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底泥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对于底泥拥有多种处理方法,利于搅拌固化法、机械脱水法、物理脱水法和热处理法等。目前,处理后的余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底泥,使用较大型的离心设备使得淤泥和水源分离,余水内的底泥积攒量不可监测,长期高度运转的离心设备造成较大的能源的损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目前,处理后的余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底泥,使用较大型的离心设备使得淤泥和水源分离,余水内的底泥积攒量不可监测,长期高度运转的离心设备造成较大的能源的损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管、挡板和过滤板,所述入水管的下方连接有处理仓体,且处理仓体的内部固定有隔离板一,且隔离板一的侧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管(1)、挡板(6)和过滤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1)的下方连接有处理仓体(2),且处理仓体(2)的内部固定有隔离板一(3),且隔离板一(3)的侧端面固定有弹簧(5),所述挡板(6)安装于弹簧(5)的左端面,且挡板(6)的下端面固定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下方设置有拉绳(10),且拉绳(10)的右端口连接有排污仓(8),所述挡板(6)的左侧设置有玻璃罩(12),且玻璃罩(12)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3),所述排污仓(8)的右侧安装有出液软管(16),所述过滤板(15)贯穿于出液软管(16)的内部,且出液软管(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管(1)、挡板(6)和过滤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1)的下方连接有处理仓体(2),且处理仓体(2)的内部固定有隔离板一(3),且隔离板一(3)的侧端面固定有弹簧(5),所述挡板(6)安装于弹簧(5)的左端面,且挡板(6)的下端面固定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下方设置有拉绳(10),且拉绳(10)的右端口连接有排污仓(8),所述挡板(6)的左侧设置有玻璃罩(12),且玻璃罩(12)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3),所述排污仓(8)的右侧安装有出液软管(16),所述过滤板(15)贯穿于出液软管(16)的内部,且出液软管(16)的上端口连接有出液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一(3)的右侧设置有隔离板二(4),且隔离板一(3)与隔离板二(4)均与处理仓体(2)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隔离板一(3)和隔离板二(4)的宽度均与处理仓体(2)内部宽度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久春,曹韬,丁玮,张远金,蒋世超,张海峰,潘婷,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