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欣儒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84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运输轨道,所述箱体顶端设置防溅射盖,所述箱体内部设置粉碎结构和除尘结构,所述粉碎结构置于所述除尘结构上方,所述运输轨道顶端固接所述箱体底端,当矿渣进行粉碎时,矿渣先落到防溅射盖上,通过压力使防溅射盖旋转,使矿渣进入箱体内粉碎,当矿渣全部进入箱体时,防溅射盖会自动关闭,避免矿渣粉碎时溅射出箱体,使车间环境保持清洁,防止矿渣溅射对人员造成伤害,通过除尘结构,使粉碎后的矿渣粉尘与矿渣颗粒分离,再利用吸尘风道将粉尘吸除,防止粉尘污染环境,避免粉尘积累对机器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物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废渣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排放出的有毒的、易燃的、有腐蚀性的、传染疾病的、有化学反应性的以及其他有害的固体废物,工业废渣的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造成对水系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和危害。大量采矿废石堆积的结果,毁坏了大片的农田和森林地带。工业有害渣长期堆存,经过雨雪淋溶,可溶成分随水从地表向下渗透。向土壤迁移转化,富集有害物质、使堆场附近土质酸化、碱化、硬化.甚至发生重金属型污染。目前,有部分工业矿渣可以回收再利用作为肥料使用,将矿渣送入回转式烘干机烘干,然后粉碎、筛分,最终做成肥料粉,如所用的矿渣本身已基本上满足肥料成分要求,只要将工业废渣粉碎即可。在对矿渣再利用的过程中,矿渣粉碎时容易被溅射出粉碎机,污染车间环境,容易对车间工人造成损伤,粉碎后的矿渣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在粉碎机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粉碎机的性能,需要经常检修,同时含有较多粉尘的矿渣在运输过程中会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用来防止矿渣粉碎过程中四处溅射,同时将粉尘与粉碎后的矿渣分离,避免粉尘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运输轨道,所述箱体顶端设置防溅射盖,所述箱体内部设置粉碎结构和除尘结构,所述粉碎结构置于所述除尘结构上方,所述运输轨道顶端固接所述箱体底端;所述防溅射盖包括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所述第一防护盖与第二防护盖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防护盖中部与所述箱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盖中部与所述箱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粉碎结构包括安装底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粉碎轴和第二粉碎轴,所述安装底座固接所述箱体后端,所述第一电机固接所述安装底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固接所述安装底座顶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并排放置,所述第一粉碎轴底端固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粉碎轴顶端与所述箱体前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粉碎轴底端固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粉碎轴顶端与所述箱体前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粉碎轴与所述第二粉碎轴配合连接。进一步,所述箱体内部设置4个第一支撑座,4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固接所述箱体顶端四角,2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防护盖通过轴承连接,2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防护盖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外部设置4个第二支撑座,4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所述箱体顶端四角,前端2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一防护盖,后端2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二防护盖,所述箱体中部设置方形槽。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盖包括第一盖板、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和第一复位弹簧,2个所述第三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一防护盖底端中部,2个所述第三支撑座与2个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销轴连接,2个所述第四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一防护盖底端前部,2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顶端固接所述第四支撑座,2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底端固接2个所述第二支撑座。进一步,所述第二防护盖包括第二盖板、第五支撑座、第六支撑座和第二复位弹簧,2个所述第五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二防护盖底端中部,2个所述第五支撑座与2个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销轴连接,2个所述第六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二防护盖底端前部,2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顶端固接2个所述第五支撑座,2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底端固接2个所述第二支撑座。进一步,所述除尘结构包括3个扬尘轮、滤网和吸尘风道,3个所述扬尘轮前后均匀分布在箱体内侧中部,3所述扬尘轮前端与所述箱体通过滚动轴承连接,3个所述扬尘轮后端与所述箱体通过滚动轴承连接,所述滤网固接所述方形槽内部,所述滤网与所述方形槽大小相同,所述吸尘风道固接所述箱体外侧,所述吸尘风道包围所述方形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箱体、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当矿渣需要进行粉碎时,先落到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上,通过压力使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旋转,使矿渣进入箱体内粉碎,当矿渣全部进入箱体时,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会自动关闭,避免矿渣粉碎时溅射出箱体,使车间环境保持清洁,防止矿渣溅射对人员造成伤害。