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篆刻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29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篆刻刀,刀头部包括彼此相连的刀头和第一螺纹端,握持部包括彼此相连的握持杆和第二螺纹端,握持杆上远离第二螺纹端的一侧设有第一中腔,其中部设有外螺纹,第一中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刀头部通过第一螺纹端旋紧于第一内螺纹处与握持杆固定相连,支撑盖合杆的一端具有第二中腔,第二中腔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支撑盖合杆通过第二内螺纹旋紧于外螺纹处或第二螺纹端处可将刀头部盖合于第二中腔内或固定于握持杆远离刀头部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盖合杆可以旋紧于握持杆的两端,既可以起到方便篆刻时握持和发力的作用,又具有盖合并保护刀头的作用,且盖合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携带,设计合理,结构巧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篆刻刀
本技术涉及篆刻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篆刻刀。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兴趣爱好也得到多方面拓展和延伸,其中篆刻就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人们可以通过篆刻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意志力与专注力。篆刻所用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篆刻刀,一把好的且适合自己的篆刻刀更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力。但是现有的篆刻刀一般具有较长的长度,而且在不使用时,其刀头一般暴露在外,这样既不方便携带,又容易造成刀头损坏,需要另外与之相适应的器具进行存放和保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篆刻刀,支撑盖合杆可以旋紧于握持杆的两端,既可以起到方便篆刻时握持和发力的作用,又具有盖合并保护刀头的作用,且盖合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携带,设计合理,结构巧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篆刻刀,包括刀头部、握持部和支撑盖合杆,所述刀头部包括彼此相连的刀头和第一螺纹端,所述握持部包括彼此相连的握持杆和第二螺纹端,所述握持杆上远离第二螺纹端的一侧设有第一中腔,其中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中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刀头部通过第一螺纹端旋紧于第一内螺纹处与握持杆固定相连,所述支撑盖合杆的一端具有第二中腔,所述第二中腔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支撑盖合杆通过第二内螺纹旋紧于外螺纹处或第二螺纹端处可将刀头部盖合于第二中腔内或固定于握持杆远离刀头部一端。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刀头部包括一个刀头和一个第一螺纹端,所述刀头和第一螺纹端具有一体结构。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刀头部包括二个刀头、二个第一螺纹端和一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两端对称的依次设置第一螺纹端和刀头,所述刀头、第一螺纹端和连接柱具有一体结构。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接柱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端的直径,且与第一中腔的外径相等。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握持杆上靠近第一中腔的一侧设有防滑纹理。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防滑纹理与外螺纹相邻设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握持杆上远离防滑纹理的一侧设有包裹垫片。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盖合杆上远离第二中腔的一侧设有吊孔端。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盖合杆的长度为2.5-6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支撑盖合杆可以旋紧于握持杆的两端,既可以起到方便篆刻时握持和发力的作用,又具有盖合并保护刀头的作用,且盖合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携带,设计合理,结构巧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盖合状态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刀头部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握持部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支撑盖合杆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刀头部的结构图。