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76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前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表面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窗,所述框架前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竖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过滤效果好且空气流动面积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通常都是采用半开式,不能有效的利用框架面积,导致无法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从而影响室内空气的流动,且降低了过滤窗适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
本技术涉及过滤窗
,具体为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
技术介绍
窗户,三部分组成,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纸、布、丝绸或玻璃材料,活动构件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在人手触及的地方也可能包裹以塑料等绝热材料。现有的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通常都是采用半开式,不能有效的利用框架面积,导致无法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从而影响室内空气的流动,且降低了过滤窗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具备过滤效果好且空气流动面积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通常都是采用半开式,不能有效的利用框架面积,导致无法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从而影响室内空气的流动,且降低了过滤窗适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前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前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3),所述第一支杆(3)表面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窗(5),所述框架(1)前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管(6),所述竖管(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杆(9),所述过滤窗(5)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0),所述卡杆(9)的顶端贯穿竖管(6)并延伸至卡槽(10)的内腔,所述限位板(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空气流动用过滤窗,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前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3),所述第一支杆(3)表面的两侧均活动套设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窗(5),所述框架(1)前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管(6),所述竖管(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杆(9),所述过滤窗(5)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0),所述卡杆(9)的顶端贯穿竖管(6)并延伸至卡槽(10)的内腔,所述限位板(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1),所述过滤窗(5)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管(12),所述支撑管(1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底端贯穿至支撑管(12)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扣(14),所述框架(1)前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15),所述第二支板(1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16),所述框架(1)后侧的两侧均通过铰链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天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富亿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