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犊牛喂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4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犊牛喂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壁均分别转动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顶端均分别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转轴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顶板,两个所述螺杆的外壁均分别螺纹套接有螺套,两个所述螺套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对称固连接有奶箱,两个所述奶箱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奶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承重板下的奶嘴位置得到调节,这样可以适用不同的犊牛,可以使得溢漏的奶能落入到防漏槽,这样不会将地面给弄脏。

A calf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犊牛喂奶装置
本技术涉及牲畜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犊牛喂奶装置。
技术介绍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牦牛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因此,在高寒地区,牦牛被广泛养殖。现在犊牛喂奶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它不能将奶嘴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不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犊牛,实用性不强,并且犊牛在吸奶的时候,很容易溢漏,导致地面很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犊牛喂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犊牛喂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壁均分别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犊牛喂奶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2),两个所述轴承(2)的内壁均分别转动连接有螺杆(3),两个所述螺杆(3)的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4),两个所述转轴(4)的顶端均分别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驱动电机(5),两个所述转轴(4)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顶板(6),两个所述螺杆(3)的外壁均分别螺纹套接有螺套(7),两个所述螺套(7)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承重板(8),所述承重板(8)的上表面对称固连接有奶箱(9),两个所述奶箱(9)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奶管(10),两个所述第一奶管(10)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犊牛喂奶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2),两个所述轴承(2)的内壁均分别转动连接有螺杆(3),两个所述螺杆(3)的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4),两个所述转轴(4)的顶端均分别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驱动电机(5),两个所述转轴(4)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顶板(6),两个所述螺杆(3)的外壁均分别螺纹套接有螺套(7),两个所述螺套(7)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承重板(8),所述承重板(8)的上表面对称固连接有奶箱(9),两个所述奶箱(9)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奶管(10),两个所述第一奶管(10)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奶管(11),所述第二奶管(11)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两个所述固定板(12)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放置板(13),所述放置板(13)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竖板(14),所述第二奶管(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奶管(15),所述第三奶管(15)的前侧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圈(16),所述第三奶管(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奶嘴(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空格文创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