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70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该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包括:引线主体,所述引线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远端尖端以及连接端;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端沿伸;以及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远端尖端沿伸。第一固定元件限制引线主体朝向连接端所在的方向移动,第二固定元件限制引线主体朝向远端尖端运动;实现引线主体两个方向的限位,使得引线主体可靠的位于待治疗组织的正确位置,保证引线主体不会偏离最佳解剖位置,保证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
技术介绍
骶神经刺激(sacralnervestimulation,简称SNS)使用可植入脉冲发生器(ImplantablePulseGenerator,简称IPG)为防止SNS引线在组织中向后移动,在引线上设置面向IPG的固定件。该固元件旨在防止SNS引线向IPG移动,但是,这些固定件不能阻止SNS引线向远端引线尖端所在的方向移动。当沿SNS引线的方向朝远端引线尖端施加力时,SNS引线沿朝向远端引线尖端所在的方向移动。SNS引线移动时,SNS引线将位于能够提供治疗的最佳解剖位置上,因此治疗功效会降低或完全消失,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固定件只能限制SNS引线单方向位移导致SNS引线偏离最佳解剖位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双线限位的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包括:引线主体,所述引线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远端尖端以及连接端;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端沿伸;以及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远端尖端沿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朝向相背或朝向相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交错布置;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间隔设置,并位于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为多个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为多个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均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引线主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围绕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引线主体的夹角范围为10°~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主体包括内芯、套设于所述内芯的绝缘层以及多个设置于绝缘层的刺激电极,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及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与所述绝缘层连接,所述刺激电极靠近所述远端尖端设置。一种引线护套装置,包括引线护套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所述引线护套具有沿轴向方向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并允许所述神经刺激引线结构移入或移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护套的至少一端具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从所述引线护套的一端向所述引线护套的中部沿伸,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口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引线护套的端部,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容纳腔的直径,所述喇叭口的内壁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处于伸展状态下所述神经刺激引线结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神经刺激引线结构的径向尺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护套由塑料、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使用时,引线主体会伸入待治疗组织的正确位置,由于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相对于引线主体的外周凸出设置,加之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远离引线主体的端部会朝向远离引线主体的展开,这样,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远离引线主体的端部会与待治疗组织的内壁抵接。而且,第一固定元件远离引线主体外周的端部朝向连接端沿伸,可以限制引线主体朝向连接端所在的方向移动,第二固定元件远离引线主体外周的端部朝向远端尖端沿伸,可以限制引线主体朝向远端尖端运动;有效的解决目前固定件只能限制SNS引线单方向位移导致SNS引线偏离最佳解剖位置的问题,实现引线主体两个方向的限位,使得引线主体可以可靠的位于待治疗组织的正确位置,保证引线主体不会偏离最佳解剖位置,保证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为引线主体插入引线护套之前的沿伸状态;图3为图2所示的引线主体部分插入引线护套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引线主体完全插入引线护套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第一固定元件处于伸展状态的分析图;图6为图2所示的第一固定元件处于折叠状态的分析图。其中:100-神经刺激引线结构;110-引线主体;111-连接端;112-远端尖端;113-内芯;114-绝缘层;115-刺激电极;120-第一固定元件;121-固定端;122-自由端;123-中性平面;124-中心平面;125-限位件;130-第二固定元件;200-引线护套;210-容纳腔;220-喇叭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引线护套装置及其神经刺激引线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引线主体,所述引线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远端尖端以及连接端;/n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端沿伸;以及/n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远端尖端沿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线主体,所述引线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远端尖端以及连接端;
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端沿伸;以及
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远端尖端沿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朝向相背或朝向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交错布置;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间隔设置,并位于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为多个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一端;
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为多个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均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引线主体,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引线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围绕所述引线主体的外周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刺激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引线主体的夹角范围为10°~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伟德陈建峰周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迈达佩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