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支撑底座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支撑底座的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一,支撑杆一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一,支撑杆一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二,支撑杆二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杆,支撑杆二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三,支撑杆三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水箱,水箱的底端设置有传输管一,传输管一的一端设置有阀门,传输管一的一侧设置有传输管二,传输管二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传输管二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育苗框的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增加阀门便于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便于浇灌操作的进行,且增加固定架对传输管二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A forestry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林业育苗
,具体涉及一种林业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现有的林业育苗装置,通常不能够自动的对苗木进行补充水分,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浇水,同时现有的林业育苗装置一般不方便调节空间高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林业育苗装置,用以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移动,且不便于对育苗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传统的装置本体缺乏固定结构,且不便于对积水进行集中处理;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且缺乏固定支撑结构问题,达到增加滚轮便于装置本体进行移动,增加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便于对育苗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增加固定板对育苗框进行固定,且增加蓄水箱便于对积水进行集中处理;增加阀门便于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便于浇灌操作的进行,且增加固定架对传输管二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一,所述支撑杆一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杆,所述T形安装杆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螺杆,所述支撑杆二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三,所述支撑杆三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二,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槽和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加固孔,所述加固孔的内部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育苗框,所述育苗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育苗框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育苗框的底端设置有渗水孔,所述育苗框的底端设置有插接杆,所述育苗框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杆和插接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磁条,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端设置有传输管一,所述传输管一的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传输管一的一侧设置有传输管二,所述传输管二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传输管二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育苗框的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和支撑底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底座通过螺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一通过T形安装杆和T形安装槽一卡合连接,所述支撑杆三和支撑杆二通过T形安装杆和T形安装槽二卡合连接,所述定位螺杆和定位孔通过卡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均与固定板通过固定槽卡合连接,所述加固杆和加固孔通过卡合连接,所述限位杆和固定板通过螺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均与育苗框通过连接杆和连接槽卡合连接,所述育苗框和固定板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卡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和育苗框之间配合使用,所述蓄水箱和育苗框通过插接杆和插接槽卡合连接,所述插接杆和插接槽均与磁条通过卡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和支撑杆三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水箱和支撑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传输管一和水箱通过卡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门和传输管一通过卡合连接,所述传输管二和传输管一通过卡合连接,所述出水管和传输管二通过卡合连接,所述固定架和传输管二通过卡合连接,所述固定架和育苗框通过固定孔卡合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移动,且不便于对育苗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问题,本设计提出装置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底端设置有滚轮,支撑底座的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一,支撑杆一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一,支撑杆一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二,支撑杆二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杆,T形安装杆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螺杆,支撑杆二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三,支撑杆三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二设计,解决了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移动,且不便于对育苗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问题,有增加滚轮便于装置本体进行移动,增加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便于对育苗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有益效果。2)、为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缺乏固定结构,且不便于对积水进行集中处理问题,本设计提出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槽和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加固孔,加固孔的内部设置有加固杆,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育苗框,育苗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育苗框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育苗框的底端设置有渗水孔,育苗框的底端设置有插接杆,育苗框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蓄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杆和插接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磁条设计,解决了传统的装置本体缺乏固定结构,且不便于对积水进行集中处理问题,有增加固定板对育苗框进行固定,且增加蓄水箱便于对积水进行集中处理有益效果。3)、为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且缺乏固定支撑结构问题,本设计提出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水箱,水箱的底端设置有传输管一,传输管一的一端设置有阀门,传输管一的一侧设置有传输管二,传输管二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传输管二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育苗框的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设计,解决了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且缺乏固定支撑结构问题,有增加阀门便于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便于浇灌操作的进行,且增加固定架对传输管二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杆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杆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杆三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连接槽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育苗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水箱结构示意图。1-装置本体;2-支撑底座;3-滚轮;4-支撑杆一;5-T形安装槽一;6-支撑杆二;7-T形安装杆;8-定位孔;9-定位螺杆;10-支撑杆三;11-T形安装槽二;12-固定槽;13-固定板;14-加固孔;15-加固杆;16-限位杆;17-连接槽;18-育苗框;19-连接杆;20-限位槽;21-渗水孔;22-插接杆;23-蓄水箱;24-插接槽;25-磁条;26-支撑架;27-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底座(2),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端设置有滚轮(3),所述支撑底座(2)的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一(4),所述支撑杆一(4)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一(5),所述支撑杆一(4)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二(6),所述支撑杆二(6)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杆(7),所述T形安装杆(7)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孔(8),所述定位孔(8)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螺杆(9),所述支撑杆二(6)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三(10),所述支撑杆三(10)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二(11),所述支撑杆一(4)、支撑杆二(6)和支撑杆三(1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槽(12)和固定板(13)的中部设置有加固孔(14),所述加固孔(14)的内部设置有加固杆(15),所述固定板(1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16),所述支撑杆一(4)、支撑杆二(6)和支撑杆三(1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17),所述连接槽(17)的内部设置有育苗框(18),所述育苗框(18)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育苗框(18)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0),所述育苗框(18)的底端设置有渗水孔(21),所述育苗框(18)的底端设置有插接杆(22),所述育苗框(18)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23),所述蓄水箱(23)的顶端设置有插接槽(24),所述插接杆(22)和插接槽(24)的一侧均设置有磁条(25),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26),所述支撑架(26)的顶端设置有水箱(27),所述水箱(27)的底端设置有传输管一(28),所述传输管一(28)的一端设置有阀门(29),所述传输管一(28)的一侧设置有传输管二(30),所述传输管二(30)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31),所述传输管二(3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32),所述育苗框(18)的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底座(2),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端设置有滚轮(3),所述支撑底座(2)的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一(4),所述支撑杆一(4)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一(5),所述支撑杆一(4)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二(6),所述支撑杆二(6)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安装杆(7),所述T形安装杆(7)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孔(8),所述定位孔(8)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螺杆(9),所述支撑杆二(6)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三(10),所述支撑杆三(10)的一侧设置有T形安装槽二(11),所述支撑杆一(4)、支撑杆二(6)和支撑杆三(1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槽(12)和固定板(13)的中部设置有加固孔(14),所述加固孔(14)的内部设置有加固杆(15),所述固定板(1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16),所述支撑杆一(4)、支撑杆二(6)和支撑杆三(1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17),所述连接槽(17)的内部设置有育苗框(18),所述育苗框(18)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育苗框(18)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0),所述育苗框(18)的底端设置有渗水孔(21),所述育苗框(18)的底端设置有插接杆(22),所述育苗框(18)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23),所述蓄水箱(23)的顶端设置有插接槽(24),所述插接杆(22)和插接槽(24)的一侧均设置有磁条(25),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26),所述支撑架(26)的顶端设置有水箱(27),所述水箱(27)的底端设置有传输管一(28),所述传输管一(28)的一端设置有阀门(29),所述传输管一(28)的一侧设置有传输管二(30),所述传输管二(30)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31),所述传输管二(3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32),所述育苗框(18)的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庆伟,刘效栋,张忠泽,冯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