图中,1.刀头部;11.第一螺纹端;12.刀头;13.连接柱;2握持部;21.握持杆;22.第二螺纹端;211.第一中腔;212.第一内螺纹;213.外螺纹;214.防滑纹理;31.第二中腔;311.第二内螺纹;32.吊孔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至5所示,一种便携式篆刻刀,包括刀头部1、握持部2和支撑盖合杆3,刀头部1包括彼此相连的刀头12和第一螺纹端11,握持部2包括彼此相连的握持杆21和第二螺纹端22,握持杆21上远离第二螺纹端22的一侧设有第一中腔211,其中部设有外螺纹213,第一中腔211内设有第一内螺纹212,刀头部1通过第一螺纹端11旋紧于第一内螺纹212处与握持杆21固定相连,支撑盖合杆3的一端具有第二中腔31,第二中腔3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311,支撑盖合杆3通过第二内螺纹311旋紧于外螺纹213处或第二螺纹端22处可将刀头部1盖合于第二中腔31内或固定于握持杆21远离刀头部1一端,刀头部1包括一个刀头12和一个第一螺纹端11,刀头12和第一螺纹端11具有一体结构。将第一螺纹端旋紧于第一中腔内,可以将刀头固定于握持杆上,此时,将支撑盖合杆通过其第二中腔内的第二内螺纹旋紧于第二螺纹端上,可以将支撑盖合杆固定于握持杆上远离刀头的一侧,由于支撑盖合杆延长了握持的长度,方便人手握持发力进行篆刻动作;在篆刻完成后,将支撑盖合杆从第二螺纹端旋下,将刀头一侧插入第二中腔内,通过第二内螺纹与握持杆中部外螺纹的旋紧作用,完成刀头的盖合动作。支撑盖合杆既可以起到方便篆刻时握持和发力的作用,又具有盖合并保护刀头的作用,且外螺纹设置于握持杆的中部,盖合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携带,设计合理,结构巧妙。握持杆21上靠近第一中腔211的一侧设有防滑纹理214,通过防滑纹理增加人手与篆刻刀的摩擦作用,防止打滑,便于人手发力。防滑纹理214与外螺纹213相邻设置。握持杆21上远离防滑纹理214的一侧设有包裹垫片。支撑盖合杆3上远离第二中腔31的一侧设有吊孔端32,通过吊孔端可系紧饰件或吊绳,美观且方便悬挂。支撑盖合杆3的长度为2.5-6cm,支撑盖合杆设置有一定的长度,一方面可以容纳刀头,且具有延伸长度方便握持的作用。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刀头部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刀头部1包括二个刀头12、二个第一螺纹端11和一个连接柱13,连接柱13两端对称的依次设置第一螺纹端11和刀头12,刀头12、第一螺纹端11和连接柱13具有一体结构。两个刀头分居两端,在使用一个刀头进行篆刻时,另一个刀头通过靠近其的第一螺纹端旋紧于第一中腔内,连接柱与握持杆相抵接。两个刀头可以为相同规格的刀头,在其中一个损坏时,方便替换;也可以为不同规格的刀头,适用于不同篆刻风格和篆刻动作。通过两个刀头的设置,可以减少刀头携带,易于保管,降低丢失概率。连接柱13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端11的直径,且与第一中腔211的外径相等,可以使连接柱与握持杆顺滑连接,提高握持手感。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篆刻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部(1)、握持部(2)和支撑盖合杆(3),所述刀头部(1)包括彼此相连的刀头(12)和第一螺纹端(11),所述握持部(2)包括彼此相连的握持杆(21)和第二螺纹端(22),所述握持杆(21)上远离第二螺纹端(22)的一侧设有第一中腔(211),其中部设有外螺纹(213),所述第一中腔(211)内设有第一内螺纹(212),所述刀头部(1)通过第一螺纹端(11)旋紧于第一内螺纹(212)处与握持杆(21)固定相连,所述支撑盖合杆(3)的一端具有第二中腔(31),所述第二中腔(3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311),所述支撑盖合杆(3)通过第二内螺纹(311)旋紧于外螺纹(213)处或第二螺纹端(22)处可将刀头部(1)盖合于第二中腔(31)内或固定于握持杆(21)远离刀头部(1)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篆刻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部(1)、握持部(2)和支撑盖合杆(3),所述刀头部(1)包括彼此相连的刀头(12)和第一螺纹端(11),所述握持部(2)包括彼此相连的握持杆(21)和第二螺纹端(22),所述握持杆(21)上远离第二螺纹端(22)的一侧设有第一中腔(211),其中部设有外螺纹(213),所述第一中腔(211)内设有第一内螺纹(212),所述刀头部(1)通过第一螺纹端(11)旋紧于第一内螺纹(212)处与握持杆(21)固定相连,所述支撑盖合杆(3)的一端具有第二中腔(31),所述第二中腔(3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311),所述支撑盖合杆(3)通过第二内螺纹(311)旋紧于外螺纹(213)处或第二螺纹端(22)处可将刀头部(1)盖合于第二中腔(31)内或固定于握持杆(21)远离刀头部(1)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篆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部(1)包括一个刀头(12)和一个第一螺纹端(11),所述刀头(12)和第一螺纹端(11)具有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篆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部(1)包括二个刀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传玺文化礼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