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隔室的立式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40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8
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袋形成结构。袋形成结构包括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在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位于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之间。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将立式柔性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多个隔室的立式袋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技术要求于2018年11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6/192,268号、2018年10月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6/155,492号和2018年5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667,329号的优先权,因此将这三个专利申请每者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用于包装的立式柔性袋。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个隔室或腔室的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gussetedstand-upflexiblepouch)。
技术介绍
在本领域中是已知各种类型的立式柔性袋或包装。这些立式柔性袋被广泛用于包装液体、糊剂、颗粒和粉末等。立式袋被设计成一旦装有产品便可以独立地立住。袋的底部角撑板在填充时会扩展,这为袋站立在底部角撑板上提供了坚实底座。制造商们需要立式袋,这是因为当立式袋为空时重量很小,并且可以完全平置存放。与传统的盒子、瓶子或罐子相比,立式袋还占用更少的货架空间。由于空间会产生费用,因此无论是在存货时还是在运货时,立式柔性袋都有助于降低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成本。由于使用立式袋会消除或减少对更多容器和盖的需求,因此进一步节约了运输和存储成本。近来,饮料制造商已经开始使用具有角撑板的立式袋。而且,与瓶子和罐子不同,可以从袋中取出几乎每滴液体。对于需要烹饪的食品而言,立式袋是理想的,这是因为立式袋允许对内容物进行加热、再加热,甚至允许在立式袋内对内容物进行烹饪。立式袋的一个潜在缺点是不能在其中形成多个隔室。在没有底部角撑板的袋中形成隔室的典型方法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热封口来分割内部空间。然而,使用一个或多个热封口将可能损坏和/或妨碍立式袋的底部角撑板的功能。特别是在供应组合产品的情况下,期望提供一种在产品包装上具有更多灵活性的立式袋。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个实施例,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包括: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在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位于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之间。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将立式柔性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根据另一实施例,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包括: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多个内部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在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多个内部角撑板中的各者接合到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多个内部角撑板中的各者位于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之间。多个内部角撑板将立式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根据一种方法,制造出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设置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膜片。将膜片折叠以形成底部角撑板。膜片具有与底部角撑板相对的开口端。在膜片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放置侧角撑板形成材料和内部角撑板形成材料。切割侧角撑板形成材料以形成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将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密封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表面。将内部角撑板形成材料密封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表面以形成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在切割和密封之后,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将立式柔性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以上概述并非旨在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每个实施例或每个方面。根据列于下文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典型的带有正好一个内部隔室的现有技术立式袋的立体图(未描绘前板件以示出袋内部)。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2B是去除了前板件以示出袋内部的图2A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3B是去除了前板件以示出袋内部的图3A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3C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具有第二弱线的图3A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窗口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喷嘴或分配机构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6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三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6B是去除了前板件以示出袋内部的图6A的三隔室立式柔性袋的立体图。图7A是根据一种方法的膜和多种角撑板形成材料的顶部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膜和多种角撑板形成材料的侧面立体图。图7C是在被分离开并形成袋之后的图7B的膜和多个角撑板的放大底部立体图。图8A是根据一种方法的膜和多种角撑板形成材料的顶部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膜和多种角撑板形成材料的侧面立体图。图8C是在被分离开并形成袋之后的图8B的膜和多个角撑板的放大底部立体图。尽管易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是在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并且在此将对这些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应理解,这些特定实施例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其旨在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的现有技术所示,典型的现有技术立式袋10包括前主体板件(图1中未示出)、后主体板件14、两个侧角撑板16、18和底部角撑板20。立式袋10包括顶部40,顶部40用于形成悬挂孔或携带孔42a、42b。立式袋10的顶部40包括撕裂凹口和/或撕裂线44和可重封的拉链46。图1的立式袋10仅包括一个隔室。现在参考本专利技术,图2A和图2B描绘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两隔室立式柔性袋110。立式柔性袋被设计成一旦装有产品便可以独立地立住。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柔性袋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将两种或更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传统意义上被一起销售的产品)包装在一起。立式柔性袋110包括第一主体板件或前主体板件112(仅图2A)、第二主体板件或后主体板件114(图2B)、两个侧角撑板116、118、底部角撑板120、内部角撑板122(仅图2B)和顶部140。图2B描绘了去除了第一主体板件112的两隔室立式袋110,以示出包括内部角撑板122的袋的内部。理想地,第一主体板件112和第二主体板件114彼此平滑地一体化(即,没有可见的接缝)。在这种实施例中,允许在没有明显变形或难看接缝线的情况下,将高质量图形印刷在第一主体板件112和第二主体板件114的表面上。图2A和图2B的两个侧角撑板116、118被示出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可以想到的是,其他形状可以用于形成这两个侧角撑板。例如,侧角撑板可以是大致矩形、大致正方形或大致细长的椭圆形形状。可以想到的是,侧角撑板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底部角撑板120在第一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n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位于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n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将所述立式柔性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4 US 62/667,329;20181009 US 16/155,492;20181.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
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位于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将所述立式柔性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


2.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
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位于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将所述立式柔性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
并且,所述立式柔性袋被构造成在直立构造中使所述底部角撑板形成平坦底部,所述平坦底部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平坦底部还在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延伸,所述平坦底部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平坦底部的整个所述外表面被构造成当处于直立构造时接触平坦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还包括与所述底部角撑板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包括能够再封的拉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还包括与所述底部角撑板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包括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还包括与所述底部角撑板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形成悬挂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还包括至少一个倾倒机构,以辅助分配所述立式袋中的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多个隔室为正好两个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立式柔性袋具有正好一个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多个隔室分别具有独立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立式柔性袋包含聚合物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立式柔性袋包含金属化聚合物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底部角撑板与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一体地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接合到所述底部角撑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所述底部角撑板。


15.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
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多个内部角撑板,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将所述立式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


16.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
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多个内部角撑板,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分别接合到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将所述立式袋的内部分成多个隔室,
并且,所述立式柔性袋被构造成在直立构造中使所述底部角撑板形成平坦底部,所述平坦底部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平坦底部还在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之间延伸,所述平坦底部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平坦底部的整个所述外表面被构造成当处于直立构造时接触平坦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为正好两个内部角撑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为至少四个内部角撑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立式柔性袋形成至少三个隔室。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还包括与所述底部角撑板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包括能够再封的拉链以及弱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还包括与所述底部角撑板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包括弱线以及至少两个能够再封的拉链。


22.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底部角撑板与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一体地接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接合到所述底部角撑板。


24.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立式袋,其中,所述多个内部角撑板接合到所述底部角撑板。


25.一种装有角撑板的立式柔性袋,其包括:
袋形成结构,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主体板件和第二主体板件、相对的第一侧角撑板和第二侧角撑板、底部角撑板和至少一个内部角撑板,所述底部角撑板在所述第一主体板件和所述第二主体板件之间延伸,所述第一侧角撑板和所述第二侧角撑板分别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弗里·G·赫林顿迈克尔·L·贝德罗西安
申请(专利权)人:一九五八六五八安大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加拿大;CA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