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264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套配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包括热压成型的外布层及内布层,外布层由若干经纱线和若干纬纱线交织构成,每5根经纱线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该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经纱线的直径,粗纱线包括三根螺旋缠绕的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所述内布层由若干纱线组组合构成,纱线组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根复线及三根主线,复线呈折线状,三根主线分别为依次排列的第一主线、第二主线及第三主线,两根复线分别为第一复线及第二复线,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相交于第二主线上,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连接构成有若干菱形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耐压能力强,耐磨性强,弹性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
本技术涉及手套配件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
技术介绍
手套是手部保暖或劳动保护用品,也有装饰用的。手套是个很特别的东西,当初它的产生并不是为了实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寒冷地区保温必备之物,或是医疗防菌、工业防护用品。目前市场流通的手套根据不同的用途其构造也不同,现在人们在选购手套时,手套其本身不单单需要具备保暖性能还需要具备美观等要求,例如用于骑车时的手套,为了提高手指的灵活度会将手套设置成半指结构,为了提高该类手套的透气性会采用皮制和网布组合构成,但是传统的网布耐磨性及其弹性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耐压能力强,耐磨性强,弹性能力强的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包括热压成型的外布层及内布层,外布层由若干经纱线和若干纬纱线交织构成,每5根经纱线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该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经纱线的直径,粗纱线包括三根螺旋缠绕的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所述内布层由若干纱线组组合构成,纱线组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根复线及三根主线,复线呈折线状,三根主线分别为依次排列的第一主线、第二主线及第三主线,两根复线分别为第一复线及第二复线,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相交于第二主线上,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连接构成有若干菱形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网布采用双层网布热压成型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结构强度,外布层的结构:经纱线和纬纱线上通过每5根经纱线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通过粗纱线拉紧网布,进而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抗压、抗扭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弹性能力。粗纱线的结构构造采用的是三根不同材料的纤维线制成,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涤纶线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强、弹性好的特性;氨纶线为弹性纤维,具有高断裂伸长(400%以上)的特性,手感极佳;腈纶具有强度高、耐冲击性强、耐磨、手感舒适,吸湿性强特性;故而三根纤维线螺旋缠绕构造成一根粗纱线保证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当粗纱线和弹性网布结合后确保了弹性网布的物理性能。在手带着手套活动时,手感极其舒适,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张紧收缩的效果,保证了手指的灵活度。纱线组的结构构造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弹性能力,特别是两根复线采用折线的结构呈交叉状连接,实现将三根主线组合连接。当内布层受力时,两根复线和三根主线配合会产生极强的内力,增块了弹性网布的弹性恢复速率。菱形孔被第二主线横隔分隔成两个三角形,保证了弹性网布的透气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线包括中空的涤纶外套及填充涤纶外套内的若干涤纶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线采用的是涤纶丝填充涤纶套线,提高了其弹性能力及耐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氨纶线包括中空的氨纶外套及置于氨纶外套内的内芯,内芯呈中空状,内芯内填充有若干氨纶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线采用的是双层氨纶套线包裹氨纶丝的结构,提高了其弹性能力及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腈纶线包括中空的腈纶外套及填充于腈纶外套内的若干腈纶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腈纶线采用的是和涤纶线相同的结构,确保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增强了其物理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涤纶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氨纶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热压成型的外布层1及内布层2。外布层1和内布层2热压后还通过针织连接。外布层1由若干经纱线11和若干纬纱线12交织构成,每5根经纱线11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5,该粗纱线5的直径大于经纱线11的直径,粗纱线5包括三根螺旋缠绕的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内布层2由若干纱线组组合构成,纱线组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根复线及三根主线,复线呈折线状,三根主线分别为依次排列的第一主线31、第二主线32及第三主线33,两根复线分别为第一复线41及第二复线42,第一复线41和第二复线42相交于第二主线32上,第一复线41和第二复线42连接构成有若干菱形孔40。弹性网布采用双层网布热压成型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结构强度,外布层1的结构:经纱线11和纬纱线12上通过每5根经纱线11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5,通过粗纱线5拉紧网布,进而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抗压、抗扭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弹性能力。粗纱线5的结构构造采用的是三根不同材料的纤维线制成,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涤纶线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强、弹性好的特性;氨纶线为弹性纤维,具有高断裂伸长(400%以上)的特性,手感极佳;腈纶具有强度高、耐冲击性强、耐磨、手感舒适,吸湿性强特性;故而三根纤维线螺旋缠绕构造成一根粗纱线5保证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当粗纱线5和弹性网布结合后确保了弹性网布的物理性能。在手带着手套活动时,手感极其舒适,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张紧收缩的效果,保证了手指的灵活度。纱线组的结构构造大大提高了弹性网布的弹性能力,特别是两根复线采用折线的结构呈交叉状连接,实现将三根主线组合连接。当内布层2受力时,两根复线和三根主线配合会产生极强的内力,增块了弹性网布的弹性恢复速率。菱形孔40被第二主线32横隔分隔成两个三角形,保证了弹性网布的透气性。涤纶线包括中空的涤纶外套51及填充涤纶外套51内的若干涤纶丝5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线采用的是涤纶丝510填充涤纶套线,提高了其弹性能力及耐磨性能。氨纶线包括中空的氨纶外套52及置于氨纶外套内的内芯53,内芯呈中空状,内芯内填充有若干氨纶丝520。氨纶线采用的是双层氨纶套线包裹氨纶丝的结构,提高了其弹性能力及结构强度。腈纶线包括中空的腈纶外套及填充于腈纶外套内的若干腈纶丝。腈纶线采用的是和涤纶线相同的结构,确保了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增强了其物理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其特征是:包括热压成型的外布层及内布层,外布层由若干经纱线和若干纬纱线交织构成,每5根经纱线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该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经纱线的直径,粗纱线包括三根螺旋缠绕的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所述内布层由若干纱线组组合构成,纱线组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根复线及三根主线,复线呈折线状,三根主线分别为依次排列的第一主线、第二主线及第三主线,两根复线分别为第一复线及第二复线,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相交于第二主线上,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连接构成有若干菱形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套的弹性网布,其特征是:包括热压成型的外布层及内布层,外布层由若干经纱线和若干纬纱线交织构成,每5根经纱线当中设有一根粗纱线,该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经纱线的直径,粗纱线包括三根螺旋缠绕的涤纶线、氨纶线及腈纶线;所述内布层由若干纱线组组合构成,纱线组包括相互连接的两根复线及三根主线,复线呈折线状,三根主线分别为依次排列的第一主线、第二主线及第三主线,两根复线分别为第一复线及第二复线,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相交于第二主线上,第一复线和第二复线连接构成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於向平杜永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平湖华神皮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