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结构及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24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印结构及3D打印机,该3D打印结构包括安装座、打印件及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电磁件及用于与电磁件磁吸配合的固定件,电磁件固设于安装座的承压面,固定件固设于打印件;当电磁件通电时,打印件通过电磁件与固定件磁吸配合固定于安装座,当电磁件断电时,打印件与安装座分离。上述打印结构在使用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电磁件通电时,电磁件便可以产生磁性,通过电磁件与固定件的磁吸配合使打印件固定于安装座,当需要将打印件拆除时,只需要将电磁件断电即可,此时电磁件失去磁性,打印件与安装座自然就处于一种相分离就能分离的状态,便可以将打印平台与安装座进行拆卸,该打印结构无论在安装和拆卸时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结构及3D打印机
本技术涉及打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打印结构及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3D打印设备中一般都配备有打印平板,然而,传统的3D打印设备中的打印平板较大,在拆卸时比较很费力,易造成打印平板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3D打印设备中的打印平板较大,在拆卸时比较很费力,易造成打印平板破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打印结构及3D打印机,该打印结构及3D打印机具备拆装便捷的优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打印结构,包括:安装座、打印件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电磁件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件磁吸配合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电磁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座的承压面,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打印件;当所述第一电磁件通电时,所述打印件通过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固定件磁吸配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当所述第一电磁件断电时,所述打印件与所述安装座分离。上述打印结构在使用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第一电磁件通电时,第一电磁件便可以产生磁性,通过第一电磁件与固定件的磁吸配合使打印件固定于安装座,当需要将打印件拆除时,只需要将第一电磁件断电即可,此时第一电磁件失去磁性,打印件与安装座自然就处于一种相分离就能分离的状态,如此,便可以将打印平台与安装座进行拆卸,可见,本技术中的打印结构无论在安装和拆卸时都较为简单,不易破坏打印平台。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凸起,三个所述安装凸起沿同一圆周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磁件的支撑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打印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抵接,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支撑结构间隔,且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撑结构更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插入口,所述第一电磁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电磁件通过挤压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使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件包括打印工作面及与所述打印工作面相对的安装面,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安装面。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3D打印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打印结构。上述3D打印机在使用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第一电磁件通电时,第一电磁件便可以产生磁性,通过第一电磁件与固定件的磁吸配合使打印件固定于安装座,当需要将打印件拆除时,只需要将第一电磁件断电即可,此时第一电磁件失去磁性,打印件与安装座自然就处于一种相分离就能分离的状态,如此,便可以将打印平台与安装座进行拆卸,可见,本技术中的打印结构无论在安装和拆卸时都较为简单,不易破坏打印平台。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3D打印机还包括驱动机构及喷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喷头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用于与喷头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喷头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3D打印机还包括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件移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图1为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打印件与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打印件与安装座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3D打印机;20、打印结构;100、驱动机构;110、驱动组件;112、第一驱动件;114、第二驱动件;120、传动件;200、支撑座;210、第一导向部;300、安装座;400、打印件;410、打印工作面;510、第一电磁件;520、固定件;600、喷头;610、第二导向部;700、中间安装件;710、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座;/n打印件;及/n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电磁件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件磁吸配合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电磁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座的承压面,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打印件;当所述第一电磁件通电时,所述打印件通过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固定件磁吸配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当所述第一电磁件断电时,所述打印件与所述安装座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打印件;及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电磁件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件磁吸配合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电磁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座的承压面,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打印件;当所述第一电磁件通电时,所述打印件通过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固定件磁吸配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当所述第一电磁件断电时,所述打印件与所述安装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电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凸起,三个所述安装凸起沿同一圆周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磁件的支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抵接,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支撑结构间隔,且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所述支撑结构更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插入口,所述第一电磁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电磁件通过挤压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使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霞黄枫杰陈伟忠谢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广州市农业干部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