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业衡专利>正文

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4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包含纤芯、内包层和均匀外包层,纤芯包含中央圆形分层、第一环形分层、第二环形分层以及第三环形分层;内包层由空气填充率大于65%的基底材料组成;纤芯材料可用纯SiO↓[2],第一环形分层、第二环形分层、第三环形分层和内包层基底材料可为掺氟SiO↓[2];涂覆层标称外直径包含125μm和80μm;特征在于:产生漏泄模衰减,实现宽带单模特性和增大有效面积;控制漏泄模衰减,减小附加衰减和优化色散特性;单模工作波长范围包含1300nm到1625nm和1300nm到1700nm;在所述工作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5ps/nm-km,有效面积不小于50μ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子晶体光纤,尤其涉及,一系列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
技术介绍
下面先对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术语给出定义,所述定义符合本领域惯例;本说明书专用术语通过惯用术语说明。光纤各分层的半径以单位μm计,按折射率定义,每一特定分层具有第一折射率点和最后折射率点。从光纤轴线到第一折射率点所在位置的半径是该分层的内半径;从光纤轴线到最后折射率点所在位置的半径是该分层的外半径。参见Δ-光纤半径分布图,中央圆形分层的半径从光纤轴线量到该分层的外半径;第一环形分层的宽度从第一环形分层的内半径量到第一环形分层的外半径;第二环形分层的宽度从第二环形分层的内半径量到第二环形分层的外半径;第三环形分层的宽度从第三环形分层的内半径量到第三环形分层的外半径;内包层的宽度从内包层的内半径量到内包层的外半径。中央圆形分层、第一环形分层和第二环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0、Δ1和Δ2以单位%计,分别定义为Δ0=(n02-nc12)/2n02Δ1=(n12-nc12)/2n02Δ2=(n22-nc12)/2n02式中,n0、表示中央圆形分层的最大折射率;n1和n2分别表示第一环形分层和第二环形分层的均匀折射率;nc1表示第三环形分层的均匀折射率。折射率剖面定义为相对折射率差或折射率与半径之间的关系。α折射率剖面定义为Δco(r)=Δ0,0≤r≤a 其中,r是所处位置半径;a是所述中央圆形分层的半径。色度色散系数以单位ps/nm-km计,简称为色散。有效面积以单位μm2计,定义为Aeff=2π(∫E2(r)r dr)2/(∫E4(r)r dr)其中,积分限为0至∞;E(r)是光传播所伴随的电场。石英材料的衰减-波长特性表明,大约1300~1700nm波长范围是光纤通信可能应用的理想区域;然而上述波长范围的全波单模光纤一直没有实现。这是因为全波单模光纤不仅要求色散、衰减、非线性、有效面积和模场直径等主要性能满足实用要求,而且要求色散等性能关于结构参数变化的稳定性也满足实用要求。现有光纤表现出典型的弱导结构特性,上述各项光纤性能顾此失彼。人们寄于厚望的光子晶体光纤,其周期性晶体结构不仅复杂,而且不合理,难以实际应用。本专利申请人发现了光纤漏泄模衰减产生和控制的规律,以及纤芯和不同有限包层所组成的光纤其色散特性和色散稳定性演变的规律,应用这些规律专利技术了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包含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所述纤芯包含以光纤轴线为圆心的中央圆形分层、包覆在所述中央圆形分层上的第一环形分层、包覆在所述第一环形分层上的第二环形分层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环形分层上的第三环形分层。所述中央圆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Δ0,半径为a;所述第一环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Δ1,宽度为H1;所述第二环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Δ2,宽度为H2。第三环形分层和所述内包层基底材料折射率相等,所述内包层由大空气填充率的基底材料做成,所述内包层宽度为H4;所述中央圆形分层基本上是α折射率剖面,当α≥100时所述α折射率剖面实际上成为阶跃型折射率剖面;所述第一环形分层、所述第二环形分层、所述第三环形分层和所述内包层基底材料的折射率基本上都是均匀的;所述外包层由纯SiO2组成,折射率是均匀的。所述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无需周期性晶体结构,其特点是在纤芯外面最佳配置一个由大空气填充率的基底材料做成的内包层。所述纤芯的特点是产生漏泄模衰减,实现宽带单模特性,增大有效面积;所述纤芯和所述内包层的最佳配置,可以控制漏泄模衰减,减小附加衰减,改善光纤的色散特性和色散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与现有各种光纤包括现有各种光子晶体光纤相比,所专利技术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具有如下特点——与现有各种弱导光纤相比,纤芯第三环形分层宽度有限,外面最佳配置由大空气填充率的基底材料做成的内包层;——所述纤芯的特点在于,产生所需要的漏泄模衰减,实现宽带单模特性,增大有效面积——与现有各种光子晶体光纤相比,所述内包层由大空气填充率的基底材料做成;——所述纤芯和所述内包层最佳配置,既可以控制漏泄模衰减,不致产生明显的附加损耗,又可以改善色散特性和色散稳定性;——因而,结构简单,性能实用。附图说明参照以下附图,熟悉本
