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62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包括气缸,气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脚和滑轮,气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箱体,箱体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开口,箱体的内顶部通过与箱体一体成型的隔板设置有储水腔,储水腔的中心处通过导管连接有水泵,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分水管,分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嘴,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内面连接有导风罩,导风罩的内端连接有风机,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出风罩,出风罩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电阻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实现了自动对肢体进行清洁,减少了旁人的负担,清洁效率高,具有很好地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很多其他症状,其中肢体麻木无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肢体无力的患者无法自我清洁,通常需要旁人清洁。但是旁人清洁的话,大大地增加了旁人劳动量,同时效率不高,给旁人带来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神经内科疾病导致肢体无力的患者需要旁人清洁肢体,给旁人带来了负担,并且清洁效率不高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轴阵列设置的支脚,所述支腿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轮,所述气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开口,所述箱体的内顶部通过与箱体一体成型的隔板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中心处通过导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分水管,且分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分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嘴,且喷水嘴沿着分水管的轴向等距分布,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面连接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内端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电阻丝,所述箱体的底面通过导管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固定安装在气缸外壁固定的放置座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滑轮均带着刹车部件,通过刹车部件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所需位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水泵、风机和加热电阻丝,控制器上设置有按钮,按下按钮后,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控制水泵、风机和加热电阻丝依次按时进行动作。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腔的底部为锥形,且储水腔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锥形的底部有助于将水集中到水泵处。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板体,且板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板体有助于增气缸和箱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均塞紧有橡胶盖,同时橡胶盖的外端面上一体成型有拉手,在不使用时有助于防护箱体内部。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可移动的清洁装置,使得肢体麻木的神经内科患者可以将肢体放置到自动清洁装置内,然后通过控制各个器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清洁,最后再进行烘干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旁人的负担,清洁效率高,具有很好地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箱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气缸;2-支脚;3-滑轮;4-箱体;5-开口;6-储水腔;7-水泵;8-分水管;9-喷水嘴;10-进风口;11-导风罩;12-风机;13-出风罩;14-加热电阻丝;15-集水箱;16-放置座;17-控制器;18-橡胶盖;19-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参照图1-4:包括气缸1,气缸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轴阵列设置的支脚2,支腿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轮3,气缸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箱体4,箱体4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开口5,箱体4的内顶部通过与箱体4一体成型的隔板设置有储水腔6,储水腔6的中心处通过导管连接有水泵7,水泵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分水管8,且分水管8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4的内壁上,分水管8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嘴9,且喷水嘴9沿着分水管8的轴向等距分布,箱体4的右侧面开设有进风口10,进风口10的内面连接有导风罩11,导风罩11的内端连接有风机12,风机12的出风端连接有出风罩13,出风罩13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电阻丝14,箱体4的底面通过导管连接有集水箱15,集水箱15固定安装在气缸1外壁固定的放置座16上。其中,滑轮3均带着刹车部件,箱体4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水泵7、风机12和加热电阻丝14,储水腔6的底部为锥形,且储水腔6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气缸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板体,且板体固定安装在箱体4的长度方向上,开口5处均塞紧有橡胶盖18,同时橡胶盖18的外端面上一体成型有拉手19。使用时,首先将整个装置通过滑轮3和支脚2组成的移动组件移至患者床边并用刹车组件进行位置固定,调节气缸1活塞杆的长度使得箱体4的开口5能够与患者四肢等高,方便患者将肢体穿过开口5,接着将患者的肢体从箱体4的开口5处塞入,按下控制器17上启动按钮,此时各个电动组件按照预设程序进行依次动作,具体如下:首先水泵7开始启动将储水腔6内的清洁用水抽吸到分水管8内,然后经过分水管8的导流进入到每个喷水嘴9上,最终由喷水嘴9(扇形喷嘴并且扇形开口沿着分水管)喷出到肢体上进行清洁,待清洁时间到达后,水泵7关闭,此时,需要人工手动将从箱体4的顶面向箱体4内部插入的挡板(在清洁时,有助于阻隔水进入到风机12和加热电阻丝14内)抽出,接着风机12将从进风口10将外界空气抽入到导风罩11并穿过风机12(低匀速运作),空气经过出风罩13时,受到其内部被加热的加热电阻丝14加热作用产生热流,热流进入到箱体4内部对肢体进行吹干,从而实现了自动对肢体进行清洁,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旁人的负担,清洁效率高,具有很好地实用性。此外,在清洁时,箱体4的开口5高于箱体4的内底面,使肢体悬空在箱体4的内底面上,此时清洁后的水顺着导管进入到集水箱15内进行收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轴阵列设置的支脚,所述支脚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轮,所述气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开口,所述箱体的内顶部通过与箱体一体成型的隔板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中心处通过导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分水管,且分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分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嘴,且喷水嘴沿着分水管的轴向等距分布,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面连接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内端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电阻丝,所述箱体的底面通过导管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固定安装在气缸外壁固定的放置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肢体自动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轴阵列设置的支脚,所述支脚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轮,所述气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内外相通的开口,所述箱体的内顶部通过与箱体一体成型的隔板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中心处通过导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分水管,且分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分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嘴,且喷水嘴沿着分水管的轴向等距分布,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面连接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内端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电阻丝,所述箱体的底面通过导管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固定安装在气缸外壁固定的放置座上。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明李莹李娟欧阳青蓉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