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46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属于安防领域。该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包括:行李放置平台、行李输送辊道、行李拿取平台、开包台、托盘回收装置;所述行李输送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包括内侧辊道和外侧辊道;所述内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所述外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水平设置,两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所述开包台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内侧,其上端面与所述内侧辊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托盘回收装置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下层。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安检流程更加高效顺畅,提高了旅客的满意度,降低了工作负荷,并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
本技术属于安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民航安检通道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安检通道起始端,旅客将行李置于托盘中,托盘通过传送带传送至行李X光安检仪,然后被输送至安检通道末端的拿取部位,工作人员将用过的空的行李托盘收集起来并送至起始端,供后面的旅客使用。在该过程中,当安检仪后面的判图员发现某行李中有疑似违禁品时,工作人员将该行李托盘搬至开包区域,处理过后,工作人员又将该行李托盘搬运至行李X光安检仪入口端,进行该行李的复检。上述过程存在的问题如下:在安检过程中,旅客必须按顺序排队,依次放行李,有时需要等空的行李托盘,人多时会造成拥堵现象,过检后的行李托盘堆放,影响后序行李托盘的输送,现场通常会比较混乱;而且,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重,特别是遇到可疑行李时,至少需要搬运两次,整体安检过程不顺畅。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09725010A公开了一种行李安检装置,其包括投入部、传输部、检查部和控制部,其存在以下不足:(1)旅客需要弯腰拿取行李托盘,通常拿取一个行李托盘所需时间为0.5-1秒,若旅客需要多个行李托盘,则所需时间成相应倍数增加。(2)缺少行李复检通道,分拣至人工检查部的异常行李,经过工作人员开箱检查后,需要进行复检,此时需由工作人员将其搬运至X光安检仪入口端,不仅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也影响通行效率。(3)该装置的长度方向,约为9个行李X光安检仪长度,通常行李X光安检仪长度约为1.5米,因此整个装置的长度约为13.5米,占地面积过大,很难应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08572399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行李安全检查系统,包括正常安检机构、复检机构及空行李筐回收机构。其存在以下不足:(1)旅客需要弯腰拿取行李托盘,通常拿取一个行李托盘所需时间为0.5-1秒,若旅客需要多个行李托盘,则所需时间成相应倍数增加。(2)该装置的复检通道单独应用最内侧一条输送辊道,整个装置宽度约为4条输送辊道宽度,通常一条输送辊道宽度约为0.8米,整个装置宽度约3米,长度约12米,占地面积过大,很难应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综上所述,当前机场的物品安检通道,一方面安检效率低,不仅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旅客的快速安检的需求,旅客的体验也很差;另一方面现场工作人员需要搬运行李托盘和复检行李,工作负荷重;第三方面,现有技术中同时具备行李分拣、复检及托盘回收的行李安检通道装置,尺寸过大,无法应用于现有的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使安检流程更加高效顺畅,提高旅客的满意度,降低安检工作人员工作负荷,并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安检通道。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包括:行李放置平台、行李输送辊道、行李拿取平台、开包台、托盘回收装置;所述行李输送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包括内侧辊道和外侧辊道;所述内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所述外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水平设置,两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所述行李放置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右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行李拿取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左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开包台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内侧,其上端面与所述内侧辊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托盘回收装置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下层。所述外侧辊道包括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两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之间设置有行李安检区。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一转辙机构、在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二转辙机构;在所述内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三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所述第三转辙机构与第一转辙机构连通;所述第四转辙机构与第二转辙机构连通;所述第四转辙机构与所述开包台连通。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位于第二转辙机构与行李拿取平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正常行李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构成异常行李输送通道;所述第四转辙机构、第三转辙机构、内侧辊道上位于第三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之间的部分、第一转辙机构构成行李复检通道。在所述行李安检区安装有行李X光安检仪;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位于行李X光安检仪的入口端的外侧,并与行李X光安检仪的传送带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位于行李X光安检仪的出口端的外侧,并与行李X光安检仪的传送带的出口端连通。所述行李放置平台包括多个横向排列的放置台;每个所述放置台均包括托盘顶升机构和电动挡板;所述电动挡板位于托盘顶升机构和与该托盘顶升机构相邻的行李输送辊道之间。所述托盘回收装置包括托盘顶升机构和托盘回收辊道;所述托盘回收辊道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下方;所述托盘顶升机构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且位于内侧辊道的末端外;在所述托盘回收辊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多个转辙机构,每个转辙机构对应一个放置台。优选的,所述托盘顶升机构包括:提升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能够上下往复运动的提升平台;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提升平台上;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辊筒输送机和转辙机构。优选的,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托盘回收辊道均由多个辊筒输送机连接而成;所述转辙机构采用移载器。优选的,在每个放置台旁边、输出端外侧辊道的一侧和托盘回收辊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托盘编号采集装置;在每个行李托盘的外侧粘贴有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或者在行李托盘的外壁上内嵌有RFID标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有正常行李输送通道、异常行李输送通道和行李复检通道,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不用整理、搬运空行李托盘,也不用搬运复检行李,提高了安检工作的效率;(2)本技术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结构设计紧凑,采用上层内、外侧双辊道输送首检、复检以及分拣行李物品托盘,下层辊道输送空的行李托盘,长度最短可至8米,宽度最小至1.6米;(3)利用本技术,旅客无需弯腰拿取行李托盘,每个行李托盘可节约0.5-1秒的时间;(4)旅客拿取行李后,无需收集空的行李托盘并投入回收口,只需轻推至内侧辊道,每个行李托盘可节约0.5秒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空间,通道的外侧无需留有旅客俯身弯腰的空间,更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场地;空的行李托盘通过托盘回收辊道回到放置台,实现了托盘回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不同放置台的行李托盘输送路线示意图;图4是异常行李和正常行李的输送路线示意图;图5是复检行李的输送路线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包括:行李放置平台、行李输送辊道、行李拿取平台、开包台、托盘回收装置;/n所述行李输送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包括内侧辊道和外侧辊道;所述内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所述外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水平设置,两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n所述行李放置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右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行李拿取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左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出口端连通;/n所述开包台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内侧,其上端面与所述内侧辊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n所述托盘回收装置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下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06 CN 20202001637391.一种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包括:行李放置平台、行李输送辊道、行李拿取平台、开包台、托盘回收装置;
所述行李输送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上层,包括内侧辊道和外侧辊道;所述内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内侧,所述外侧辊道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外侧;所述内侧辊道、外侧辊道均水平设置,两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
所述行李放置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右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行李拿取平台的内侧与所述内侧辊道连通,左侧与所述外侧辊道的出口端连通;
所述开包台位于所述内侧辊道的内侧,其上端面与所述内侧辊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托盘回收装置位于行李安检输送通道的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辊道包括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两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和输出端外侧辊道之间设置有行李安检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端外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一转辙机构、在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二转辙机构;
在所述内侧辊道上设置有第三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
所述第三转辙机构与第一转辙机构连通;
所述第四转辙机构与第二转辙机构连通;
所述第四转辙机构与所述开包台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安检输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外侧辊道上位于第二转辙机构与行李拿取平台之间的部分构成正常行李输送通道;
所述第二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构成异常行李输送通道;
所述第四转辙机构、第三转辙机构、内侧辊道上位于第三转辙机构和第四转辙机构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霄宇皮玥琪宫硕实赵汝雄陈志荣罗韶东黎耀华朱杰辰刘斯茗马欣郑确
申请(专利权)人:航科院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