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66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涉及针织纱线领域。该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该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通过在第三支撑板下方设有的下纱线调节架,可以做到对纱线进行张力调节时用于对底部纱线的缠绕限位的作用,能够使纱线在调节张力时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针织纱线
,具体为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专利技术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专利技术,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对于针织品,其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特性,大多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展性;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针织物在改变结构和提高尺寸稳定性后,同样可做外衣。现代针织品已经进入多功能和高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通过现有设备进行的生产针织品过程中,针织设备对纱线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纱线打结或扭成团,轻者造成针织品出现空洞和跳线等情况,重者破坏针织机的纺织部件,因此纱线从纱线团进入到针织机针织部件的过程中,需要对纱线进行疏通处理,以免纱线打结或扭成团的问题,在针织过程前,选用适宜的纱线,将纱线穿入喂纱嘴,送入针织横机中进行编织,但是纱线在进入之前容易出现牵拉纱线过紧的状态,导致出现断纬现象,影响编织过程和编织质量,纱线在进入针织机之前没有调整好纱线的松紧张力,会对针织设备带来很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解决了纱线在进入针织机之前张力调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箱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支撑块并延伸至支撑块的一侧,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穿过传动箱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螺纹杆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螺套,所述螺套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上纱线调节架,所述上纱线调节架的下方设置有下纱线调节架。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纱线调节线路和第二纱线调节线路。优选的,所述下纱线调节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进纱轮。优选的,所述下纱线调节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出纱轮。优选的,所述传动箱内壁的顶部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具备有益效果如下:1、该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三支撑板,能够为纱线张力调节传动输出源传动箱提供支撑的作用,通过传动箱内部设置的电机和电机输出端安装的第一锥齿轮来为纱线张力调节提供传输的动力,在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在第二锥齿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在第三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电机通过传动轴的来改变旋转的方向,从而通过螺纹杆来实现对第四支撑板的调节的控制。2、该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通过在第三支撑板下方设有的下纱线调节架,可以做到对纱线进行张力调节时用于对底部纱线的缠绕限位的作用,能够使纱线在调节张力时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在下纱线调节架的一侧设有进纱轮,进行张力调整的纱线需要先通过进纱轮,然后在进行纱线张力的调整,纱线在经过进纱轮时,进纱轮能够对纱线进行初步的梳理,为之后的纱线张力调整做好准备,避免出现纱线错乱或者缠绕的问题,在下纱线调节架的另一侧设有出纱轮对张力整理后的纱线进行整平处理,防止纱线的张力再次出现问题。3、该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在螺纹杆的一侧设有导向滑杆,辅助第四支撑板在通过螺纹杆进行上下调节时起到调节导向的作用,时纱线在调节张力时能够更加稳定和精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传动箱剖面图。图中:1第一支撑板、2支撑腿、3第二支撑板、4传动箱、5电机、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传动轴、9第三锥齿轮、10第四锥齿轮、11螺纹杆、12螺套、13第四支撑板、14导向滑杆、15上纱线调节架、16下纱线调节架、17第一安装块、18进纱轮、19第二安装块、20出纱轮、21支撑块、22第三支撑板、23第一纱线调节线路、24第二纱线调节线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2,通过设置的第三支撑板22,能够为纱线张力调节传动输出源传动箱4提供支撑的作用,第三支撑板22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箱4,传动箱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8,传动箱4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21,传动轴8的一端穿过支撑块21并延伸至支撑块21的一侧,传动轴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9,第三锥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0,第四锥齿轮10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底端穿过传动箱4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螺纹杆1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杆14,在螺纹杆11的一侧设有导向滑杆14,辅助第四支撑板13在通过螺纹杆11进行上下调节时起到调节导向的作用,时纱线在调节张力时能够更加稳定和精确,螺纹杆11的表面设置有螺套12,螺套12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支撑板13,通过传动箱4内部设置的电机5和电机5输出端安装的第一锥齿轮6来为纱线张力调节提供传输的动力,在第一锥齿轮6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7在第二锥齿轮7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9,在第三锥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0,电机5通过传动轴8的来改变旋转的方向,从而通过螺纹杆11来实现对第四支撑板13的调节的控制,第四支撑板13的底部设置有上纱线调节架15,上纱线调节架15的下方设置有下纱线调节架16,通过在第三支撑板22下方设有的下纱线调节架16,可以做到对纱线进行张力调节时用于对底部纱线的缠绕限位的作用,能够使纱线在调节张力时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纱线调节线路23和第二纱线调节线路24,通过设置的两组纱线调节线路,能够使纱线的调节的数量增加,从而提高纱线张力调节的效率。具体的,下纱线调节架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块17,第一安装块17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进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2),所述第三支撑板(22)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箱(4),所述传动箱(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8),所述传动箱(4)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21),所述传动轴(8)的一端穿过支撑块(21)并延伸至支撑块(21)的一侧,所述传动轴(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9),所述第三锥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0),所述第四锥齿轮(10)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底端穿过传动箱(4)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所述螺纹杆(1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杆(14),所述螺纹杆(11)的表面设置有螺套(12),所述螺套(12)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支撑板(13),所述第四支撑板(13)的底部设置有上纱线调节架(15),所述上纱线调节架(15)的下方设置有下纱线调节架(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机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2),所述第三支撑板(22)的顶部设置有传动箱(4),所述传动箱(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8),所述传动箱(4)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21),所述传动轴(8)的一端穿过支撑块(21)并延伸至支撑块(21)的一侧,所述传动轴(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9),所述第三锥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0),所述第四锥齿轮(10)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底端穿过传动箱(4)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所述螺纹杆(1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杆(14),所述螺纹杆(11)的表面设置有螺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才成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邦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