的正上方;/n固定于抵持板上端面的固定杆,其上端与设在顶盘内的内腔滑动连接;/n固定于抵持板下端面的若干回波探头,用于检测钢背各个部位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固定柱;
固定于固定柱顶端延伸部的第一气缸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顶盘;
位于所述顶盘正下方的底盘及固定于所述底盘下端面的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且支撑柱与底盘的固定处靠近底盘的外侧面,所述底盘的上端面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用于放置待测钢背;
所述顶盘的下方设有与放置槽一一对应的抵持板,所述抵持板位于对应放置槽的正上方;
固定于抵持板上端面的固定杆,其上端与设在顶盘内的内腔滑动连接;
固定于抵持板下端面的若干回波探头,用于检测钢背各个部位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内腔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内腔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杆位于内腔内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片零部件中的钢背厚度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雅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路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