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固定机构和调距机构,调距机构固定安装在移液固定机构上,需要调节移液管之间的间距时,通过旋转调距旋转头,使得安装在螺纹柱上的第一动移液管与第二动移液管分别向定移液管的两侧移动,达到调节间距的效果,方便对不同的凝胶电泳槽进行移液;通过将螺纹柱活动安装在安装管体内,且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旋转头,另一端固定安装固定钮,固定钮的安装使得螺纹柱能够在安装管体内顺畅的转动,且不会发生晃动,调距旋转头的设置方便转动螺纹柱,使得调距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
本技术涉及临床实验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
技术介绍
移液器也叫移液枪,是在一定量程范围内,将液体从原容器内移取到另一容器内的一种计量工具。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在移液过程中,因凝胶电泳槽梳子间距不同,而需要一个一个点样导致效率低下,需要一种可以对多通道移液器的通道调整距离用的装置,以调整其通道之间的距离。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固定机构和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固定安装在移液固定机构上,能够对多通道移液器的通道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方便对不同的凝胶电泳槽进行移液,从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固定机构和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固定安装在移液固定机构上,所述移液固定机构设置有固定壳体和移液按压组件,所述移液按压组件与固定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移液固定机构整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设置有移液管和调距组件,所述移液管活动安装在调距组件内,并伸入固定壳体内部,所述调距组件与固定壳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体为塑料材质制成的构件,并设置有连接管头,连接管头固定设置在固定壳体的一端,并与固定壳体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液按压组件包括握持连接管和移液按压杆,握持连接管固定安装在连接管头的一端,移液按压杆活动安装在握持连接管内,并伸入固定壳体内部与移液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液管包括存液管、加强连接块、内螺纹管、锥形吸液管头、推液杆和复位弹簧,存液管的下端固定连接锥形吸液管头,推液杆活动安装在存液管内,复位弹簧固定安装在存液管的上端,并套装在推液杆上,加强连接块固定设置在存液管的侧面,内螺纹管通过加强连接块与存液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距组件包括安装管体、螺纹柱、调距旋转头和固定钮,安装管体与固定壳体贯穿连接,并在侧面开设移液管移动槽口,螺纹柱活动安装在安装管体内,且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旋转头,另一端固定安装固定钮。优选的,所述螺纹柱设置有光滑面,光滑面设置在螺纹柱的中段。优选的,所述移液管设置有定移液管、第一动移液管和第二动移液管,定移液管设置一组,且固定安装在螺纹柱中段设置的光滑面上,第一动移液管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动移液管活动安装在螺纹柱上,并位于定移液管的左侧,第二动移液管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第二动移液管活动安装在螺纹柱上,并位于定移液管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动移液管和第二动移液管设置的内螺纹管的螺齿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将螺纹柱活动安装在安装管体内,且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旋转头,另一端固定安装固定钮,并将定移液管固定安装在螺纹柱中段设置的光滑面上,第一动移液管活动安装在螺纹柱上,并位于定移液管的左侧,第二动移液管活动安装在螺纹柱上,并位于定移液管的右侧,且第一动移液管和第二动移液管设置的内螺纹管的螺齿方向相反,需要调节移液管之间的间距时,通过旋转调距旋转头,使得安装在螺纹柱上的第一动移液管与第二动移液管分别向定移液管的两侧移动,达到调节间距的效果,方便对不同的凝胶电泳槽进行移液。2、本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通过将加强连接块固定设置在存液管的侧面,且内螺纹管通过加强连接块与存液管固定连接,使得内螺纹管与存液管的连接更加牢固,且不会破坏存液管的完整性,保证推液杆能够在存液管内顺畅移动。