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13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把手和压入机构;所述把手与所述压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压入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压入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压入机构上的弹性卡扣平移并靠近压装位置,同时,所述弹性卡扣两侧被所述压入机构卡进外部扣合件内,进而扣紧外部扣合件;通过所述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操作人员只需一个拉动把手的动作,即可完成弹性卡扣组装需要的组装,避免了操作人员手指受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装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在模具行业和扣合件行业里,需要用到C形弹性卡扣将两扣合件固定在一起。根据C形弹性卡扣的结构特点,压装时C形开口两侧不能同时卡入。组装时,先将C形开口的下方扣入,然后用力往上压卡扣的下方,使卡扣弹性变形伸长,最后按压上方开口位置将上方扣入,完成组装。目前,C形弹性卡扣是通过操作人员用手指进行压入的,容易疲劳,效率低且因C形弹性卡扣为金属材质,比较锋利,存在组装过程中刮伤手指和扣合件夹到手指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规避伤手风险。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把手和压入机构;所述把手与所述压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压入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压入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滑动,同时,所述压入机构将安装在所述压入机构上的弹性卡扣压入外部扣合件。进一步地,所述压入机构包括联动机构、安装座和多个复位组件,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把手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将所述联动机构和所述把手复位。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收容所述联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引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导引组件与所述压紧组件活动连接,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导引组件运动,所述导引组件带动所述压紧组件在所述安装座滑动,所述压紧组件推动所述弹性卡扣压入外部扣合件。进一步地,所述导引组件包括折叠杆和折叠叉,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导轮组,所述折叠杆与所述把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轮组连接所述折叠杆和所述折叠叉。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导轮组、第三导轮组、压杆和滑动块,所述第二导轮组和所述第三导轮组均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上,所述第二导轮组与所述折叠叉活动连接;所述压杆安装在所述滑动块内,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压杆压紧所述弹性卡扣。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包括磁性元件、抵位部和穿孔,所述磁性元件安装在所述抵位部,所述弹性卡扣安装在所述抵位部处,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弹性卡扣相吸,以对所述弹性卡扣定位;所述压杆部分收容在所述穿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曲线导向槽、直线导向槽,所述第一导轮组安装在所述曲线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轮组和第三导轮组安装在所述直线导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曲线导向槽、所述直线导向槽均导通。所述导引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轮组连接所述折叠杆和所述折叠叉,所述第一导轮组在所述曲线导向槽内滚动;所述第二导轮组和第三导轮组均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上且在所述直线导向槽内升降。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组件A、复位组件B、复位组件C,所述复位组件A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下方,所述复位组件B安装在所述压杆上,所述复位组件C安装在所述把手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基座、滑动组件、连接座和复位机构,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复位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复位机构和所述安装座。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座、限位杆、复位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复位弹性件安装在限位杆上;松开所述把手,所述复位弹性件通过所述固定座将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滑块复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把手和压入机构;所述把手与所述压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压入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压入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压入机构上的弹性卡扣平移并靠近压装位置,同时,所述弹性卡扣两侧被所述压入机构卡进外部扣合件内,进而扣紧外部扣合件;通过所述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操作人员只需一个拉动把手的动作,即可完成弹性卡扣组装需要的组装,避免了操作人员手指受伤,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图4,本技术提出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包括移动机构1、把手8和压入机构2;把手8与压入机构2活动连接,压入机构2安装在移动机构1上;扳动把手8,把手8推动压入机构2和移动机构1滑动,同时,压入机构2将安装在压入机构2上的弹性卡扣3压入外部扣合件。在本实施例中,扳动把手8,把手8推动压入机构2和移动机构1滑动,安装在压入机构2上的弹性卡扣3平移并靠近压装位置,同时,弹性卡扣3两侧被压入机构2卡进外部扣合件内,进而扣紧外部扣合件;通过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操作人员只需一个拉动把手8的动作,即可完成弹性卡扣3组装需要的组装,避免了操作人员手指受伤,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可靠的特点。请参考图1—图4,移动机构1包括基座100、滑动组件11、连接座12和复位机构6,滑动组件11安装在基座100上,复位机构6固定安装在滑动组件11上,连接座12连接复位机构6和安装座4。请参考图2和图4,滑动组件11包括滑轨10和滑块111,滑轨10与基座100固定连接,滑块111在滑轨10上滑动。请参考图2和图4,复位机构6包括固定座62、限位杆61、复位弹性件63,固定座62固定安装在滑块111上,复位弹性件63安装在限位杆61上;松开把手8,复位弹性件63通过固定座62将安装座4和滑块111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63为复位弹簧。限位杆61与固定座62、基座的挡板连接,复位弹性件63安装在限位杆61上。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1的作用是将安装在移动机构1上的压入机构2平移,使得压入机构2靠近压装位置,压入机构2与外部扣合件接触后挡停。通过本技术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操作人员只需一个拉动把手8的动作,即可分解成弹性卡扣3组装需要的平移、提升、压入三个动作。弹性卡扣3的平移过程:操作人员扳动把手8过程中,滑块111在滑轨10上往靠近外部扣合件的方向滑动,由于固定座62固定安装在滑块111上,固定座62上的连接座12以及安装座4均往靠近外部扣合件的方向平移,进而使得压入机构2以及安装在压入机构2的弹性元件到达压装位置。在移动机构1平移过程中,由于复位弹性件63的力量较弱,拉动把手8时,移动机构1和压入机构2是先做平移运动。等松开把手8,复位弹性件63的回弹力将移动机构1和压入机构2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把手和压入机构;所述把手与所述压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压入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压入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滑动,同时,所述压入机构将安装在所述压入机构上的弹性卡扣压入外部扣合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把手和压入机构;所述把手与所述压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压入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压入机构和所述移动机构滑动,同时,所述压入机构将安装在所述压入机构上的弹性卡扣压入外部扣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机构包括联动机构、安装座和多个复位组件,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把手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将所述联动机构和所述把手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引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导引组件与所述压紧组件活动连接,扳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推动所述导引组件运动,所述导引组件带动所述压紧组件在所述安装座滑动,所述压紧组件推动所述弹性卡扣压入外部扣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组件包括折叠杆和折叠叉,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导轮组,所述折叠杆与所述把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轮组连接所述折叠杆和所述折叠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形弹性卡扣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导轮组、第三导轮组、压杆和滑动块,所述第二导轮组和所述第三导轮组均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上,所述第二导轮组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展拓塑胶五金厂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