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游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46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垃圾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垃圾桶、分离板、转板、控制装置、连接轴、切割刀片和电机,分离箱内部设有垃圾桶,分离箱顶部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分离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板,控制装置与转板连接,转板底部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使用时,将垃圾袋放入分离箱内部,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切割刀片向上转动将垃圾袋底部切开,然后手动按压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带动转板向下转动至倾倒状态,此时同转板共轴的箱盖下压与分离板的相邻端贴合,向上拉扯垃圾袋即可通过分离板和转板将垃圾袋内部的湿垃圾挤出,从而完成干湿垃圾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垃圾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家居的垃圾桶多数放于厨房,以便放置厨余,有些家庭会在主要房间都各置一个,有些游乐场的垃圾桶会特别设计成可爱的人物。现在垃圾处理一般需要分类,湿垃圾一般装在垃圾袋中,而垃圾袋属于干垃圾,需要将湿垃圾和垃圾袋分开放置,而湿垃圾与垃圾袋的分离十分麻烦。帮助解决湿垃圾和垃圾袋分开不便的痛点,使得社区民众在垃圾分类中湿垃圾和垃圾袋分离方式上的不快寻找到一个较为便利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旨在解决现在垃圾处理一般需要分类,湿垃圾一般装在垃圾袋中,而垃圾袋属于干垃圾,需要将湿垃圾和垃圾袋分开放置,而湿垃圾与垃圾袋的分离十分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垃圾桶、分离板、转板、控制装置、连接轴、切割刀片和电机,所述分离箱通过上盖基础座套设于所述垃圾桶的外表面,所述分离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上,所述转板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顶端与所述转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分离箱内部,所述切割刀片与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轴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分离箱内镶于呈矩形柜状结构之中,其内部中空,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分离箱的外侧还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与所述分离箱铰接。所述垃圾桶底部设有滚轮放置于分离箱下方。优选的,所述转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转板位于所述分离箱内部分离板的对侧,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滑轮、连接绳和踏板,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和外侧壁上,并与所述分离箱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板的底部,另一端绕过两个所述滑轮,并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踏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分离箱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转板底部,并与所述转板之间留有适度的间距,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割刀片沿所述分离箱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切割刀片相邻的一端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大小与所述分离箱顶部大小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通过设置分离箱、分离板、转板、切割刀片和电机,分离箱下部为垃圾桶,分离箱顶部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分离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板,控制装置与转板固定连接,转板底部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与分离箱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的其中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使用时,手动(或脚踏)按压控制装置带动转板向上转动至水平工作状态,将垃圾袋放入分离箱内部,然后启动电机,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切割刀片向上转动将垃圾袋底部切开,完成垃圾袋·湿垃圾物的分离。然后释放(手动或脚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带动转板向下转动至倾倒状态,此时同转板共轴的箱盖下压与分离板的相邻端贴合,向上拉扯垃圾袋即可通过分离板和转板将垃圾袋内部的湿垃圾挤出,从而完成干湿垃圾的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上装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装式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柜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柜式内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分离箱顶部内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俯视位置示意图;图中:11、分离箱;12、垃圾桶;13、滚轮;14、分离板;15、转板;16、滑轮;17、连接绳;18、踏板;19、连接轴;20、切割刀片;21、电机;22、箱盖;23、上基础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11、垃圾桶12、分离板14、转板15、控制装置、连接轴19、切割刀片20和电机21,分离板14固定连接于分离箱11的内壁上,转板15与分离箱11的内壁转动连接,控制装置的顶端与转板15固定连接,连接轴19转动连接于分离箱11内部,切割刀片20与连接轴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电机21的输出端与连接轴19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转板15与箱盖22共轴,分离箱11通过上基础座23套设于垃圾桶12的外表面,分离箱11呈箱状结构内镶于柜架之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箱11通过上基础座23设置在垃圾桶12之上,分离箱11顶部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分离板14,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板15,控制装置与转板15固定连接,转板15底部设有连接轴19,连接轴19与分离箱11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19的其中一端与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9固定连接的转板15底部设置有电机21和切割刀片20,使用时,通过脚动控制装置带动转板15向上转动至水平工作状态,将垃圾袋放入分离箱11内部,然后手动按压控制装置或启动电机21带动切割刀片20向上转动将垃圾袋底部切开,随后踏板18松动释放控制装置带动转板15向下转动倾倒,此时同转板15共轴的箱盖22下压与分离板14的相邻端贴合,向上拉扯垃圾袋即可通过分离板14和转板15将垃圾袋内部的湿垃圾挤出,从而完成干湿垃圾的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箱11呈箱状结构内镶于柜架之内,分离箱11呈矩形柜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将垃圾袋放入分离箱11中,用于对湿垃圾和垃圾袋进行分离。垃圾桶12设置在分离箱11的下方,在垃圾桶12的底部安装滚轮13,便于将垃圾桶12从柜架内部拉出。柜架也可以设置柜门。分离箱11内设有连接轴19,连接轴19的两端分别与分离箱11内侧壁转动连接,电机21的输出端贯穿分离箱11,并与连接轴19固定连接,连接轴19固定连接的转板15底部设置有电机21和切割刀片20,分离板14与分离箱11的内壁固定连接。工作状态下转板15与分离板1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滑轮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轮16分别设置于分离箱11的内壁和外侧壁上或柜架上,并与分离箱11转动连接,连接绳17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转板15的底部,另一端绕过两个滑轮16,并与踏板18固定连接,踏板18滑动连接于柜架的外壁上。使用时,分离箱11处于工作状态,将垃圾袋放入分离箱11内部,然后手动按压控制装置或启动电机21带动切割刀片20向上转动将垃圾袋底部切开,用户踩踏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11)、垃圾桶(12)、分离板(14)、转板(15)、控制装置、连接轴(19)、切割刀片(20)和电机(21),箱盖(22)、上基础座(2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1)套设于所述垃圾桶(12)的外表面,所述分离板(14)固定连接于所述分离箱(11)的内壁上,所述转板(15)与所述分离箱(1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9)转动连接于所述分离箱(11)内部,所述切割刀片(20)与所述连接轴(19)的外表面分离板(14)固定连接,所述箱盖(22)与转板(15)共轴,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轴(19)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11)、垃圾桶(12)、分离板(14)、转板(15)、控制装置、连接轴(19)、切割刀片(20)和电机(21),箱盖(22)、上基础座(2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1)套设于所述垃圾桶(12)的外表面,所述分离板(14)固定连接于所述分离箱(11)的内壁上,所述转板(15)与所述分离箱(1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9)转动连接于所述分离箱(11)内部,所述切割刀片(20)与所述连接轴(19)的外表面分离板(14)固定连接,所述箱盖(22)与转板(15)共轴,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轴(19)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1)呈矩形柜状结构,其内部中空,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分离箱(11)的外侧还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与所述分离箱(11)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12)底部设有滚轮(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袋、湿垃圾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5)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转板(15)位于所述分离箱(11)内部所述分离板(14)的对侧,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游
申请(专利权)人:张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