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528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网安全防雷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杆塔上架设架空地线;按照所述杆塔的排列顺序每隔两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中,需要安装的杆塔的三相输电线上分别对应安装一个避雷器;将所述杆塔的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提高至预设电压值;将所述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架设架空地线、提高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以及降低接地电阻,来避免避雷器的全线安装,既减少了运维工作量,又减少了过多避雷器损坏带来的线路频繁接地短路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安全防雷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配电线路防雷主要采取安装避雷器的方式,但由于避雷器的保护范围有限,特别是对于历史雷害故障较多、地闪密度较大地区的配电线路,想要对全线进行防护,必需逐基杆塔三相均安装避雷器,这样一方面导致线路雷击防护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大量的避雷器安装在线路上,运维工作量极大,特别是自然界的落雷一般为多重雷,在连续雷击下,避雷器吸收能量极容易超出其承受上限,造成避雷器损坏,损坏后的避雷器如果未及时发现更换掉,将直接造成线路运行时发生频繁接地短路故障,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严重时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据统计,雷击导致避雷器故障占避雷器故障总数的82.7%,故障原因主要为雷电流能量超出避雷器的最大允许吸收能量,可见,仅通过全线大量安装避雷器来进行配电线路雷击防护的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较差,既不经济,避雷器故障率还高,而且运维工作量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通过架设架空地线、提高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以及降低接地电阻,来避免避雷器的全线安装,既减少了运维工作量,又减少了过多避雷器损坏带来的线路频繁接地短路故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杆塔上架设架空地线;按照所述杆塔的排列顺序每隔两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中,需要安装的杆塔的三相输电线上分别对应安装一个避雷器;将所述杆塔的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提高至预设电压值;将所述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优选地,所述架空地线通过地线支架固定在所述杆塔上;其中,所述地线支架安装在所述杆塔的最上层横担处。优选地,在所述杆塔的三个避雷器中,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大,且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通流容量大。优选地,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为10kA。优选地,所述预设电压值为215kV。优选地,所述预设电阻值为10Ω。优选地,通过更换地基或采用降阻模块将所述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电磁暂态程序进行仿真,以模拟不同雷电防护措施下的运行工况;其中,所述雷电防护措施包括安装避雷器、架设架空地线+安装避雷器的组合、提高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安装避雷器的组合以及架设架空地线+提高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降低接地电阻+安装避雷器的组合;获取不同雷电防护措施下的耐雷水平和避雷器最大吸收能量;计算不同雷电防护措施下的直击雷跳闸率、感应雷跳闸率及综合雷击跳闸率;比较不同雷电防护措施下的防护效果,得到架设架空地线+提高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降低接地电阻+安装避雷器的组合的防护措施对应的防护效果最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通过架设架空地线、提高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以及降低接地电阻,来避免避雷器的全线安装,既减少了运维工作量,又减少了过多避雷器损坏带来的线路频繁接地短路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雷电防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4:S1、在杆塔上架设架空地线;S2、按照所述杆塔的排列顺序每隔两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中,需要安装的杆塔的三相输电线上分别对应安装一个避雷器;S3、将所述杆塔的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提高至预设电压值;S4、将所述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参见图2,是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雷电防护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架空地线,又称避雷线,是架设在全线杆塔上的,即在杆塔上架设架空地线。优选地,架空地线为一根。按照杆塔的排列顺序每隔两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即三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中,需要安装的杆塔的三相输电线上分别对应安装一个避雷器。也就是说,在图2中,如果T0安装了避雷器,那么就在T3安装避雷器,T1和T2不用安装避雷器,这样可以避免全线安装避雷器,节省成本,也避免过多避雷器被雷电击中发生故障,从而频繁引起线路接地短路故障,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将杆塔的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提高至预设电压值,也就是加强线路的绝缘水平,可以通过增加绝缘子元件的数量来达到,或者直接更换新的绝缘子串来实现。将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降低接地电阻,可以更快地将雷电引到大地,减少对线路的损坏。值得提醒的是,上述步骤的顺序没有限定,执行顺序可以进行打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通过架设架空地线、提高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以及降低接地电阻,来避免避雷器的全线安装,既减少了运维工作量,又减少了过多避雷器损坏带来的线路频繁接地短路故障。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架空地线通过地线支架固定在所述杆塔上;其中,所述地线支架安装在所述杆塔的最上层横担处。具体地,架空地线通过地线支架固定在杆塔上;其中,地线支架安装在杆塔的最上层横担处,即地线支架一端连接杆塔的最上层横担,另一端连接架空地线,如图2所示。其中,地线支架是通过主材角钢和抱箍固定杆塔上的。地线支架的高度在2-3m之间,且地线支架与杆塔中心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0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杆塔的三个避雷器中,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大,且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通流容量大。具体地,在杆塔的三个避雷器中,安装在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大,且安装在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通流容量大。这样处理的原因是,根据运行经验或仿真实验可知,反击塔顶和感应雷击下,杆塔最上相避雷器的吸收能量最大,运行情况较恶劣。在图2中,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为A相,即A相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比B相、C相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大,通流容量也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为10k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杆塔上架设架空地线;/n按照所述杆塔的排列顺序每隔两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中,需要安装的杆塔的三相输电线上分别对应安装一个避雷器;/n将所述杆塔的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提高至预设电压值;/n将所述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杆塔上架设架空地线;
按照所述杆塔的排列顺序每隔两个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中,需要安装的杆塔的三相输电线上分别对应安装一个避雷器;
将所述杆塔的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提高至预设电压值;
将所述杆塔的接地电阻的电阻值降低至预设电阻值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地线通过地线支架固定在所述杆塔上;其中,所述地线支架安装在所述杆塔的最上层横担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杆塔的三个避雷器中,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大,且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比其他两个避雷器的通流容量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杆塔的塔顶的一相输电线上的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为10k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海博冯瑞发廖民传刘刚叶建斌顾乐胡上茂屈路贾磊蔡汉生张义胡泰山刘浩梅琪施健邓杰邹宇祁汭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