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61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箱,分流箱的内下表面安装有相匹配的锥形块,分流箱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若干数量的分流管,箱体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依次贯穿箱体的上表面和分流箱的下表面,箱体的侧面开设有通腔,箱体内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进水管与排污管连通,再由进水管通入一定量的污水,污水由进水管通入到分流箱内,落入到锥形块上,再通过若干数量的分流管使污水分散的落于矩形框内的过滤网上,从而避免了污水过滤时局部滤渣堆积造成过滤网堵塞的情况,降低了过滤网的清理频率,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的手段有很多,常用的例如重力沉降、沉淀池、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等等,现有的生物膜污水处理法占地面积大,往往一个处理设备需要占地数十平方,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专利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公告号:CN209602329U),该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污水进水管连通于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侧面,在污水进入到污水处理装置内过滤时,导致滤渣堆积于滤网的一侧,从而容易使滤网的堵塞,影响后续的过滤的效率,所以需要频繁的对滤网清理,从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箱,分流箱的内下表面安装有相匹配的锥形块,分流箱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若干数量的分流管,箱体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依次贯穿箱体的上表面和分流箱的下表面,箱体的侧面开设有通腔,箱体内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框,矩形框内安装有相匹配的过滤网,矩形框的一侧面贯穿通腔,矩形框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杆,滑杆上套设有相匹配的滑块,滑块的上表面与矩形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内还安装有两个呈倾斜设置的生物滤膜,箱体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箱体的另一侧面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进口通过抽水管与箱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的出口通过输水管与箱体的侧面固定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数量的锁止万向轮,箱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U形推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安装有观察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一,出水管上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框贯穿通腔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进水管与排污管连通,再由进水管通入一定量的污水,污水由进水管通入到分流箱内,落入到锥形块上,再通过若干数量的分流管使污水分散的落于矩形框内的过滤网上,从而避免了污水过滤时局部滤渣堆积造成过滤网堵塞的情况,降低了过滤网的清理频率,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2、本技术污水通过过滤网过滤去除固体及无法分解的大颗粒物后,落入到生物滤膜上,通过生物滤膜净化后落入到箱体底部,再由水泵通过抽水管和输水管抽到箱体内生物滤膜的上方,再次落入到生物滤膜上,从而能够循环的多次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了污水的净化效果。3、本技术当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时,由通腔内拉出矩形框,对矩形框内过滤网的滤渣清理即可,无需操作人员进入到箱体内进行清理,清理起来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出水管1、控制阀二2、箱体3、生物滤膜4、滑杆5、把手6、通腔7、锥形块8、控制阀一9、观察窗10、抽水管11、水泵12、输水管13、滑块14、过滤网15、矩形框16、U形推杆17、分流管18、分流箱19、进水管20、锁止万向轮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箱体3,箱体3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箱19,分流箱19的内下表面安装有相匹配的锥形块8,分流箱19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若干数量的分流管18,箱体3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水管20,进水管20的下端依次贯穿箱体3的上表面和分流箱19的下表面,箱体3的侧面开设有通腔7,箱体3内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框16,矩形框16内安装有相匹配的过滤网15,矩形框16的一侧面贯穿通腔7,矩形框16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杆5,滑杆5上套设有相匹配的滑块14,滑块14的上表面与矩形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3内还安装有两个呈倾斜设置的生物滤膜4,箱体3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箱体3的另一侧面安装有水泵12,水泵12的进口通过抽水管11与箱体3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12的出口通过输水管13与箱体3的侧面固定连通。本装置在使用时,将进水管20与排污管连通,再由进水管20通入一定量的污水,污水由进水管20通入到分流箱19内,落入到锥形块8上,再通过若干数量的分流管18使污水分散的落于矩形框16内的过滤网15上,从而避免了污水过滤时局部滤渣堆积造成过滤网15堵塞的情况,降低了过滤网15的清理频率,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污水通过过滤网15过滤去除固体及无法分解的大颗粒物后,落入到生物滤膜4上,通过生物滤膜4净化后落入到箱体3底部,再由水泵12通过抽水管11和输水管13抽到箱体3内生物滤膜4的上方,再次落入到生物滤膜4上,从而能够循环的多次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了污水的净化效果;当对过滤网15进行清理时,由通腔7内拉出矩形框16,对矩形框16内过滤网15的滤渣清理即可,无需操作人员进入到箱体3内进行清理,清理起来方便快捷。箱体3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数量的锁止万向轮21,箱体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U形推杆17,通过设置的U形推杆17,便于装置的移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箱体3的前端面安装有观察窗10,通过设置的观察窗10,便于观察箱体3内污水的容量,避免污水浸没生物滤膜4,进水管20上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一9,出水管1上安装有相匹配的控制阀二2,通过设置的控制阀一9,便于控制进水管20的进水,通过设置的控制阀二2,便于控制出水管1的排水,矩形框16贯穿通腔7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6,通过设置的把手6,便于操作人员抽拉出矩形框16。本方案中,水泵12采用ISG15-80型号,运行电路为现有常规电路。本技术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箱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箱(19),分流箱(19)的内下表面安装有相匹配的锥形块(8),分流箱(19)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若干数量的分流管(18),箱体(3)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水管(20),进水管(20)的下端依次贯穿箱体(3)的上表面和分流箱(19)的下表面,箱体(3)的侧面开设有通腔(7),箱体(3)内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框(16),矩形框(16)内安装有相匹配的过滤网(15),矩形框(16)的一侧面贯穿通腔(7),矩形框(16)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杆(5),滑杆(5)上套设有相匹配的滑块(14),滑块(14)的上表面与矩形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3)内还安装有两个呈倾斜设置的生物滤膜(4),箱体(3)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箱体(3)的另一侧面安装有水泵(12),水泵(12)的进口通过抽水管(11)与箱体(3)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12)的出口通过输水管(13)与箱体(3)的侧面固定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膜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箱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箱(19),分流箱(19)的内下表面安装有相匹配的锥形块(8),分流箱(19)的侧面固定连通有若干数量的分流管(18),箱体(3)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水管(20),进水管(20)的下端依次贯穿箱体(3)的上表面和分流箱(19)的下表面,箱体(3)的侧面开设有通腔(7),箱体(3)内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框(16),矩形框(16)内安装有相匹配的过滤网(15),矩形框(16)的一侧面贯穿通腔(7),矩形框(16)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杆(5),滑杆(5)上套设有相匹配的滑块(14),滑块(14)的上表面与矩形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3)内还安装有两个呈倾斜设置的生物滤膜(4),箱体(3)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箱体(3)的另一侧面安装有水泵(12),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如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谷本溪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