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在电凝镊两镊片间安装的吸引器杆部分。吸引器杆部分包括固定于双极电凝镊的绝缘头上的电凝镊圆管,沿电凝镊圆管前后滑动的吸引器圆管以及吸引器圆管前端安装的副吸引器管。其中吸引器圆管上安装有推拉按钮,推拉按钮前端具有气孔,气孔与吸引器圆管内部连通,且气孔与电凝镊圆管前段外壁上的球型结构位置对应。在吸引状态下,通过控制端气孔与硅胶球不同压缩强度调节吸引力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术者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节约一只手,更有利于手术快速精准的完成,使一个人完成手术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
技术介绍
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是神经外科手术必备的手术器械,主要用于颅内手术。因术区狭小,将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合二为一,同时仅占用双极电凝镊的空间,而且不影响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的术中配合,更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神经外科手术,相对操作空间比较小,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又分别占用各自的空间,限制其他手术器械进入术区。常规左手持吸引器,右手持电凝镊,其他手术器械需要助手或者其他装置来辅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使术者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节约一只手,更有利于手术快速精准的完成,使一个人完成手术成为可能。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在双极电凝镊的两镊片间沿电凝镊前后方向安装的吸引器杆部分。所述吸引器杆部分包括末端固定于双极电凝镊的绝缘头上的电凝镊圆管。电凝镊圆管内套接的吸引器圆管以及吸引器圆管前端同轴安装的副吸引器管。上述吸引器圆管末端套有压缩弹簧,通过吸引器圆管末端设计的固定头与绝缘头配合定位。吸引器圆管上安装有推拉按钮,推拉按钮与电凝镊圆管上设计的前后方向滑倒滑动配合连接;推拉按钮前端开设气孔,气孔与吸引器圆管内部连通,且气孔与电凝镊圆管前段外壁上的球型结构位置对应。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在电凝状态下与常规电凝镊使用无区别。在吸引状态下,通过食指向前推动推拉按钮与硅胶球贴合,此时副吸引器杆头端与镊尖齐平;同时夹持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的两镊片,使镊尖贴附于副吸引器杆两侧;推拉按钮前端气孔与硅胶球不同压缩强度调节吸引力的大小。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在不改变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的物理特性的情况下,将两者合二为一,且能够单手操作完成双手手术操作时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的所有手术动作。2、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可实现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两者快速和切换。3、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快速更换不同管径吸引器杆及在不更换吸引器杆情况下微调吸引器杆管径。4、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可变吸引器杆管径,更利于保持吸引器杆的通畅,以及吸引力的调节。5、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吸引器杆仅占用双极电凝镊内部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的吸引器杆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的副吸引器杆塑形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的副吸引器杆塑形后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极电凝镊部分2-吸引器杆部分3-金属棒101-直试电双极电凝镊102-电凝镊圆管103-硅胶球104-绝缘头105-卡槽106-滑道201-吸引器圆管202-推拉按钮203-压缩弹簧204-副吸引器杆204a-上连接面204b-下连接面205-双环形固定头206-叶片207-热缩管208-金属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包括双极电凝镊部分1与吸引器杆部分2,如图1、图2所示。