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64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包括外壳、挤压杆、挤压板、药剂仓、消毒仓、隔板、涂抹杆、推动块和连接杆,所述外壳为下端开口中空腔结构设置,所述药剂仓设于外壳内壁上面下,所述消毒仓设于药剂仓下,所述隔板设于药剂仓和消毒仓之间,所述挤压杆穿过外壳设于外壳顶部,所述挤压板设于外壳内且设于挤压杆下,所述涂抹杆设于外壳内且贯穿隔板,所述推动块可移动设于外壳侧面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于推动块侧面,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涂抹杆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刷毛和均匀涂抹块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患者皮肤上,并且利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涂抹块进行消毒处理的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疾病均可通过超声技术实现检查,而在检查时需要通过超声探头进行检测,而检查之前需要在病人相关部位上涂抹耦合剂,目前涂抹时均是通过棉签进行涂抹,该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其一,棉签上的擦拭棉在蘸取剂体后涂抹在病人身上时,容易有部分的擦拭棉黏在病人的皮肤上,导致耦合效果差设置无法实现,其二,采用棉签擦拭的效率低下,有时候一个部位需要使用多根棉签,其三,棉签擦拭涂抹不均匀,导致耦合效果存在不稳定性。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也有通过挤压式出剂装置进行涂抹,但是该方法在使用后没有任何处理或者只是通过抹布对出剂口进行简单擦拭,很容易造成病人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刷毛和均匀涂抹块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患者皮肤上,并且利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涂抹块进行消毒处理的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包括外壳、挤压杆、挤压板、药剂仓、消毒仓、隔板、涂抹杆、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挤压杆、挤压板、药剂仓、消毒仓、隔板、涂抹杆、推动块和连接杆,所述外壳为下端开口中空腔结构设置,所述药剂仓设于外壳内壁上面下,所述消毒仓设于药剂仓下,所述隔板设于药剂仓和消毒仓之间,所述挤压杆穿过外壳设于外壳顶部,所述挤压板设于外壳内且设于挤压杆下,所述涂抹杆设于外壳内且贯穿隔板,所述推动块可移动设于外壳侧面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于推动块侧面,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涂抹杆侧面上;所述涂抹杆包括杆体、包裹密封杆、涂抹内杆、反射镜面、紫外线消毒内灯、刷毛和均匀涂抹块,所述涂抹内杆位上端开口的中空腔结构设置,所述涂抹内杆设于涂抹杆内,所述包裹密封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挤压杆、挤压板、药剂仓、消毒仓、隔板、涂抹杆、推动块和连接杆,所述外壳为下端开口中空腔结构设置,所述药剂仓设于外壳内壁上面下,所述消毒仓设于药剂仓下,所述隔板设于药剂仓和消毒仓之间,所述挤压杆穿过外壳设于外壳顶部,所述挤压板设于外壳内且设于挤压杆下,所述涂抹杆设于外壳内且贯穿隔板,所述推动块可移动设于外壳侧面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于推动块侧面,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涂抹杆侧面上;所述涂抹杆包括杆体、包裹密封杆、涂抹内杆、反射镜面、紫外线消毒内灯、刷毛和均匀涂抹块,所述涂抹内杆位上端开口的中空腔结构设置,所述涂抹内杆设于涂抹杆内,所述包裹密封杆套接于涂抹内杆设于涂抹杆内,所述刷毛设于涂抹内杆下,所述均匀涂抹块设于杆体下,所述紫外线消毒内灯设于杆体下且设于均匀涂抹块和涂抹内杆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