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71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尘防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针对现有的火花检测喷淋装置存在喷淋死角导致无法有效扑灭火花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管道、喷淋筒和检测探头,所述管道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喷淋筒与通孔滑动连接,喷淋筒外侧开设有多个喷淋孔并滑动套设有套筒,套筒两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管道顶部固定连接,喷淋筒顶部开设有进水孔并连通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在对粉尘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对粉尘中的火花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火花后使喷淋筒进入管道内保证将火花扑灭,在不影响粉尘正常运输的同时保证了喷淋的覆盖面,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尘防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很多木板厂、饲料厂、粮食粉尘加工厂都设立了除尘、收尘设备。在收尘设备以及管道内粉尘的浓度非常高,并且长时间的持续存在粉尘云。此类粉尘云中的氧含量非常高,只要有火星进入粉尘器在20m/s风速的背景下很难将火星扑灭,非常容易点燃粉尘云,进而引起燃烧甚至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粉尘管道的火花检测和扑灭变得尤其重要。目前的喷淋设备多是在除尘管道的顶部设置喷淋头向下喷淋扇形水雾,火花碰触水雾后会熄灭进而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火花在除尘管道内任意流通,而水雾呈扇形,这样就造成喷淋头处的水雾扇形面积小有死角,火花在除尘管道内径的顶端流通时,难以与水雾接触,易进入粉尘器,紧靠增加喷淋头的数量也难以有效的扑灭火星,而一些设置在管道内部的喷淋装置又会影响到粉尘的正常输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火花检测喷淋装置存在喷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包括管道(1)、喷淋筒(3)和检测探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喷淋筒(3)与通孔滑动连接,喷淋筒(3)外侧开设有多个喷淋孔(10)并滑动套设有套筒(2),套筒(2)两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均通过螺栓与管道(1)顶部固定连接,喷淋筒(3)顶部开设有进水孔(7)并连通有进水管(8),进水管(8)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检测探头(4)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板(5),固定板(5)通过螺栓与管道(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横向槽(11),两个横向槽(11)内均滑动安装有楔形板(12),喷淋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包括管道(1)、喷淋筒(3)和检测探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喷淋筒(3)与通孔滑动连接,喷淋筒(3)外侧开设有多个喷淋孔(10)并滑动套设有套筒(2),套筒(2)两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均通过螺栓与管道(1)顶部固定连接,喷淋筒(3)顶部开设有进水孔(7)并连通有进水管(8),进水管(8)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检测探头(4)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板(5),固定板(5)通过螺栓与管道(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横向槽(11),两个横向槽(11)内均滑动安装有楔形板(12),喷淋筒(3)两侧顶部均开设有与进水孔(7)连通的横向孔(13),两个楔形板(12)均与对应的横向孔(13)顶部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横向孔(13)内均滑动安装有推板(14),两个推板(14)均与对应的楔形板(12)活动连接,两个推板(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15)的一端,两个推杆(15)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挡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花检测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斌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美邦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