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包括薄壁型钢主体、防护罩、稳定卡板、切割片、固定壳、转动轴、限位套筒、固定套、高速轴承以及电机,薄壁型钢主体上侧安装有防护罩,防护罩与薄壁型钢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稳定卡板,防护罩右侧安装有固定壳,固定壳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左端面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稳定卡板连接处安装有高速轴承,转动轴环形侧面套设有切割片,转动轴环形侧面安装有限位套筒,转动轴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固定套,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开窗效率高,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属于建筑工程设备
技术介绍
薄壁型钢是采用1.5~5毫米的薄钢板或带钢冷弯加工成各种截面的型钢结构,其待点为:用钢量一般较普通热轧钢结构节省25%左右,有时还可以做到比同等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大型屋面板)的用钢量少。薄壁型钢结构的缺点是其刚度和稳定性较差,防腐要求较严,维护费用较高。此种结构一般用于民用建筑和跨度不大、屋面荷载较小、设备较轻的工业厂房。除用做承重结构构件外,也可用于楼、屋面板、幕墙结构等。使用时构件均需彻底除锈和涂刷防腐性能良好的涂料。在使用薄壁型钢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进行开窗处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振动频率大,容易出现切割角度倾斜的情况,开窗效率不够高,使用效果不好,现在急需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开窗效率高,使用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包括电动开窗机构以及薄壁型钢主体,所述薄壁型钢主体上侧设置有电动开窗机构,所述电动开窗机构包括防护罩、稳定卡板、切割片、固定壳、转动轴、限位套筒、固定套、高速轴承以及电机,所述薄壁型钢主体上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薄壁型钢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稳定卡板,所述防护罩右侧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左端面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稳定卡板连接处安装有高速轴承,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套设有切割片,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安装有限位套筒,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固定套。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壳右端面安装有电线接头,所述电线接头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壳上端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定位凸块,所述切割片内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规格与定位凸块规格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紧固螺帽,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左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紧固螺帽与转动轴通过螺纹紧闭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右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机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筒设置有多组,且多组限位套筒规格相同,所述切割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切割片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因本技术添加了防护罩、稳定卡板、切割片、固定壳、转动轴、限位套筒、固定套、高速轴承以及电机,该设计能够对薄壁型钢进行便捷的开窗处理,解决了原有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因固定壳右端面安装有电线接头,电线接头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固定壳上端面安装有控制开关,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通过控制开关对电机进行电力控制,因转动轴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定位凸块,切割片内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规格与定位凸块规格相匹配,该设计便于通过定位凸块对切割片进行位置固定,因转动轴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紧固螺帽,转动轴环形侧面左侧开设有外螺纹,紧固螺帽与转动轴通过螺纹紧闭连接,该设计通过螺纹连接提高了连接处牢固性,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开窗效率高,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中电动开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中电动开窗机构的正视剖视图;图中:1-电动开窗机构、2-薄壁型钢主体、11-防护罩、12-稳定卡板、13-切割片、14-固定壳、15-转动轴、16-限位套筒、17-固定套、18-高速轴承、19-电机、141-电线接头、142-控制开关、151-定位凸块、152-紧固螺帽、191-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包括电动开窗机构1以及薄壁型钢主体2,薄壁型钢主体2上侧设置有电动开窗机构1。电动开窗机构1包括防护罩11、稳定卡板12、切割片13、固定壳14、转动轴15、限位套筒16、固定套17、高速轴承18以及电机19,薄壁型钢主体2上侧安装有防护罩11,防护罩11与薄壁型钢主体2连接处安装有稳定卡板12,防护罩11右侧安装有固定壳14,固定壳14内部安装有电机19,电机19左端面安装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与稳定卡板12连接处安装有高速轴承18,转动轴15环形侧面套设有切割片13,转动轴15环形侧面安装有限位套筒16,转动轴15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固定套17。固定壳14右端面安装有电线接头141,电线接头141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固定壳14上端面安装有控制开关142,电机19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142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通过控制开关142对电机19进行电力控制,转动轴15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定位凸块151,切割片13内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规格与定位凸块151规格相匹配,该设计便于通过定位凸块151对切割片13进行位置固定,转动轴15环形侧面左侧安装有紧固螺帽152,转动轴15环形侧面左侧开设有外螺纹,紧固螺帽152与转动轴15通过螺纹紧闭连接,该设计通过螺纹连接提高了连接处牢固性。电机19右侧安装有蓄电池191,蓄电池191通过导线与电机19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通过蓄电池191对电机19进行电力输送,限位套筒16设置有多组,且多组限位套筒16规格相同,切割片1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切割片13规格相同,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薄壁型钢主体2进行开窗处理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导线将电路接头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然后将稳定卡板12卡套在薄壁型钢主体2左右两端面,松动紧固螺帽152,将紧固螺帽152与转动分离,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开窗的尺寸大小对限位套筒16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然后将切割片13套设在转动环形侧面,通过定位凸块151对切割片13进行位置固定,然后将紧固螺帽152与转动轴15通过螺纹相连接,对切割片13进行紧固,打开控制开关142,电机19通电转动,电机19带动转动轴15转动,转动轴15带动切割片13在高速轴承18内部转动,高速轴承18减小了转动轴15的转动摩擦力,实现了对薄壁型钢主体2的内平开窗处理,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包括电动开窗机构以及薄壁型钢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型钢主体上侧设置有电动开窗机构;/n所述电动开窗机构包括防护罩、稳定卡板、切割片、固定壳、转动轴、限位套筒、固定套、高速轴承以及电机,所述薄壁型钢主体上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薄壁型钢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稳定卡板,所述防护罩右侧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左端面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稳定卡板连接处安装有高速轴承,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套设有切割片,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安装有限位套筒,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固定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包括电动开窗机构以及薄壁型钢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型钢主体上侧设置有电动开窗机构;
所述电动开窗机构包括防护罩、稳定卡板、切割片、固定壳、转动轴、限位套筒、固定套、高速轴承以及电机,所述薄壁型钢主体上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薄壁型钢主体连接处安装有稳定卡板,所述防护罩右侧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左端面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稳定卡板连接处安装有高速轴承,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套设有切割片,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安装有限位套筒,所述转动轴环形侧面右侧安装有固定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薄壁型钢内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右端面安装有电线接头,所述电线接头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壳上端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电机通过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益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