通过除尘结构,使粉碎后的矿渣进行扬尘,再利用吸尘风道将粉尘吸除,避免粉尘积累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时防止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防溅射盖与箱体剖视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粉碎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除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方形槽;2.运输轨道;3.防溅射盖;31.第一防护盖;311.第一盖板;312.第三支撑座;313.第四支撑座;314.第一复位弹簧;32.第二防护盖;321.第二盖板;322.第五支撑座;323.第六支撑座;324.第二复位弹簧;4.粉碎结构;41.安装底座;42.第一电机;43.第二电机;44.第一粉碎轴;45.第二粉碎轴;5.除尘结构;51.扬尘轮;52.滤网;53.吸尘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附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和运输轨道2,箱体1顶端设置防溅射盖3,箱体1内部设置粉碎结构4和除尘结构5,粉碎结构4置于除尘结构5上方,运输轨道2顶端固接箱体1底端;防溅射盖3包括第一防护盖31和第二防护盖32,第一防护盖31与第二防护盖32夹角174°,第一防护盖31中部与箱体1通过销轴连接,第二防护盖32中部与箱体1通过销轴连接;粉碎结构4包括安装底座41、第一电机42、第二电机43、第一粉碎轴44和第二粉碎轴45,安装底座41固接箱体1后端,第一电机42固接安装底座41顶端,第二电机43固接安装底座41顶端,第一电机42与第二电机43并排放置,第一粉碎轴44底端固接第一电机42输出端,第一粉碎轴44顶端与箱体1前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第二粉碎轴45底端固接第二电机43输出端,第二粉碎轴45顶端与箱体1前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粉碎轴44与第二粉碎轴45配合连接,使用时,所需粉碎的矿渣落入第一防护盖31与第二防护盖32的夹角中,第一防护盖31与第二防护盖32向下旋转,使矿渣落入箱体1内,第一电机42与第二电机43带动第一粉碎轴44与第二粉碎轴45转动,粉碎矿渣,同时第一防护盖31和第二防护盖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运输轨道,所述箱体顶端设置防溅射盖,所述箱体内部设置粉碎结构和除尘结构,所述粉碎结构置于所述除尘结构上方,所述运输轨道顶端固接所述箱体底端;/n所述防溅射盖包括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所述第一防护盖与第二防护盖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防护盖中部与所述箱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盖中部与所述箱体通过销轴连接;/n所述粉碎结构包括安装底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粉碎轴和第二粉碎轴,所述安装底座固接所述箱体后端,所述第一电机固接所述安装底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固接所述安装底座顶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并排放置,所述第一粉碎轴底端固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粉碎轴顶端与所述箱体前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粉碎轴底端固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粉碎轴顶端与所述箱体前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粉碎轴与所述第二粉碎轴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运输轨道,所述箱体顶端设置防溅射盖,所述箱体内部设置粉碎结构和除尘结构,所述粉碎结构置于所述除尘结构上方,所述运输轨道顶端固接所述箱体底端;
所述防溅射盖包括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所述第一防护盖与第二防护盖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防护盖中部与所述箱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盖中部与所述箱体通过销轴连接;
所述粉碎结构包括安装底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粉碎轴和第二粉碎轴,所述安装底座固接所述箱体后端,所述第一电机固接所述安装底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固接所述安装底座顶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并排放置,所述第一粉碎轴底端固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粉碎轴顶端与所述箱体前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粉碎轴底端固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粉碎轴顶端与所述箱体前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粉碎轴与所述第二粉碎轴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渣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设置4个第一支撑座,4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固接所述箱体顶端四角,2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防护盖通过轴承连接,2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防护盖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外部设置4个第二支撑座,4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所述箱体顶端四角,前端2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所述第一防护盖,后端2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儒
申请(专利权)人:李欣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