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取具有成分梯度特性的材料的方法及在电池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取无机材料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由内而外具有成分梯度的材料的制取方法,以及该种材料作为电极在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伴随着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探索开发新能源成为目前发展可持续性经济的当务之急,伴随而来的就是储能技术的大量需求。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等。为满足人们对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正极材料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已知的正极材料包含LiCoO2、LiNixCoyMn(1-x-y)O2、LiNixCoyAl(1-x-y)O2、xLi2MnO3·(1-x)LiMO2(M=Ni,Co和Mn等)、LiNi0.5Mn1.5O4和LiFePO4等等。但是常用的正极材料因其自身化学成分的限制,很难拥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备优越的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反之亦然。伴随着电动车日新月异的发展,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好且拥有较高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以锂源与制得的前驱体共混后,先从室温以2℃/min~10℃/min升至300℃~600℃并保持,烧结5小时~18小时后,随炉冷却,再从室温以2℃/min~10℃/min升至在600℃~1200℃并保持,烧结5小时~18小时,即得;/n所述的锂源选自于碳酸锂、硝酸锂和氢氧化锂之一种或几种;/n所述的前驱体具有成分梯度特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以锂源与制得的前驱体共混后,先从室温以2℃/min~10℃/min升至300℃~600℃并保持,烧结5小时~18小时后,随炉冷却,再从室温以2℃/min~10℃/min升至在600℃~1200℃并保持,烧结5小时~18小时,即得;
所述的锂源选自于碳酸锂、硝酸锂和氢氧化锂之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前驱体具有成分梯度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源与所述的前驱体以摩尔比1.01~1.1共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材料具有成分梯度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材料从内向外呈现富镍至贫镍的梯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先制得具有NixCoyMnzM1-x-y-z(OH)2所示名义成分的前驱体,其中M是微量元素;x、y和z独立选自0到1任意数,且x、y和z之和为0.8~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元Cr、Mg、Al、Ti、Zr、Zn、Ca、Nb和W之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体具有由内而外呈放射状的一次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颗粒由表及里呈现贫镍至富镍的梯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的粒径分布D50为5微米至15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正极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取所述的前驱体方法包括:
将第一金属盐溶液盛于容器中,再将第二金属盐溶液加入所述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高晗,葛乐,陈乐,高宇心,刘铱焓,叶余凯,杨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澳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