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5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微创剪主体,微创剪主体由相互连接且后端均设置有指环的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构成;第一剪刀臂的前端设置有刀头,第二剪刀臂的前端设置有垫板;刀头朝向垫板的一侧为刃口,刃口的后端呈弧形,垫板呈水滴状,且水滴状的尖端朝向第二剪刀臂上设置有指环的一端;微创剪主体的后端还设置有合度调节组件;本申请的内括约肌微创剪可以精准定位切入内括约肌的深度,确保内括约肌切断完全,满足内括约肌侧切要求,不会因术者经验不足而导致肛管直肠环整个被切断或内括约肌切断不完全的情况出现,且本申请提供的内括约肌微创剪,操作简单,手术创面小,利于术后愈合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时使用的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
技术介绍
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主要用于治疗陈旧性肛裂引起的肛门剧烈疼痛。因为肛门内括约肌下端会出现不自主的痉挛,导致肛裂剧烈疼痛,所以切断肛门内括约肌下段可以阻断其不自主的痉挛,从而解除其引起的疼痛不适,分为侧方括约肌切断和后正中括约肌切断。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主要是切断齿状线下方的肛门内括约肌,也就是肛门内括约肌下段,并且可以同时切断肛门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以充分引流,同时术中应该充分扩肛门至四指宽度。侧方的括约肌切开,可以从肛门旁做一个0.5到1厘米的小切口,用血管钳将内约肌的下端挑出并切断。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的主要注意事项,一是防止将肛管直肠环整个切断,以免造成术后肛门失禁,第二括约肌切断应足够,以防止术后内括约肌痉挛仍然存在,造成肛裂治疗效果不佳,而且术后刀口长期难以愈合。在内括约肌手术过程中,目前,国外闭合性手术一般采用海狸叶片尖刀作为手术工具,其定位不够精确,操作难度大,对术者要求甚高,稍微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创剪主体,所述微创剪主体由相互连接且后端均设置有指环(3)的第一剪刀臂(1)和第二剪刀臂(2)构成;所述第一剪刀臂(1)的前端设置有刀头(4),第二剪刀臂(2)的前端设置有垫板(5);所述刀头(4)和垫板(5)的位置相对应,且刀头(4)朝向垫板(5)的一侧为刃口(6),所述刃口(6)的前端为钝面,刃口(6)的后端呈弧形,且弧形坡朝向第一剪刀臂(1)上设置有指环(3)的一端;所述垫板(5)呈水滴状,且水滴状的尖端朝向第二剪刀臂(2)上设置有指环(3)的一端;所述微创剪主体的后端还设置有合度调节组件,所述合度调节组件包括螺纹通孔和调节螺钉(7),所述螺纹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创剪主体,所述微创剪主体由相互连接且后端均设置有指环(3)的第一剪刀臂(1)和第二剪刀臂(2)构成;所述第一剪刀臂(1)的前端设置有刀头(4),第二剪刀臂(2)的前端设置有垫板(5);所述刀头(4)和垫板(5)的位置相对应,且刀头(4)朝向垫板(5)的一侧为刃口(6),所述刃口(6)的前端为钝面,刃口(6)的后端呈弧形,且弧形坡朝向第一剪刀臂(1)上设置有指环(3)的一端;所述垫板(5)呈水滴状,且水滴状的尖端朝向第二剪刀臂(2)上设置有指环(3)的一端;所述微创剪主体的后端还设置有合度调节组件,所述合度调节组件包括螺纹通孔和调节螺钉(7),所述螺纹通孔设置在第二剪刀臂(2)靠近指环(3)的一段上,且螺纹通孔的孔口朝向第一剪刀臂(1),所述调节螺钉(7)螺纹连接在螺纹通孔内,调节螺钉(7)朝向第一剪刀臂(1)的一端与第一剪刀臂(1)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刀臂(1)上由刀头(4)顶端至第一剪刀臂(1)与第二剪刀臂(2)铰接处之间设置有刻度标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括约肌微创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度调节组件的最小合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云刚赵金菊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