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7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包括支架以及支架底部转动连接的四个竖杆,所述竖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转轮,所述支架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底端通过转轴与竖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之间转轴处转动连接有L形支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偏转式支腿结构,实现了竖杆发生偏转,从而实现了竖杆直接进行折叠,减少支架上急救车的困难,采用了滑杆限位结构,以减少支架在上急救车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增加整体支架的稳定,以及便于车内的折叠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
本技术涉及担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
技术介绍
为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现有的急诊科担架在医疗救助过程中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急诊科担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缺陷,首先,现有的担架在滑入急救车中的过中往往需要抬起后才能稳定的进入急救车中,使得使用时较为不便;其次,担架在急救车中使用时往往高度较低,以便于适用于车内空间,从而使得担架回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急诊科担架进入急救车较为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包括支架以及支架底部转动连接的四个竖杆,所述竖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转轮,所述支架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底端通过转轴与竖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手,且推手内侧滑动连接拉杆,所述支架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杆,且滑杆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块,所述竖杆顶部转轴处开设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与限位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之间转轴处转动连接有L形支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架右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所述支架左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架侧面顶部通过转转动连接有侧杆,所述侧杆呈几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竖杆内腔开设有转槽,且转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套内腔与L形支杆滑动连接,所述L形支杆右端转动连接有缓冲轮,且缓冲轮与转套之间通过压缩弹簧弹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拉杆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滑杆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支架左侧靠近推手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螺纹槽以及第二螺纹槽均与齿轮啮合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偏转式支腿结构,由于采用了推手推动支架通过万向转轮进行运动,当支架需要进入急救车中时,由于采用了压缩弹簧对于转套与缓冲轮之间的弹性连接,以及L形支杆左端与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转轴处的转动连接,同时由于采用了竖杆与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竖杆发生偏转,从而实现了竖杆直接进行折叠,减少支架上急救车的困难。2、本技术中,采用了滑杆限位结构,由于采用了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滑杆对于限位滑槽处的偏转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了竖杆正常使用时受到固定,减少意外发生,又由于采用了第一螺纹槽以及第二螺纹槽分别与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了拉杆控制滑杆的滑动,从而实现了限位滑槽与限位滑块之间的滑动连接在上急救车时可以脱离,以减少支架在上急救车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增加整体支架的稳定,以及便于车内的折叠使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第一导轮;2、限位滑槽;3、支架;4、侧杆;5、滑杆;6、推手;7、拉杆;8、第二导轮;9、限位滑块;10、第一转杆;11、第二转杆;12、L形支杆;13、缓冲轮;14、万向转轮;15、竖杆;16、压缩弹簧;17、第一螺纹槽;18、齿轮;19、第二螺纹槽;20、转槽;21、转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包括支架3以及支架3底部转动连接的四个竖杆15,竖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转轮14,支架3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0,且第一转杆10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1,第二转杆11底端通过转轴与竖杆15转动连接,支架3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手6,且推手6内侧滑动连接拉杆7,支架3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且滑杆5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块9,竖杆15顶部转轴处开设有限位滑槽2,且限位滑槽2与限位滑块9滑动连接,第一转杆10与第二转杆11之间转轴处转动连接有L形支杆12,使得L形支杆12控制第一转杆10与第二转杆11的转动,从而使得竖杆15的偏转回收受到L形支杆12的控制,其中本文中所述的固定连接均可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方式实现。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架3右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1,支架3左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8,以便于支架3进入救护车后通过第一导轮1与第二导轮8进行支撑滑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架3侧面顶部通过转转动连接有侧杆4,侧杆4呈几形结构,以减少急救病人从支架3上脱离的可能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竖杆15内腔开设有转槽20,且转槽20内转动连接有转套21,以便于控制限位转套21在竖杆15内腔转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转套21内腔与L形支杆12滑动连接,L形支杆12右端转动连接有缓冲轮13,且缓冲轮13与转套21之间通过压缩弹簧16弹性连接,使得L形支杆12始终受到转套21的限位,避免L形支杆12脱离倾斜时失效。具体的,如图2所示,拉杆7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9,滑杆5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17,支架3左侧靠近推手6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18,第一螺纹槽17以及第二螺纹槽19均与齿轮18啮合连接,以便于通过拉杆7控制滑杆5的滑动。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推手6推动支架3通过万向转轮14进行运动,当支架3需要进入急救车中时,通过第一导轮1进行引导,从而使得缓冲轮13挤压车厢底部,再通过压缩弹簧16对于转套21与缓冲轮13之间的弹性连接,以及L形支杆12左端与第一转杆10以及第二转杆11转轴处的转动连接,同时通过竖杆15与支架3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竖杆15发生偏转,从而使得竖杆15直接进行折叠,减少支架3上急救车的困难;其次,通过限位滑块9与限位滑槽2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滑杆5对于限位滑槽2处的偏转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竖杆15正常使用时受到固定,减少意外发生,再通过第一螺纹槽17以及第二螺纹槽19分别与齿轮18之间的啮合连接,以便于通过拉杆7控制滑杆5的滑动,从而使得限位滑槽2与限位滑块9之间的滑动连接在上急救车时可以脱离,以减少支架3在上急救车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增加整体支架3的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包括支架(3)以及支架(3)底部转动连接的四个竖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转轮(14),所述支架(3)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0),且第一转杆(10)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底端通过转轴与竖杆(15)转动连接,所述支架(3)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手(6),且推手(6)内侧滑动连接拉杆(7),所述支架(3)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且滑杆(5)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块(9),所述竖杆(15)顶部转轴处开设有限位滑槽(2),且限位滑槽(2)与限位滑块(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0)与第二转杆(11)之间转轴处转动连接有L形支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包括支架(3)以及支架(3)底部转动连接的四个竖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转轮(14),所述支架(3)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0),且第一转杆(10)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第二转杆(11)底端通过转轴与竖杆(15)转动连接,所述支架(3)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手(6),且推手(6)内侧滑动连接拉杆(7),所述支架(3)底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且滑杆(5)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块(9),所述竖杆(15)顶部转轴处开设有限位滑槽(2),且限位滑槽(2)与限位滑块(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0)与第二转杆(11)之间转轴处转动连接有L形支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上下急救车的急诊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右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1),所述支架(3)左侧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8)。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凤巢秋萍刘双凤田君毅
申请(专利权)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