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7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托臂垫,托臂垫包括托臂垫套体和托臂垫内芯,托臂垫上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毛面和第二魔术贴毛面,拖臂垫左右均对称设置有支撑垫,支撑垫上下两侧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和第二魔术贴刺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理枕为斜坡形,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上肢置于托臂垫上,在枕头的作用下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术肢水肿,对称设置的支撑垫与托臂垫上的魔术贴粘贴形成凹槽,可放入已进行内瘘术后的患者的上肢,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调节两支撑垫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
技术介绍
动静脉内瘘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将邻近的动脉、静脉血管,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动脉血流至静脉内,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静脉血管扩张,形成动脉化的血管。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瘘侧肢体出现肿胀是由于静脉离断后相应的侧支循环尚未建立,而使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应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减轻肢体水肿,避免内瘘侧肢体及上肢静脉受压造成内瘘闭塞。目前没有专门的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既能抬高术肢,又能帮助术肢外展的护理枕。临床常用方法是使用枕头支撑内瘘侧手臂使肢体抬高,但枕头存在支撑力差、易变形、角度不好掌握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可以确保内瘘侧肢体适当外展和术肢抬高,从而减少术肢肿胀和内瘘闭塞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动静脉内瘘早日成熟,同时使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得到改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包括托臂垫,托臂垫包括托臂垫套体和托臂垫内芯,托臂垫上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毛面和第二魔术贴毛面,拖臂垫左右均对称设置有支撑垫,支撑垫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和第二魔术贴刺面。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托臂垫套体由棉布制成,托臂垫内芯采用记忆棉切割而成。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垫包括支撑垫套体和支撑垫内芯,支撑垫套体由棉布制成,支撑垫内芯采用记忆棉切割而成。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垫呈30°倾斜设置在托臂垫上。工作原理:使用时,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术肢放在托臂垫上,托臂垫为斜坡形,使得术肢太高,减小了静脉回流,减轻术肢水肿,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垫根据患者术肢的粗细调节好距离后用上面的魔术贴刺面粘贴在魔术贴毛面上,而使得患者的术肢放在两个支撑垫形成的凹槽李,并且支撑垫呈现30°的弧度;患者平躺在床上,上臂在低的一端,下臂在高的一端,下臂端与身体平行,上臂适度外展,防止手臂夹紧压迫静脉,以免内瘘闭塞。支撑垫上下都有魔术贴刺面,根据患者行内瘘手术的左右手的不同可粘贴不同的面,当支撑垫角度朝左时,粘贴A面,用于左侧上肢内瘘术后,当支撑垫角度朝右时,粘贴B面,用于右侧上肢内瘘术后。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护理枕为斜坡形,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上肢置于托臂垫上,在枕头的作用下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术肢水肿,对称设置的支撑垫与托臂垫上的魔术贴粘贴形成凹槽,可放入已进行内瘘术后的患者的上肢,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调节两支撑垫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支撑垫上下都有魔术贴,根据患者行内瘘手术的左右手的不同可粘贴不同的面,当支撑垫角度朝左时,粘贴A面,用于左侧上肢内瘘术后,当支撑垫角度朝右时,粘贴B面,用于右侧上肢内瘘术后。2.本技术的两支撑垫呈一定的自然弧度,约30度,患者平躺床上,上臂在低的一端,下臂在高的一端,下臂端与身体平行,上臂适度外展,防止手臂夹紧压迫静脉,以免内瘘闭塞。3.魔术贴毛面粘贴在托臂垫上,而不是刺面粘贴在托臂垫上,患者术肢放在上面,避免了刺面给患者造成的不适,增加了舒适度。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托臂垫,2-第一魔术贴毛面,3-第二魔术贴毛面,4-支撑垫,5-第二魔术贴刺面,6-第三魔术贴刺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案例一: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包括托臂垫1,托臂垫1包括托臂垫1套体和托臂垫1内芯,托臂垫1套体由棉布制成,托臂垫1内芯采用记忆棉切割而成,托臂垫1上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毛面2和第二魔术贴毛面3,拖臂垫左右均对称设置有支撑垫4,支撑垫4呈30°倾斜设置在托臂垫1上,支撑垫4包括支撑垫4套体和支撑垫4内芯,支撑垫4套体由棉布制成,支撑垫4内芯采用记忆棉切割而成,支撑垫4上下两侧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和第二魔术贴刺面5。工作原理:使用时,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术肢放在托臂垫1上,托臂垫1为斜坡形,使得术肢太高,减小了静脉回流,减轻术肢水肿,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垫4根据患者术肢的粗细调节好距离后用上面的魔术贴刺面粘贴在魔术贴毛面上,而使得患者的术肢放在两个支撑垫4形成的凹槽李,并且支撑垫4呈现30°的弧度;患者平躺在床上,上臂在低的一端,下臂在高的一端,下臂端与身体平行,上臂适度外展,防止手臂夹紧压迫静脉,以免内瘘闭塞。支撑垫4上下都有魔术贴刺面,根据患者行内瘘手术的左右手的不同可粘贴不同的面,当支撑垫4角度朝左时,粘贴A面,用于左侧上肢内瘘术后,当支撑垫4角度朝右时,粘贴B面,用于右侧上肢内瘘术后。实施案例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臂垫(1),托臂垫(1)包括托臂垫(1)套体和托臂垫(1)内芯,托臂垫(1)上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毛面(2)和第二魔术贴毛面(3),拖臂垫左右均对称设置有支撑垫(4),支撑垫(4)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和第二魔术贴刺面(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臂垫(1),托臂垫(1)包括托臂垫(1)套体和托臂垫(1)内芯,托臂垫(1)上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毛面(2)和第二魔术贴毛面(3),拖臂垫左右均对称设置有支撑垫(4),支撑垫(4)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和第二魔术贴刺面(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