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小刚专利>正文

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695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包括瓶塞穿刺器、输液软管、加药袋、莫非氏滴管、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针和卡壳;瓶塞穿刺器、加药袋、莫非氏滴管、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针依次通过输液软管相连,卡壳用于固定瓶塞穿刺器与输液瓶,卡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半圆柱状,卡壳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内部沿圆柱轴向设有瓶口定位腔和穿刺器定位腔,瓶口定位腔和穿刺器定位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通道,卡壳两底面上分别开有连通瓶口定位腔的卡瓶孔,和连通穿刺器定位腔的卡输液管孔,保证了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走动时,瓶塞穿刺器不会从输液瓶中滑落,从而保证了输液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一般是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和瓶塞穿刺器连接组成。输液器在临床使用时,患者在行动过程中会对输液器产生不同程度的拉扯,导致瓶塞穿刺器和输液瓶之间配合不稳,瓶塞穿刺器从输液瓶中脱落,若瓶塞穿刺器掉落在地上,还会给患者造成更换输液器二次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中的过滤器往往是由一层滤纸过滤去药液中的杂质,但不能过滤去输液管内混入的空气,空气中往往含有害气体和病菌。当这些有害气体或病菌随空气进入到输液中流进健康人的体内时,会造成输液副作用,甚至染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的一次性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瓶塞穿刺器容易因病人的活动从输液药瓶中滑落,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将瓶塞穿刺器和输液药瓶有效的固定,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从而防止了瓶塞穿刺器的滑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包括瓶塞穿刺器、输液软管、加药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塞穿刺器(1)、输液软管(2)、加药袋(3)、莫非氏滴管(4)、流速调节器(5)、药液过滤器(6)、静脉针(7)和卡壳(8);所述瓶塞穿刺器(1)、加药袋(3)、莫非氏滴管(4)、流速调节器(5)、药液过滤器(6)、静脉针(7)依次通过输液软管(2)相连通,所述卡壳(8)用于固定瓶塞穿刺器(1)与输液瓶,所述卡壳(8)包括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所述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均为半圆柱状,卡壳(8)的第一壳体(81)与第二壳体(82)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内部沿圆柱轴向设有瓶口定位腔(84)和穿刺器定位腔(85),瓶口定位腔(84)和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塞穿刺器(1)、输液软管(2)、加药袋(3)、莫非氏滴管(4)、流速调节器(5)、药液过滤器(6)、静脉针(7)和卡壳(8);所述瓶塞穿刺器(1)、加药袋(3)、莫非氏滴管(4)、流速调节器(5)、药液过滤器(6)、静脉针(7)依次通过输液软管(2)相连通,所述卡壳(8)用于固定瓶塞穿刺器(1)与输液瓶,所述卡壳(8)包括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所述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均为半圆柱状,卡壳(8)的第一壳体(81)与第二壳体(82)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内部沿圆柱轴向设有瓶口定位腔(84)和穿刺器定位腔(85),瓶口定位腔(84)和穿刺器定位腔(85)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通道(86),卡壳(8)两底面上分别开有连通瓶口定位腔(84)的卡瓶孔(841),和连通穿刺器定位腔(85)的卡输液管孔(851),卡瓶孔(841)的直径与输液瓶的瓶口的外径相匹配,连通穿刺器定位腔(85)的卡输液管孔(851)的直径和输液软管(2)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壳体(81)与第二壳体(82)平分瓶口定位腔(84)和穿刺器定位腔(8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刚洪伟蒲静
申请(专利权)人:何小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