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锁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84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龙头锁及具有其的车辆,壳体;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锁舌组件,锁舌组件包括锁舌,驱动件与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件带动锁舌组件运动,以使锁舌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锁舌用于插设在待锁件的锁孔内,待锁件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当锁舌处于上锁位置时,锁舌插设至锁孔内;当锁舌处于解锁位置时,锁舌与锁孔脱离;弹性件,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和驱动件的至少部分均与弹性件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龙头锁的锁舌被待锁件卡住后不便于上锁或解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龙头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龙头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龙头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基于双向自保持电磁铁的龙头锁在解锁过程中,如果用户使龙头柱卡着锁舌,其产生的剪切力使龙头锁锁舌无法退回解锁,在用户松手后龙头锁锁舌也不会自己收回,只能靠用户再次解锁。在上锁过程中,当用户没打死龙头时,锁舌会抵到龙头柱的壁面上,在用户打死龙头后,锁舌将会自动上锁,不过龙头柱卡住锁舌的长度不长,如果安装误差太大了,龙头柱就会卡不到锁舌,从而上锁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头锁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龙头锁的锁舌被待锁件卡住后不便于上锁或解锁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龙头锁,包括:壳体;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锁舌组件,锁舌组件包括锁舌,驱动件与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件带动锁舌组件运动,以使锁舌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锁舌用于插设在待锁件的锁孔内,待锁件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当锁舌处于上锁位置时,锁舌插设至锁孔内;当锁舌处于解锁位置时,锁舌与锁孔脱离;弹性件,弹性件穿设在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和驱动件的至少部分上。进一步地,锁舌组件还包括连接部,锁舌与连接部连接,驱动件包括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形内表面与连接部的外表面相适配,弹性件穿设在弧形板和连接部上。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柱和连接块,连接柱设置在锁舌上,连接柱的至少部分穿设在连接块上,连接块上设置有穿设间隙,弹性件穿设在穿设间隙内。进一步地,连接块包括连接主体和多个连接凸起,多个连接凸起均凸出于连接主体设置,多个连接凸起上均设置有环形通道,连接柱的至少部分穿设在多个环形通道内,以使连接柱与连接块连接;多个连接凸起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连接凸起之间的间隙形成穿设间隙。进一步地,弹性件为条状结构,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弹性件由第一连接孔穿入穿设间隙,并经穿设间隙从第二连接孔穿出。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与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抵接设置,以限制锁舌组件的运动范围。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限位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当锁舌组件运动至使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槽壁抵接时,锁舌处于上锁位置;当锁舌组件运动至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槽壁抵接时,锁舌处于解锁位置。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当锁舌组件运动至连接主体与第一槽壁抵接时,锁舌处于上锁位置;当锁舌组件运动至连接主体与第二槽壁抵接时,锁舌处于解锁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龙头锁,龙头锁为上述提供的龙头锁。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待锁件处于抵接位置时,锁舌与待锁件抵接以相对于待锁件发生静止,这样,弹性件将会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随后,当待锁件由抵接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后,锁舌将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因此,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龙头锁的锁舌被待锁件卡住后不便于上锁或解锁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当锁舌处于上锁位置时的龙头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当龙头柱处于抵接位置、锁舌处于上锁位置时驱动件驱动锁舌运动时的龙头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当锁舌由上锁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的龙头锁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当锁舌处于解锁位置时的龙头锁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当龙头柱处于抵接位置、锁舌处于解锁位置时驱动件驱动锁舌运动时的龙头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锁舌处于上锁位置时的龙头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驱动件;11、弧形板;12、主板;20、锁舌组件;21、锁舌;22、连接柱;221、柱体;222、连接件;23、连接块;231、连接主体;232、连接凸起;30、龙头柱;31、锁孔;40、弹性件;50、限位结构;51、第一槽壁;52、第二槽壁;60、支架;61、导向孔;70、电驱动机构;80、机械驱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龙头锁,该龙头锁包括壳体、驱动件10、锁舌组件20和弹性件40,驱动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锁舌组件20包括锁舌21,驱动件10与锁舌组件20的至少部分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件10带动锁舌组件20运动,以使锁舌21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具体的,壳体具有内腔,驱动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是指:驱动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内腔内,以通过壳体对驱动件10进行保护。待锁件具有与锁舌21相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与锁舌21脱离的初始位置。待锁件上设置有锁孔31,待锁件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壳体的内部是指壳体的内腔内,相应的,壳体的外部是指壳体的外侧。待锁件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具体是指:待锁件与壳体间隔设置,当锁舌21需要从解锁位置运动至上锁位置时,需要通过驱动件10驱动锁舌21由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做伸出运动;当锁舌21需要从上锁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需要通过驱动件10驱动锁舌21由壳体的外部向壳体的内部做缩回运动。当锁舌21运动至上锁位置时,锁舌21插设至锁孔31内。当锁舌21运动至解锁位置时,锁舌21与锁孔31脱离。锁舌组件20的至少部分和驱动件10的至少部分均与弹性件40连接。当待锁件处于抵接位置时,锁舌21与待锁件抵接以相对于待锁件静止,以使弹性件40在驱动件10的驱动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当待锁件由抵接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后,锁舌21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0可以为弹簧钢丝或皮筋等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待锁件可以为龙头柱3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龙头锁,在驱动龙头锁的锁舌21上锁或解锁的过程中,当龙头柱30处于抵接位置时,此时,锁舌21与龙头柱30抵接以相对于龙头柱30发生静止,这样,弹性件40将会在驱动件10的驱动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随后,当龙头柱30由抵接位置恢复至初始位置后,锁舌21将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因此,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龙头锁的锁舌21被龙头柱30卡住后不便于解锁或锁孔没对上不便于上锁的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锁舌21处于上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把住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龙头锁,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n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锁舌组件运动,以使所述锁舌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所述锁舌用于插设在待锁件的锁孔内,所述待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n当所述锁舌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锁舌插设至所述锁孔内;当所述锁舌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孔脱离;/n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穿设在所述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驱动件的至少部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头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锁舌组件运动,以使所述锁舌运动至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所述锁舌用于插设在待锁件的锁孔内,所述待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当所述锁舌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锁舌插设至所述锁孔内;当所述锁舌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孔脱离;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穿设在所述锁舌组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驱动件的至少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锁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驱动件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形内表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相适配,所述弹性件穿设在所述弧形板和所述连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柱和连接块,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锁舌上,所述连接柱的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穿设间隙,所述弹性件穿设在所述穿设间隙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主体和多个连接凸起,多个所述连接凸起均凸出于所述连接主体设置,多个所述连接凸起上均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连接柱的至少部分穿设在多个所述环形通道内,以使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块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鹏袁玉斌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