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579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系统,包括原料罐和混料罐,原料罐和混料罐之间通过物料管路连接,混料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循环管路和至少一个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导热介质;循环管路内部具有导热介质,循环管路连接于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循环管路包覆于物料管路的外部;至少一个泵设置于循环管路上,用以在循环管路内循环导热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料系统
本技术总体来说涉及真空浇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料系统。
技术介绍
在真空浇注系统中,原料罐内的物料要通过管路输送至混料罐内进行混合脱气操作,管路中的物料需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流动,如果管路距离很长而且管路的温度达不到物料流动所需的温度,则物料很容易挂壁,甚至出现固化在管路中,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只能更换整个管路,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成本。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在管路上缠绕伴热带的方式,以保证管路的温度符合物料流动的温度。但是,伴热带并不耐用,一旦出现损坏,物料就会固化在管路内,所浇注的产品也会损坏。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的加热方式容易损坏造成物料固化在管路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料系统,包括原料罐和混料罐,所述原料罐和所述混料罐之间通过物料管路连接,所述混料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循环管路和至少一个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导热介质;循环管路内部具有所述导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所述循环管路包覆于所述物料管路的外部;至少一个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上,用以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所述导热介质。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套设于所述物料管路的外部,在所述物料管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段的内壁之间形成导热腔室,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三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混料罐的罐壁具有中空腔,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空腔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段的与所述中空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混料罐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段的与所述中空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混料罐的下端部。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螺旋缠绕于所述物料管路的外部,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三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混料罐的罐壁具有中空腔,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空腔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段的与所述中空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混料罐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段的与所述中空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混料罐的下端部。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混料系统还包括测温装置,设于所述物料管路,用于监测所述物料管路的温度。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测温装置包括铂电阻。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一实施例采用在物料管路的外部包覆至少部分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具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被加热装置加热且通过泵在循环管路内循环的技术手段,使得物料管路能被持续地循环流动地被加热,以此提供了物料流动的温度,避免了物料固化在管路内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方式,本技术的混料系统的加热结构耐用,加热效果好且热源持续稳定。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混料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原料罐2、加热装置3、混料罐4、物料管路5、测温装置6、第二段7、阀门8、第三段9、第一段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料系统,包括原料罐和混料罐,原料罐和混料罐之间通过物料管路连接,混料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循环管路和至少一个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导热介质;循环管路内部具有导热介质,循环管路连接于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循环管路包覆于物料管路的外部;至少一个泵设置于循环管路上,用以在循环管路内循环导热介质。本技术一实施例采用在物料管路的外部包覆至少部分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具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被加热装置加热且通过泵在循环管路内循环的技术手段,使得物料管路能被持续地循环流动地被加热,以此提供了物料流动的温度,避免了物料固化在管路内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方式,本技术的混料系统的加热结构耐用,加热效果好且热源持续稳定。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混料系统的结构或连接关系。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混料系统的示意图。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混料系统包括原料罐1、混料罐3和加热装置2。原料罐1和混料罐3之间通过物料管路4连接,原料罐1内的物料可通过物料管路4流动至混料罐3。原料罐1的下方设有阀门7,通过阀门7的开闭实现物料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设置在混料罐3旁的地面上,用于加热一导热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可以与混料罐3大致呈水平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也可以与混料罐3具有高度差,例如加热装置2略高于混料罐3,或者混料罐3略高于加热装置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可以为导热油加热器,其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物料管路4,从而加热物料管路4内的物料,使得物料处于所需的流动温度下,防止挂壁或固化在管路内。在本实施例中,循环管路连接于加热装置2,循环管路内具有导热介质,例如导热油。通过加热装置2的作用,循环管路内的导热介质循环流动,从而与物料管路4中的物料实现热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料系统,包括原料罐和混料罐,所述原料罐和所述混料罐之间通过物料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系统还包括:/n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导热介质;/n循环管路,内部具有所述导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所述循环管路包覆于所述物料管路的外部;以及/n至少一个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上,用以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所述导热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系统,包括原料罐和混料罐,所述原料罐和所述混料罐之间通过物料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系统还包括: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导热介质;
循环管路,内部具有所述导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所述循环管路包覆于所述物料管路的外部;以及
至少一个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上,用以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所述导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套设于所述物料管路的外部,在所述物料管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段的内壁之间形成导热腔室,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三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的罐壁具有中空腔,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空腔连接于所述第二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与所述中空腔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混料罐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段的与所述中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峰王月郑佳林林伟林吴锐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