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及其墙板挂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677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及其墙板挂件系统,其中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包括:单元板块挂件组件,以及挂件底座组件,单元板块挂件组件包括挂件组平板,挂件组平板下端设置有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两侧至少设置两个以上垂直调节组件;挂件底座组件包括承重板,以及与所述承重板连接的底板,所述承重板上设置限位槽,位于所述限位槽两侧设置用于承载垂直调节组件的承载组件;所述限位板卡入所述限位槽,且所述垂直调节组件将所述单元板块挂件组件的重力加载在所述挂件底座组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元板挂件组件与挂件底座组件结合,使竖龙骨能够实现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便于挂板,提升挂板的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及其墙板挂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挂件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及其墙板挂件系统。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行装配时,通常需要将预制混凝土板上的竖龙骨挂接在主体钢结构上,实现预制混凝土板的装配。现有的装配施工中,常常将预制混凝土板直接固定挂接在主体钢结构上,增加装配难度,并且固定安装后如果需要进行调整,调整步骤繁琐,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及其墙板挂件系统,其中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能对外接建筑构件实现立体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垂直方向,前后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调整,施工方便,且节省工期,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包括:单元板块挂件组件,以及用于承接单元板块挂件组件的挂件底座组件,所述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单元板块挂件组件,以及用于承接单元板块挂件组件的挂件底座组件,/n所述单元板块挂件组件包括挂件组平板,所述挂件组平板下端设置有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两侧至少设置两个以上垂直调节组件;/n所述挂件底座组件包括承重板,以及与所述承重板连接的底板,所述承重板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承载垂直调节组件的承载组件;/n所述限位板卡入所述限位槽,且所述垂直调节组件将所述单元板块挂件组件的重力加载在所述挂件底座组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9 CN 20192183471321.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板块挂件组件,以及用于承接单元板块挂件组件的挂件底座组件,
所述单元板块挂件组件包括挂件组平板,所述挂件组平板下端设置有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两侧至少设置两个以上垂直调节组件;
所述挂件底座组件包括承重板,以及与所述承重板连接的底板,所述承重板上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承载垂直调节组件的承载组件;
所述限位板卡入所述限位槽,且所述垂直调节组件将所述单元板块挂件组件的重力加载在所述挂件底座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部形成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垂直调节组件的下部形成的接触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的横向截面呈“十字型”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用挂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引导部,以及与引导部连接的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铭陆凯黄灵施天陆张桦王平山李进军白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玻机智能幕墙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