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58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包括自来水水箱;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自来水水箱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自来水水箱相连通;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自来水水箱的一端,所述加压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相连通;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加压泵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具有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安装空间的使用、可降低投入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过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水过滤技术的发展,城市小区内大多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小区内的直饮水机主要是通过反渗透技术对自来水进行过滤,以使过滤后的水达到直饮水标准。反渗透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等。反渗透设备的过滤装置具有过滤水品质好、工艺简单等优点。但是传统的反渗透设备的过滤装置,经过滤后的所剩的浓水里水含量比较大,随着杂质排掉非常浪费水资源,因此需要多级反渗透设备进型过滤,但是多级反渗透设备组合使用,又非常占用安装空间,并且也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安装空间的使用、可降低投入成本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包括:自来水水箱;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自来水水箱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自来水水箱相连通;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自来水水箱的一端,所述加压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相连通;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加压泵的一端。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净水管,所述第一净水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反渗透膜,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净水管,所述第二净水管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净水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反渗透膜,所述第二净水管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净水管和第一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远离第一密封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六个连接管和六个连通管,所述第一净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上固定安装有浓水排出管,所述第一密封盖上开设有浓水排出孔,所述浓水排出孔与所述浓水排出管和第二套管均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盖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孔和所述第一套管均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净水管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盖的一端为封闭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盖上开设有六个第一通孔和六个第二通孔,六个所述第一通孔均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通,六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第二套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盖上开设有六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连通管相连通,六个所述连通管远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净水管固定连接,六个所述连通管均与所述第一净水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盖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净水管贯穿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净水管与所述安装孔密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净水管上设有阀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通过本装置中过滤机构的两次反渗透过滤,既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又减少了安装空间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投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封闭盖、连接管、连通管和第一净水管侧视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支架、第一净水管和第一套管侧视的装配图;图4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自来水水箱,2、进水管,3、加压泵,4、出水管,5、第一套管,6、第一净水管,7、第一反渗透膜,8、第二净水管,9、第二反渗透膜,10、第二套管,11、第一封闭盖,12、第二封闭盖,13、连接管,14、连通管,15、固定支架,16、浓水排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封闭盖、连接管、连通管和第一净水管侧视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支架、第一净水管和第一套管侧视的装配图;图4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包括:自来水水箱1;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固定安装在自来水水箱1的底部,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自来水水箱1相连通;加压泵3,所述加压泵3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2远离所述自来水水箱1的一端,所述加压泵3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2相连通;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压泵3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4与所述加压泵3的出水口相连通;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管4远离所述加压泵3的一端。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套管5,所述第一套管5内设有第一净水管6,所述第一净水管6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反渗透膜7,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净水管8,所述第二净水管8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5,所述第二净水管8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反渗透膜9,所述第二净水管8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套管10,所述第二套管10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盖11和第二密封盖12,所述第二净水管8和第一套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盖11和第二密封盖1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11与所述出水管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12远离第一密封盖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六个连接管13和六个连通管14,所述第一净水管6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15,所述固定支架15与所述第一套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11上固定安装有浓水排出管16,所述第一密封盖11上开设有浓水排出孔,所述浓水排出孔与所述浓水排出管16和第二套管10均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盖11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出水管4和所述第一套管5均相连通。所述第一净水管6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盖11的一端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密封盖12上开设有六个第一通孔和六个第二通孔,六个所述第一通孔均与所述第一套管5相连通,六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第二套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连接管13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盖12上开设有六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连通管14相连通,六个所述连通管14远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净水管6固定连接,六个所述连通管14均与所述第一净水管6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盖12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净水管6贯穿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净水管6与所述安装孔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净水管6上设有阀门。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的工作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自来水水箱;/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自来水水箱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自来水水箱相连通;/n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自来水水箱的一端,所述加压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n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相连通;/n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加压泵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来水水箱;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自来水水箱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自来水水箱相连通;
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自来水水箱的一端,所述加压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相连通;
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加压泵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设备的高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净水管,所述第一净水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反渗透膜,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净水管,所述第二净水管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净水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反渗透膜,所述第二净水管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净水管和第一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盖远离第一密封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六个连接管和六个连通管,所述第一净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盖上固定安装有浓水排出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考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越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