所述双极电凝镊部分1包括直试电双极电凝镊101、电凝镊圆管102与硅胶球103。其中,直试电双极电凝镊101的两镊片前端尖部闭合时,距离手持端10㎝以内一段,内缘间离至少为8mm,距离镊尖3.5cm处,两镊片的内缘距离至少为3㎜。直试电双极电凝镊的后端端部具有绝缘头104电凝镊圆管102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壁厚0.5㎜,前端1㎝为圆形,其余部分内径5.5mm,呈C型,内缘3.1㎜截距,使在电凝镊圆管102轴向上形成滑道106。电凝镊圆管102沿前后方向置于直试电双极电凝镊101的两镊片之间,末端置于穿过直试电双极电凝镊101末端绝缘头104上的开孔内固定,电凝镊连接电凝器的导线在绝缘头104内引出。同时两镊片与常规电凝镊相同,中间略向外弧形然后逐渐内收,手持段两镊片内缘间距1.2㎝,镊尖内缘间距1.1厘米。上述电凝镊圆管102前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硅胶球103;同时在电凝镊圆管102上距离硅胶球103后端部4.4㎝、4.5㎝与4.6㎝的三个位置,沿电凝镊圆管102周向设计有三处卡槽105,卡槽105宽度为1.2㎜,卡槽105处插接1mm粗,直径为5.5㎜的C形卡环,通过阻挡推拉按钮202保持吸引器圆管201具有一定的紧张度,便于吸引器杆部分2的推拉。所述吸引器杆部分图2包括吸引器圆管201、推拉按钮202、压缩弹簧203、双环形固定205与副吸引器杆204。其中,吸引器圆管20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钛合金材料制成,外径为5.4mm,壁厚为0.5mm,同轴置于电凝镊圆管102内部。直试电双极电凝镊101的两镊片前端尖部闭合时,距镊尖7㎝处两镊片的内缘距离至少为6.5㎜。吸引器圆管201末端周向上设计有双环形固定头205,用于连接吸引器的胶管,同时用于定位压缩弹簧203。推拉按钮202长1cm、高4㎜,宽3㎜,沿吸引器圆管201轴向设置,固定于吸引器圆管201上,与滑道106滑动配合连接,使吸引器圆管201可沿电凝镊圆管102轴向移动,通过推拉按钮202与滑道106配合,防止吸引器圆管201的周向旋转。上述推拉按钮202前端端面上开有气孔208,该气孔208中心位置与电凝镊圆管102前端硅胶球103中心位置前后对应;同时推拉按钮202内部设计为镂空,与吸引器圆管201内部连通,进而使气孔208与吸引器圆管201内部连通,由此通过推动推拉按钮202,调节推拉按钮202前端面与硅胶球103间的距离,实现两者间不同压缩强度调节,进而调节吸引器圆管201的吸引力的大小。所述压缩弹簧内径6.6㎜、长5.5㎝,套于电凝镊圆管102末端,且位于吸引器圆管201末端双环形固定头205与直试电双极电凝镊末端绝缘头104间用于吸引器圆管201推动后回位。如图3所示,可变径的副吸引器杆204为可更换不同管径的钛合金复合管,末段为为连接段,具有上下设置的上连接面204a与下连接面204b;上连接面204a与下连接面204b均为弧面,且内凹一侧相对。上连接面204a与下连接面204b半径为2.7mm,内缘截距3.8㎜,壁厚1mm,长1.5㎝;且上连接面204a与下连接面204b上,轴向非相对位置设计有圆孔;同时在吸引器圆管201前端轴向非相对位置设计有凸起匹配,通过圆孔与凸起配合,实现副吸引器管204与吸引器圆管201插接过程中的轴向及纵向定位。副吸引器杆204前段为左右两侧两相对设置的叶片206,两叶片206呈“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双极电凝镊的两镊片间沿电凝镊前后方向安装的吸引器杆部分;/n所述吸引器杆部分包括末端固定于双极电凝镊的绝缘头上的电凝镊圆管,电凝镊圆管内套接的吸引器圆管以及吸引器圆管前端同轴安装的副吸引器管;/n上述吸引器圆管末端套有压缩弹簧,通过吸引器圆管末端设计的固定头与绝缘头配合定位;吸引器圆管上安装有推拉按钮,推拉按钮与电凝镊圆管上设计的前后方向滑倒滑动配合连接;推拉按钮前端开设气孔,气孔与吸引器圆管内部连通,且气孔与电凝镊圆管前段外壁上的球型结构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双极电凝镊的两镊片间沿电凝镊前后方向安装的吸引器杆部分;
所述吸引器杆部分包括末端固定于双极电凝镊的绝缘头上的电凝镊圆管,电凝镊圆管内套接的吸引器圆管以及吸引器圆管前端同轴安装的副吸引器管;
上述吸引器圆管末端套有压缩弹簧,通过吸引器圆管末端设计的固定头与绝缘头配合定位;吸引器圆管上安装有推拉按钮,推拉按钮与电凝镊圆管上设计的前后方向滑倒滑动配合连接;推拉按钮前端开设气孔,气孔与吸引器圆管内部连通,且气孔与电凝镊圆管前段外壁上的球型结构位置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引器,其特征在于:电凝镊圆管中部沿电凝镊圆管周向设计有三处卡槽,卡槽内安装C形卡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一体双极电凝镊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劲睿,刘冠聪,
申请(专利权)人:刘劲睿,刘冠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