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梦飞专利>正文

一种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0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相互扣合的壳体与盖体,壳体内设置有外锅体,壳体的内底面与外锅体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腔室;外锅体的内底面安装有发热盘,外锅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内锅体;内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发热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用于安装磁钢限温器的装配孔,外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依次连通形成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储水腔室连通;内锅体的内底面设置有覆盖于第一通孔的密封阀门。该电饭煲能够在不取出内锅体的前提下进行淘米、沥水,避免内锅体表面涂层的磕碰损伤,同时能够将淘米水储存,利用电饭煲进行煲煮时的余温加热淘米水,在煲煮完成进入保温阶段后热淘米水起到保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饭煲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在做饭时,通常取出电饭煲的内胆作为容器,将生米倒入内胆中再冲水进行淘米。生米冲洗干净后倾斜内胆将淘米水倒出。然而,在使用内胆作为容器时,难免会有所磕碰导致内胆表面涂层脱落,影响内胆的保温、防粘或热传导效果,减少电饭煲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淘米时,内胆倾斜幅度过小则无法沥尽淘米水,淘米水中可能会残留赃物;内胆倾斜幅度过大则会将淘净的米粒倒出。而如今粮食加工技术的提升,使得市面上售卖的生米中不再会掺杂沙粒等大颗粒杂质,仅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浮尘附着在米粒表面,或干瘪的米粒掺杂米堆中。即使采用过滤的方式亦能达到淘米的效果。综合上述情况,设计一款能够在不移动电饭煲内胆的前提下进行淘米、沥水,同时又能节能保温的电饭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电饭煲的结构,无需将内胆取出电饭煲,直接在内胆中倒入生米和用于淘米的水即可实现淘米、沥水功能。同时还能够提供一定的辅助保温功能,节省电饭煲保温所消耗的能源。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饭煲,包括相互扣合的壳体与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外锅体,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与外锅体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腔室;所述外锅体的内底面安装有发热盘,所述外锅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内锅体;所述内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热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用于安装磁钢限温器的装配孔,所述外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依次连通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储水腔室连通;所述内锅体的内底面设置有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密封阀门。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内锅体的第一通孔、发热盘的第二通孔以及外锅体的第三通孔同轴排列,形成贯穿内锅体、发热盘以及外锅体的一条排水通道,用于将内锅体中的淘米水排出至外锅体与壳体之间形成的储水腔室中。在第一通孔的孔口安装密封阀门用于控制排水通道的通断,在电饭煲煲煮时密封阀门关闭,避免米粒及米汤流出。储水腔室内盛放的淘米水在煲煮时被加热,在煲煮结束后仍持续将热量传递至外锅体,能够减小内锅体与外锅体的温度差,减缓内锅体的温度流失速度,起到辅助保温的作用。且不需要单独消耗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发热盘用于对内锅体进行加热,为匹配该种设计方案的电饭煲结构,在发热盘上同时开设第二通孔以及装配孔,第二通孔用于形成排水通道,装配孔用于安装磁钢限温器,在煲煮结束时磁钢限温器作为自动控制发热盘的开关,将发热盘关闭,停止对内锅体的加热,避免持续加热导致米饭焦糊甚至引发火灾。该电饭煲能够在不取出内锅体的前提下进行淘米、沥水,避免内锅体表面涂层的磕碰损伤,同时能够将淘米水储存,利用电饭煲进行煲煮时的余温加热淘米水,在煲煮完成进入保温阶段后热淘米水起到保温的作用,既节能环保,又方便实用。可选的,所述外锅体的底部对应于所述装配孔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磁钢限温器的通槽,所述通槽与第三通孔连通。通槽与第三通孔连通,形成扩展空间,能够适配更多形状、尺寸的磁钢限温器,同时便于磁钢限温器故障时的更换和维护,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底面垂直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用于增强壳体底部的结构强度,预防壳体底部断裂导致储水腔室泄漏,避免电饭煲整体结构不稳定而倾倒。可选的,所述盖体内侧顶面设置有用于凝结水蒸气的凸点。将内锅体中形成的水蒸气汇聚,在凸点处凝结为水滴回落到内锅体中,起到加速凝结和导流的作用。保障米饭的含水量,同时能够避免开盖时大量附着在盖体内侧的水珠四处溅射。可选的,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控制面板的安装槽。控制面板的安装槽开设在盖体的顶部,方便操作的同时避免控制面板的线路受到储水腔室等结构的影响。可选的,所述安装槽的边缘设置有硅胶密封层。硅胶密封层能够有效阻挡水蒸气对缝隙的渗透,能够增强安装槽的密封效果,保护控制面板的电路不受潮气侵蚀。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可拆卸式套接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下安装柱,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上安装柱,所述上安装柱与下安装柱对接匹配。将壳体分为两部分,上壳体用于固定外锅体,起到制成和固定的作用。下壳体则增大体积,使下壳体与外锅体之间的空间增大,从而扩大储水腔室的容积,能够收纳更多的淘米水,储备加热后能够辅助保温更长时间。可选的,所述外锅体边缘向外侧翻折形成若干安装片,所述上壳体内侧壁形成有与安装片一一对应的若干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安装片通过螺纹连接。外锅体与上壳体连接,为增强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采用安装片与安装块一一对应进行螺纹连接固定的形式,保证外锅体不脱离的前提下,更能避免外锅体的旋转偏移,进一步增强了外锅体安装后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密封阀门包括阀体、贯穿阀体的过孔、通闭式安装于过孔的孔口处的阀盖,所述过孔内设置有滤网。密封阀门打开时,淘米水通过阀盖与阀体之间的空隙流入过孔中排出,阀盖与阀体之间开启的缝隙涉及为小于一般米粒直径的尺寸,在过孔内靠近孔口的位置设置滤网能够将更小尺寸的米粒阻挡住,避免浪费。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与储水腔室连通的排水孔。在壳体的底部开设排水孔用于将淘米水排出,用于清理储水腔室内的淘米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电饭煲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盖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外锅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内锅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密封阀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电饭煲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电饭煲顶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电饭煲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例:1壳体;2盖体;3外锅体;4发热盘;5内锅体;6密封阀门;11储水腔室;12加强筋板;13下壳体;14上壳体;15排水孔;21凸点;22安装槽;31第三通孔;32通槽;33安装片;41第二通孔;42装配孔;51第一通孔;61阀体;62过孔;63阀盖;131下安装柱;141上安装柱;142安装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12,一种电饭煲,包括相互扣合的壳体1与盖体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外锅体3,所述壳体1的内底面与外锅体3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腔室11;所述外锅体3的内底面安装有发热盘4,所述外锅体3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内锅体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壳体与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外锅体,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与外锅体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腔室;所述外锅体的内底面安装有发热盘,所述外锅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内锅体;所述内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热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用于安装磁钢限温器的装配孔,所述外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依次连通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储水腔室连通;所述内锅体的内底面设置有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密封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壳体与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外锅体,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与外锅体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腔室;所述外锅体的内底面安装有发热盘,所述外锅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内锅体;所述内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热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用于安装磁钢限温器的装配孔,所述外锅体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依次连通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储水腔室连通;所述内锅体的内底面设置有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密封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体的底部对应于所述装配孔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磁钢限温器的通槽,所述通槽与第三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底面垂直设置有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侧顶面设置有用于凝结水蒸气的凸点。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飞
申请(专利权)人:王梦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