3、本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通过将螺纹柱活动安装在安装管体内,且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旋转头,另一端固定安装固定钮,固定钮的安装使得螺纹柱能够在安装管体内顺畅的转动,且不会发生晃动,调距旋转头的设置方便转动螺纹柱,使得调距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移液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距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移液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距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液固定机构;11、固定壳体;111、连接管头;12、移液按压组件;121、握持连接管;122、移液按压杆;2、调距机构;21、移液管;2101、定移液管;2102、第一动移液管;2103、第二动移液管;211、存液管;212、加强连接块;213、内螺纹管;214、锥形吸液管头;215、推液杆;216、复位弹簧;22、调距组件;221、安装管体;2211、移液管移动槽口;222、螺纹柱;2221、光滑面;223、调距旋转头;224、固定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固定机构1和调距机构2,调距机构2固定安装在移液固定机构1上。移液固定机构1设置有固定壳体11和移液按压组件12,移液按压组件12与固定壳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移液固定机构1整体,固定壳体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机构2,固定壳体11为塑料材质制成的构件,并设置有连接管头111,连接管头111固定设置在固定壳体11的一端,并与固定壳体11贯通连接,移液按压组件12包括握持连接管121和移液按压杆122,握持连接管121固定安装在连接管头111的一端,移液按压杆122活动安装在握持连接管121内,并伸入固定壳体11内部与移液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调距机构2设置有移液管21和调距组件22,移液管21活动安装在调距组件22内,并伸入固定壳体11内部,调距组件22与固定壳体11固定连接,移液管21包括存液管211、加强连接块212、内螺纹管213、锥形吸液管头214、推液杆215和复位弹簧216,存液管211的下端固定连接锥形吸液管头214,推液杆215活动安装在存液管211内,复位弹簧216固定安装在存液管211的上端,并套装在推液杆215上,加强连接块212固定设置在存液管211的侧面,内螺纹管213通过加强连接块212与存液管211固定连接,通过将加强连接块212固定设置在存液管211的侧面,且内螺纹管213通过加强连接块212与存液管211固定连接,使得内螺纹管213与存液管211的连接更加牢固,且不会破坏存液管211的完整性,保证推液杆215能够在存液管211内顺畅移动,调距组件22包括安装管体221、螺纹柱222、调距旋转头223和固定钮224,安装管体221与固定壳体11贯穿连接,并在侧面开设移液管移动槽口2211,螺纹柱222活动安装在安装管体221内,且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固定机构(1)和调距机构(2),所述调距机构(2)固定安装在移液固定机构(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固定机构(1)设置有固定壳体(11)和移液按压组件(12),所述移液按压组件(12)与固定壳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移液固定机构(1)整体,所述固定壳体(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机构(2);/n所述调距机构(2)设置有移液管(21)和调距组件(22),所述移液管(21)活动安装在调距组件(22)内,并伸入固定壳体(11)内部,所述调距组件(22)与固定壳体(1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包括移液固定机构(1)和调距机构(2),所述调距机构(2)固定安装在移液固定机构(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固定机构(1)设置有固定壳体(11)和移液按压组件(12),所述移液按压组件(12)与固定壳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移液固定机构(1)整体,所述固定壳体(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调距机构(2);
所述调距机构(2)设置有移液管(21)和调距组件(22),所述移液管(21)活动安装在调距组件(22)内,并伸入固定壳体(11)内部,所述调距组件(22)与固定壳体(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1)为塑料材质制成的构件,并设置有连接管头(111),连接管头(111)固定设置在固定壳体(11)的一端,并与固定壳体(11)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按压组件(12)包括握持连接管(121)和移液按压杆(122),握持连接管(121)固定安装在连接管头(111)的一端,移液按压杆(122)活动安装在握持连接管(121)内,并伸入固定壳体(11)内部与移液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多通道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21)包括存液管(211)、加强连接块(212)、内螺纹管(213)、锥形吸液管头(214)、推液杆(215)和复位弹簧(216),存液管(211)的下端固定连接锥形吸液管头(214),推液杆(215)活动安装在存液管(211)内,复位弹簧(216)固定安装在存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康雅虹,袁巧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上源生物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