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14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其结构包括本体、盖体、排水管、底座,盖体与本体为铰链连接,排水管固定安装于本体外壁上,底座固定安装于本体底部,本体包括第一倾斜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柱、第二倾斜板、第三支撑柱、连接管、第四支撑柱,第一倾斜板右端固定安装于本体内壁右侧上,第一支撑柱左端与第一倾斜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右端固定安装于内壁右侧上,第一支撑柱右端与连接柱首端相连通,第二支撑柱右端与连接柱相连通,第二倾斜板左端固定安装于本体内壁左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清洗后,便可通过两个倾斜板进行沥水,提高加工效率,且使用结束后可通过盖体盖上,防止灰尘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
本技术是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食品加工时需要将加工物洗净,清洗干净后的加工物表面沾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需要沥干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但是该现有技术清洗后,一般是放在室外晾干,晾干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晾干时间长,效率低,这就影响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以解决现有清洗后,一般是放在室外晾干,晾干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晾干时间长,效率低,这就影响了加工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其结构包括本体、盖体、排水管、底座,所述盖体与本体为铰链连接,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装于本体外壁上,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本体底部,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倾斜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柱、第二倾斜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本体(1)、盖体(2)、排水管(3)、底座(4),所述盖体(2)与本体(1)为铰链连接,所述排水管(3)固定安装于本体(1)外壁上,所述底座(4)固定安装于本体(1)底部,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倾斜板(101)、第一支撑柱(102)、第二支撑柱(103)、连接柱(104)、第二倾斜板(105)、第三支撑柱(106)、连接管(107)、第四支撑柱(108),所述第一倾斜板(101)右端固定安装于本体(1)内壁右侧上,所述第一支撑柱(102)左端与第一倾斜板(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02)右端固定安装于内壁右侧上,所述第一倾斜板(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用沥水料斗,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本体(1)、盖体(2)、排水管(3)、底座(4),所述盖体(2)与本体(1)为铰链连接,所述排水管(3)固定安装于本体(1)外壁上,所述底座(4)固定安装于本体(1)底部,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倾斜板(101)、第一支撑柱(102)、第二支撑柱(103)、连接柱(104)、第二倾斜板(105)、第三支撑柱(106)、连接管(107)、第四支撑柱(108),所述第一倾斜板(101)右端固定安装于本体(1)内壁右侧上,所述第一支撑柱(102)左端与第一倾斜板(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02)右端固定安装于内壁右侧上,所述第一倾斜板(101)末端通过第二支撑柱(103)固定安装于本体(1)内壁右侧上,所述第一支撑柱(102)右端与连接柱(104)首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柱(103)右端与连接柱(104)相连通,所述第二倾斜板(105)左端固定安装于本体(1)内壁左侧上,所述第二倾斜板(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天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