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包括仰卧装置和夹持装置,仰卧装置为梯形台结构,梯形台上表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梯形台的第一侧面与底面成20度角;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调节部、测力计;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夹持板连接部件、腿部固定部件,夹持板内部设有滑槽,腿部固定部件设置在夹持板外侧;夹持调节部包括支撑杆、调节螺母、撑开杆;夹持板与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支撑杆两端均设有凸起,上端凸起可在夹持板内侧滑槽中滑动,支撑杆下端通过下端凸起与测力计可转动连接;调节螺母套设在支撑杆外侧并设置在测力计下端,支撑杆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内部相配合的螺纹;测力计套设在支撑杆外侧,测力计两端与夹持板可滑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膝关节应力位X线是关节外科医生判断膝关节内外侧间室磨损情况及内外侧副韧带张力的重要参考。相对于核磁共振等其他评判方式,其方便易行,价格低廉,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在拍摄膝关节内翻或外翻应力位X线时,缺乏相应的辅助装置。首先,为了保持患者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的角度,医师或患者家属通常需要辅助患者扶持腿部,这就产生了对医师或患者家属的不必要的X线辐射;另外,由于是人手摆放扶持操作,不同人扶持的力度角度等都存在差异,造成X线片可重复性差,且无法定量,时常会影响主刀医生对应力位X线的正确判定;而且,现有应力位X线摄影时通常需要将X线球头与垂直线摆成10度夹角对准膝关节胫骨平台角度才能进行拍摄,但是人为的角度调整不精确,很容易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可辅助患者独自完成膝关节内翻或外翻应力位摆放,减少其他人员辐射风险;梯形台的第一侧面与底面设计成20度角,患者躺卧就位后X线球头摆放方便;测力计可量化测量内外翻应力大小,直观方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包括仰卧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仰卧装置为梯形台结构,所述梯形台上表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所述梯形台的第一侧面与底面成20度角;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调节部、测力计;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夹持板连接部件、腿部固定部件,所述夹持板分左右两部分,所述腿部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夹持板外侧;所述夹持调节部包括支撑杆、调节螺母、撑开杆;所述夹持板通过夹持板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有凸起,上端凸起可在所述夹持板内侧滑槽中滑动,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下端凸起与所述测力计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侧并设置在所述测力计下端,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内部相配合的螺纹;所述测力计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侧,所述测力计两端与所述夹持板可滑动连接。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夹持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梯形台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梯形台上表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肢体健全人站立时膝关节髌骨至足部的总长度,宽度大于内外翻应力时下肢宽度。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外侧面高度大于肢体健全人仰卧时膝关节的高度小于普通成年人仰卧时大腿的高度。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测力计两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厚度与所述夹持板内侧滑槽高度相匹配。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测力计的弹性拉伸件相连接。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测力计设置有可直接读数的显示装置。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可直接读数的显示装置为指针式显示装置或数显式显示装置。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仰卧装置和所述夹持装置的边角都为圆角。以上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尼龙搭扣。本技术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包括仰卧装置和夹持装置,仰卧装置为梯形台结构,梯形台上表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梯形台的第一侧面与底面成20度角,患者躺卧就位后将小腿和膝关节部放置在梯形台上表面后,摄影仪器仅需垂直于膝关节直接拍摄即可,不用费力调整角度,摄影仪器设置方便;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调节部、测力计,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夹持板连接部件、腿部固定部件,夹持调节部包括支撑杆、调节螺母、撑开杆,患者两腿夹紧夹持装置的两个夹持板的外侧面,即可摆放出膝关节内翻或外翻应力位,夹持之前还可以根据需要转动调节螺母调节两夹持板的张开角度,调整后患者自行夹持,不用他人辅助,避免给他人造成辐射;夹持装置还设置有测力计,可量化测量患者内外翻应力大小,直观方便,填补现有空白,有助于临床实践与科研研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仰卧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正视图;图9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后视图;图10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仰视图;图12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左视图;图13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右视图;图14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夹持装置的爆炸图;图16为本技术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17为现有X线摄影装置使用状态情况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仰卧装置1、梯形台的第一侧面11、第二连接部件12、夹持装置2、夹持部21、夹持板211、容纳槽2111、滑槽2112、夹持板连接部件212、腿部固定部件213、夹持调节部22、支撑杆221、调节螺母222、撑开杆223、凸起2231、测力计23、滑块231、卡槽232、第一连接部件3、X线球头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上”“上部”“下”“下部”“内侧”“外侧”均以附图上显示的方向和位置为准。如图1-1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包括仰卧装置1和夹持装置2,仰卧装置1为梯形台结构,梯形台上表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梯形台的第一侧面11与底面成20度角。梯形台上表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普通成年人站立时膝盖至脚底的总长度,宽度大于肢体健全人站立时两膝的宽度总和;优选地,梯形台上表面的长度为60cm,宽度为50cm。夹持装置1的侧面高度大于肢体健全人仰卧时膝盖的高度小于普通成年人仰卧时大腿的高度,优选地,为15cm。夹持装置2包括夹持部21、夹持调节部22、测力计23。夹持部包括夹持板211、夹持板连接部件212、腿部固定部件213,夹持板211分左右两部分,腿部固定部件213设置在夹持板外侧;夹持板211可以为塑料、树脂等有一定硬度的材质,腿部固定部件213可以为带状结构,优选地,腿部固定部件213可以为多个,分别根据患者腿部情况调整不同松紧对腿部进行固定,使患者在固定时更舒适;具体地,腿部固定部件213为尼龙搭扣带或带有相互配合的按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仰卧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仰卧装置为梯形台结构,所述梯形台上表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所述梯形台的第一侧面与底面成20度角;/n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调节部、测力计;/n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夹持板连接部件、腿部固定部件,所述夹持板分左右两部分,所述夹持板内部设有滑槽,所述腿部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夹持板外侧;/n所述夹持调节部包括支撑杆、调节螺母、撑开杆;所述夹持板通过夹持板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有凸起,上端凸起可在所述夹持板内侧滑槽中滑动,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下端凸起与所述测力计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侧并设置在所述测力计下端,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内部相配合的螺纹;/n所述测力计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侧,所述测力计两端与所述夹持板可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仰卧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仰卧装置为梯形台结构,所述梯形台上表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平面,所述梯形台的第一侧面与底面成20度角;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夹持调节部、测力计;
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板、夹持板连接部件、腿部固定部件,所述夹持板分左右两部分,所述夹持板内部设有滑槽,所述腿部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夹持板外侧;
所述夹持调节部包括支撑杆、调节螺母、撑开杆;所述夹持板通过夹持板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有凸起,上端凸起可在所述夹持板内侧滑槽中滑动,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下端凸起与所述测力计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侧并设置在所述测力计下端,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内部相配合的螺纹;
所述测力计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侧,所述测力计两端与所述夹持板可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梯形台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应力位X线摄影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台上表面的长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曾,项帅,王英杰,边焱焱,冯宾,翁习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