的人员,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中,将显而易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图1是所专利技术光纤纤芯的一种折射率剖面的示意图。所述的α折射率剖面,从α=5变化到α≥100,无法一一画出,图1所示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1、2、3和4分别表示所述光纤的中央圆形分层、第一环形分层、第二环形分层和第三环形分层,5、6、7和8分别表示中央圆形分层半径a、第一环形分层宽度H1、第二环形分层宽度H2和第三环形分层宽度H3,n0表示所述中央圆形分层的最大折射率,n1和n2分别表示所述第一环形分层和所述第二环形分层的均匀折射率,nc1表示所述第三环形分层和所述内包层基底材料的均匀折射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在1300nm到1625nm波长范围内,色散D为正,最大色散Dmax不大于15ps/nm-km,有效面积Aeff不小于50μm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在1300nm到1700nm波长范围内,色散D为正,最大色散Dmax不大于15ps/nm-km,有效面积Aeff不小于50μm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采用纯SiO2的所述中央圆形分层以及掺氟SiO2的所述第一环形分层、所述第二环形分层和所述第三环形分层,既可以降低中央圆形分层衰减,又可以削减1365nm附近区域的衰减水峰,设置隔离层阻挡空气孔中OH-的扩散,在全波范围内维持较低的衰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各种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涂覆层的标称外直径除做成125μm以外,还可做成不小于80μm,以改善光纤的可靠性等性能。表1给出所专利技术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纤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参数。表1 所述第三环形分层宽度H3=0.50~1.50μm所对应的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在1300nm到1625nm波长范围内,色散D为正,最大色散Dmax不大于15ps/nm-km,有效面积Aeff不小于50μm2。所述第三环形分层宽度H3=1.00~4.00μm所对应的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在1300nm到1700nm波长范围内,色散D为正,最大色散Dmax不大于15ps/nm-km,有效面积Aeff不小于50μm2。所述内包层由大的空气填充率的基底材料做成,空气填充率大于65%,空气孔平均直径小于0.50μm。光纤折射率剖面实际上可由多层沉积组成;沉积层数因制造方法而异,少则几层,多到几百层。中央圆形分层的光滑折射率剖面可看作无穷多层阶跃型折射率剖面的极限情况。由于工艺原因光纤折射率剖面在轴线附近会有不大的中心凹陷。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知道,不大的中心凹陷不会严重影响光纤基本性能。当所述中心凹陷深度和倒置锥形底面半径都很小其影响可以不计时,可看成极限情况无中心凹陷。所述中央圆形分层的折射率剖面基本上是α折射率剖面,包含与该剖面相近的光传输性能相似的其他折射率剖面。所述第一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单实用的光子晶体光纤包含一个纤芯、一个包覆在所述纤芯上的内包层和一个包覆在所述内包层上的外包层。所述纤芯包含以光纤轴线为圆心的中央圆形分层、包覆在所述中央圆形分层上的第一环形分层、包覆在所述第一环形分层上的第二环形分层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环形分层上的第三环形分层。所述中央圆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半径为a;所述第一环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1],宽度为H↓[1];所述第二环形分层关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2],宽度为H↓[2];所述第三环形分层宽度为H↓[3]。所述内包层由大空气填充率的基底材料做成;所述内包层基底材料与所述第三环形分层折射率相同;所述内包层宽度为H↓[4];所述中央圆形分层基本上是α折射率剖面,当α≥100时所述α折射率剖面实际上成为阶跃型折射率剖面;所述第一环形分层、所述第二环形分层、所述第三环形分层和所述内包层基底材料的折射率基本上都是均匀的;所述外包层由纯SiO↓[2]组成,折射率是均匀的。所述光纤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分层△↓[1]<0;所述第二环形分层△↓[2]>0;所述第三环形分层H↓[3]=0.50~4.0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业衡
申请(专利权)人:汪业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