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及墙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78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及墙板。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包括母扣块和与所述母扣块配合的子扣块,所述母扣块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中部凸伸的夹头,所述底板在所述夹头的两端形成翼缘;所述子扣块包括背板和自所述背板的两端凸伸的夹片,两所述夹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卡接空间,所述夹头与所述卡接空间配合;所述翼缘和背板为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安装部位。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操作便捷,提高ALC墙体施工效率,加强ALC墙体间连接强度,减少ALC墙体产生的开裂问题,提高整体质量,进而节约生产成本,对于推动建筑工业化、节能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及墙板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的ALC隔墙板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及墙板。
技术介绍
ALC是蒸压轻质混凝土(AutoclavedLightweightConcrete)的简称,是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ALC)的一种。ALC板是以粉煤灰(或硅砂)、水泥、石灰等为主原料,经过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气孔混凝土成型板材(内含经过处理的钢筋增强)。ALC板既可做墙体材料,又可做屋面板,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建材。现有ALC墙板间连接仅依靠墙板间的子母形式连接,如专利公告号:CN209637150U,专利名称:一种室内装饰墙板,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墙板本体上设有插块和插槽,通过插块与插槽的嵌入式方式实现多个墙板本体的拼接。插块与墙板本体为固定式结构,插槽也与墙板本体一体加工成型,均属于墙板本体的部分结构,这种方式对于墙板本体的加工要求极高,需要严格保证插槽与插块的配合精度要求。但往往实际加工中,与墙板本体一同加工的插槽和插块的精度要求往往达不到设计值,要么出现间隙过大,连接节点极不稳定,要么出现间隙过下,安装不了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与墙板的本体安装、且能保证本体安装精度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及墙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包括母扣块和与所述母扣块配合的子扣块,所述母扣块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中部凸伸的夹头,所述底板在所述夹头的两端形成翼缘;所述子扣块包括背板和自所述背板的两端凸伸的夹片,两所述夹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卡接空间,所述夹头与所述卡接空间配合;所述翼缘和背板为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安装部位。上述方案中,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作为单独的连接件,通过翼缘和背板为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安装部位,实现与墙板的本体的装配式连接。这种装配式的连接方式,可单独生产加工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保证母扣块与子扣块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比现有技术中保证墙板本体上的插块和插槽的配合精度更容易实现,且更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了保证夹头与夹片卡接后的稳固性,所述夹头临近所述翼缘的侧面上设有凹陷圆弧,所述夹片临近卡接空间的侧面上设有凸伸圆弧,所述凹陷圆弧与所述凸伸圆弧匹配。为保证夹头与夹片卡接后的均衡受力,所述夹头的两个侧面上的凹陷圆弧沿X轴上下对称,两个所述夹片上的凸伸圆弧沿X轴上下对称。优选的,所述夹头的两个侧面上的凹陷圆弧均沿Y轴左右对称,两个所述夹片上的凸伸圆弧均沿Y轴左右对称。优选的,所述夹头的远离翼缘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凹陷圆弧连接的第一平台,所述夹片上设有与所述凸伸圆弧连接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为水平面。优选的,所述翼缘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背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可通过螺栓实现最为简便、快捷的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墙板,包括多个本体首尾安装形成,还包括上述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母扣块和子扣块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端,一所述本体的母扣块的夹头卡接于另一所述本体的子扣块的卡接空间内。上述方案中,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与墙板本体可拆卸连接,两者分开加工,以很好的保证加工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增强墙体的整体性能。且所述墙板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加固装置连接,可增强墙板整体性能,减少墙板偏移,降低墙板开裂概率,增强建筑质量。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母扣块的凸块,所述本体的另一个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子扣块的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匹配。所述凸块和凹槽可防止墙板偏移。优选的,所述翼缘安装在所述凸块上。该结构实现的是连接孔与夹片在墙板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限定,凸块和凹槽则实现了墙板在左右方向的位置限定,通过单排墙板拼接实现了两个方向上的位置限定的结构,更好的减少墙板偏移。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安装简单,功能实用,提高施工效率;二、增加墙体稳定性,降低墙体因连接不稳而造成的倾倒事故,提高安全系数;三、加强ALC墙体间连接强度,减少ALC墙体产生的开裂问题,提高整体质量;四、卡扣具有伸缩活动空间,且可自我恢复,抗震性能提高;五、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操作便捷,提高ALC墙体施工效率,加强ALC墙体间连接强度,减少ALC墙体产生的开裂问题,提高整体质量,进而节约生产成本,对于推动建筑工业化、节能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分解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母扣块、11-底板、12-夹头、13-翼缘、14-凹陷圆弧、15-第一安装孔、16-第一平台、2-子扣块、21-背板、22-夹片、23-卡接空间、24-凸伸圆弧、25-第二安装孔、26-第二平台、3-本体、31-凸块、3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包括母扣块1和与所述母扣块1配合的子扣块2。所述母扣块1包括底板11和自所述底板11的中部凸伸的夹头12,所述底板11在所述夹头12的两端形成翼缘13。所述夹头12临近所述翼缘13的侧面上设有凹陷圆弧14,两个侧面上的所述凹陷圆弧14均沿X轴上下对称,沿Y轴左右对称。所述夹头12的远离翼缘13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凹陷圆弧14连接的第一平台16,所述第一平台16为水平面。在夹头12两端的所述翼缘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子扣块2包括背板21和自所述背板21的两端凸伸的夹片22。两所述夹片22与所述背板21之间形成卡接空间23,所述夹头12与所述卡接空间23配合。所述夹片22临近卡接空间23的侧面上设有凸伸圆弧24,所述凹陷圆弧14与所述凸伸圆弧24匹配,两者通过曲面形成卡接。同样,两个所述夹片22上的凸伸圆弧24沿X轴上下对称,沿Y轴左右对称。所述夹片22上设有与所述凸伸圆弧24连接的第二平台26,所述第二平台26为水平面,所述第一平台16与所述第二平台26匹配。所述背板21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5。母扣块1和子扣块2卡接后,除了在曲面上形成限位,还在第一平台16和第二平台26的水平面位置处进一步限位,防止安装后脱离的现象。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墙板,包括多个本体3首尾拼接安装形成。本体3在拼接面的一侧设有凸块31,在拼接面的另一侧设有凹槽32。所述母扣块1安装在所述凸块31上,翼缘13的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5通过螺钉固定在凸块31上,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扣块和与所述母扣块配合的子扣块;所述母扣块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中部凸伸的夹头,所述底板在所述夹头的两端形成翼缘;所述子扣块包括背板和自所述背板的两端凸伸的夹片,两所述夹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卡接空间,所述夹头与所述卡接空间配合;所述翼缘和背板为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安装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扣块和与所述母扣块配合的子扣块;所述母扣块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中部凸伸的夹头,所述底板在所述夹头的两端形成翼缘;所述子扣块包括背板和自所述背板的两端凸伸的夹片,两所述夹片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卡接空间,所述夹头与所述卡接空间配合;所述翼缘和背板为所述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的安装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临近所述翼缘的侧面上设有凹陷圆弧,所述夹片临近卡接空间的侧面上设有凸伸圆弧,所述凹陷圆弧与所述凸伸圆弧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的两个侧面上的凹陷圆弧沿X轴上下对称,两个所述夹片上的凸伸圆弧沿X轴上下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的两个侧面上的凹陷圆弧均沿Y轴左右对称,两个所述夹片上的凸伸圆弧均沿Y轴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墙板间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谭新明龙坪峰李志宏姚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远大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