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国增专利>正文

自动点火灯芯及自动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07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点火灯芯,包括可燃棉芯以及两导电丝,所述导电丝分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可燃棉芯,两所述导电丝之间相互绝缘,以使得两所述导电丝的端部在施加高电压时发生放电,进而产生电弧点燃所述可燃棉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点火灯芯点火成功率高、成本低、适用于普通的蜡烛制作工艺及普通的蜡烛。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自动点火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点火灯芯及自动点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点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点火灯芯及自动点火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点火蜡烛的蜡烛芯使用的是导电纤维,其是通过在两导电纤维的两端产生高压,从而使两导电纤维放电产生电弧,当电弧温度高于导电纤维的燃点时,两导电纤维便会着火燃烧,实现自动点火的功能。然而,由于使用两根导电纤维的方式具有如下缺点,1.在制作蜡烛时,单独将两根导电纤维放置在蜡烛油中间的难度比较大,两者之间的间距难以保证准确,间距过大时,会造成点火失败;2.为了更方便地与导电纤维导电,需要在蜡烛主体外设置蜡烛筒,并在蜡烛筒的底部设置导电端子,这会增加制造成本,并且由于导电纤维无法进行焊接工艺,导电纤维只能与导电端子捆绑连接,使得加工十分不便,提高生产成本。因此,现有的蜡烛芯都是用于制作成专用的自动点火蜡烛的,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点火灯芯,其可以提高点火成功率、降低生成本、适用于普通的蜡烛制作工艺及普通的蜡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成功率高、成本低、适用于普通的蜡烛制作工艺的自动点火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自动点火灯芯包括可燃棉芯以及两导电丝,所述导电丝分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可燃棉芯,两所述导电丝之间相互绝缘,以使得两所述导电丝的端部在施加高电压时发生放电,进而产生电弧点燃所述可燃棉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一可燃棉芯,再在所述可燃棉芯分别设置两相互绝缘的导电丝,以使得两所述导电丝的端部在施加高电压时发生放电,进而产生电弧点燃所述可燃棉芯;由于所述可燃棉芯既可以将两所述导电丝分隔到最佳的放电间距,又可以对两所述导电丝进行可靠定位,因此,将所述可燃棉芯及两导电丝组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根灯芯一方面可以在生产蜡烛时无需考虑两导电丝的位置,与传统生产蜡烛的工艺基本一致,适用于普通的蜡烛制作工艺及普通的蜡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面导电丝能一直保持最佳距离可以在使用时保证产生较大的电弧,极大地提高点火成功率。较佳地,两所述导电丝沿所述可燃棉芯的中心轴延伸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可燃棉芯的相对两侧。较佳地,两所述导电丝的其中一者沿所述可燃棉芯的中心轴延伸方向埋设于所述可燃棉芯内,两所述导电丝的另一者呈螺旋地缠绕于所述可燃棉芯的外侧。较佳地,还包括绝缘且阻燃的棉芯固定支架,所述可燃棉芯及所述导电丝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棉芯固定支架上。通过设置所述棉芯固定支架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可燃棉芯及所述导电丝进行定位,提高生产的便利性。较佳地,所述导电丝为金属导电丝。较佳地,所述导电丝的表面设有绝缘层。这样可以防止在两所述导电丝的非端部位置产生电弧,提高点火的成功率。一种自动点火装置,包括燃料主体、底座、控制电路板、电源及自动点火灯芯,所述自动点火灯芯呈竖直地埋设于所述燃料主体内,且所述可燃棉芯的上端及两所述导电丝的上端露出于所述燃料主体,所述燃料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两所述导电丝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极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连接。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导电丝之间通过导电结构导电,所述导电结构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及与所述导电丝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相互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部为弹性导电针,所述第二导电部为导电环。具体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针座,所述弹性导电针设置于所述针座上,所述导电环设置于所述燃料主体的底部。由于所述导电环与所述弹性导电针可以在所述导电环的圆周的任一点接触导电,因此,可以使所述燃料主体无需与所述针座对位,有效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可接收远程遥控信号的遥控接收器和/或可定时自动点火的计时器。这样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点火和/或定时自动点火的功能,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点火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点火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点火装置的自动点火灯芯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点火装置的接线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点火装置的自动点火灯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自动点火装置100包括燃料主体1、底座2、控制电路板3、电源4及自动点火灯芯5,所述自动点火灯芯5包括可燃棉芯51以及两导电丝52,所述导电丝52分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可燃棉芯51的两侧,且两所述导电丝52沿所述可燃棉芯51的中心轴延伸方向设置,两所述导电丝52之间相互绝缘。所述自动点火灯芯5呈竖直地埋设于所述燃料主体1内,且所述可燃棉芯51的上端及两所述导电丝52的上端露出于所述燃料主体1,所述燃料主体1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所述控制电路板3及所述电源4设置于所述底座2内,两所述导电丝52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的两极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与所述电源4电连接。通过所述电源4及控制电路板3向两所述导电丝52的端部施加高电压时,两所述导电丝52的上端会发生放电,进而产生电弧点燃所述可燃棉芯51。再如图3所示,具体地,两所述导电丝52之间呈平行地设置。所述导电丝52与所述可燃棉芯51通过棉线捆绑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两所述导电丝52的位置准确,防止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点火失败。两所述导电丝52之间可产生电弧的最佳间距为2mm至3mm。因此所述可燃棉芯51的最佳直径应为2mm至3mm,所述可燃棉芯51的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自动点火灯芯5还包括绝缘且阻燃的棉芯固定支架53,所述可燃棉芯51及所述导电丝5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棉芯固定支架53上。通过设置所述棉芯固定支架53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可燃棉芯51及所述导电丝52进行定位,提高生产的便利性。所述导电丝52为可燃烧的金属导电丝52,或者是遇火可被烧断或烧成粉末状的金属导电丝52,例如铜丝、银丝。所述导电丝52的表面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是一层绝缘包漆,但是所述导电丝52的上端露出于所述燃料主体1的部分无需要设置所述绝缘层,以方便在此端进行放电产生电弧。所述绝缘层可以防止在两所述导电丝52的非端部位置产生电弧,提高点火的成功率。再请参阅图2,所述控制电路板3与所述导电丝52之间通过导电结构6导电,所述导电结构6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61及与所述导电丝5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62,所述第一导电部61与所述第二导电部62相互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部61为弹性导电针,所述第二导电部62为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由电路板制成。所述底座2上设有针座7,所述弹性导电针设置于所述针座7上,所述导电环设置于所述燃料主体1的底部,所述导电环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导电针对应的环形接触部62a。由于所述导电环的环形接触部62a与所述弹性导电针可以在所述导电环的圆周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燃棉芯以及两导电丝,所述导电丝分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可燃棉芯,两所述导电丝之间相互绝缘,以使得两所述导电丝的端部在施加高电压时发生放电,进而产生电弧点燃所述可燃棉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燃棉芯以及两导电丝,所述导电丝分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可燃棉芯,两所述导电丝之间相互绝缘,以使得两所述导电丝的端部在施加高电压时发生放电,进而产生电弧点燃所述可燃棉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电丝沿所述可燃棉芯的中心轴延伸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可燃棉芯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电丝的其中一者沿所述可燃棉芯的中心轴延伸方向埋设于所述可燃棉芯内,两所述导电丝的另一者呈螺旋地缠绕于所述可燃棉芯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且阻燃的棉芯固定支架,所述可燃棉芯及所述导电丝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棉芯固定支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为金属导电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火灯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增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黄国增李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