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及具有进气平衡回流管路的液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761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3
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及具有进气平衡回流管路的液气分离器属于液气分离器技术领域。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包括吸气管路和对称位于吸气管路两侧的进气管路以及回油盖。具有进气平衡回流管路的液气分离器,包括筒体、封盖、阻油盖、回流管路、过滤网和干燥剂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了两侧进气结构,中间是出气管路。回油盖为外周设置有平台中部向下凹陷的碗状结构,平台覆盖进气管路的下管口,使所有进气都通过吸气管路与进气管路共用管壁的下部通气孔进入吸气管路,从而使回油盖的碗状结构内的油液不受气流影响。在吸气口处强气流的带动下使油液快速进入压缩机,回油孔位于回油盖碗状结构的中间,保证强气流的顺畅流通,其回油率达到成倍的增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及具有进气平衡回流管路的液气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液气分离器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及具有进气平衡回流管路的液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液气分离器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是用于形成气流通道的回流管路。现有技术中的回流管路无论是组装式的还是一体式的均为单侧进气结构,回油孔在底部靠近出口一侧,气流带动油量较小,回油效率不理想。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及具有进气平衡回流管路的液气分离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回流管路均为单侧进气结构,气流带动油量较小,回油效率不理想的技术问题。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包括吸气管路和对称位于吸气管路两侧的进气管路以及回油盖,所述吸气管路的上部管口高于进气管路的上部管口,吸气管路的管壁与进气管路相邻处的管壁配合连接或者吸气管路与进气管路的相邻处共用一个管壁,在配合连接的管壁或共用的管壁下部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回油盖为外周设置有平台中部向下凹陷的碗状结构,回油盖的碗底中部设置有回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其特征是:包括吸气管路(1)和对称位于吸气管路(1)两侧的进气管路(2)以及回油盖(3),所述吸气管路(1)的上部管口高于进气管路(2)的上部管口,吸气管路(1)的管壁与进气管路(2)相邻处的管壁配合连接或者吸气管路(1)与进气管路(2)的相邻处共用一个管壁,在配合连接的管壁或共用的管壁下部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回油盖(3)为外周设置有平台中部向下凹陷的碗状结构,回油盖(3)的碗底中部设置有回油孔(301),回油盖(3)的平台分别与吸气管路(1)的下部以及进气管路(2)的下部固定连接并密封;所述进气管路(2)的横截面内壁均为圆滑弧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其特征是:包括吸气管路(1)和对称位于吸气管路(1)两侧的进气管路(2)以及回油盖(3),所述吸气管路(1)的上部管口高于进气管路(2)的上部管口,吸气管路(1)的管壁与进气管路(2)相邻处的管壁配合连接或者吸气管路(1)与进气管路(2)的相邻处共用一个管壁,在配合连接的管壁或共用的管壁下部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回油盖(3)为外周设置有平台中部向下凹陷的碗状结构,回油盖(3)的碗底中部设置有回油孔(301),回油盖(3)的平台分别与吸气管路(1)的下部以及进气管路(2)的下部固定连接并密封;所述进气管路(2)的横截面内壁均为圆滑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吸气管路(1)的内管横截面呈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吸气管路(1)靠近上部管口一侧管体的侧面设置有均压孔(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路(2)的内管横截面呈月牙形并且月牙形的两个夹角为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平衡回流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吸气管路(1)的下部管壁以及进气管路(2)的下部管壁均向内弯折后与回油盖(3)的平台下部铆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正新
申请(专利权)人:和龙双昊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